吳浩(四川自貢籍畫家·滄海笑)

吳浩(四川自貢籍畫家·滄海笑)

吳浩,男,字思邈,大來山房主人,1966年生,四川自貢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創作中心研究員,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理事,四川省工筆畫學會理事,成都市工筆畫會副會長。

人物簡介,個人榮譽,人物言論,社會評價,畫作評論,

人物簡介

吳浩,男,字思邈,大來山房主人,1966年生,四川自貢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創作中心研究員,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理事,四川省工筆畫學會理事,成都市工筆畫會副會長。
吳浩吳浩

個人榮譽

2004年,作品入選“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5年,作品獲得全國首屆寫意畫大展優秀獎。
2009年,作品獲四川省詩書畫院建國60周年書畫展二等獎。
2011年,在“2011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中,作品《滄海笑》獲得金獎。
2012年,《滄海笑》成為四川地區唯一入選“2012·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的國畫作品。

人物言論

1.畫為心聲。我的作品表達的是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畫中國傳統人物畫,就是想要表達一種積極快樂、精神暢快、坦蕩直率的感覺。我的畫作絕大部分是傳統題材,從傳統文化資源中,尋找樂觀、豁達、光明的東西,用藝術的手法傳達給當下讀者,讓大家都能在拚命向前奔跑的同時,注意自己心靈世界的修養。這也是我藝術追求的大方向。
吳浩吳浩
2.其實雅俗都是人為的定義,太過分別沒太大意思。只要有心,有發現的眼睛,不管雅俗,都可以從中汲取營養,為我所用。只要心不俗就行了。
3.我喜歡蘇東坡作品中的曠達、魏晉士大夫們的不羈、宋代朱熹作品中的理趣,這些都是我創作的營養來源。作為一名畫家,尤其是專攻中國畫的畫家,通過創作去表達對高度精神境界的追求,是最為關鍵的。而文學素養則可以幫助我去達到這樣的境界。此外,我還很喜歡看金庸的小說,因為他用一種通俗的藝術方式傳達出他自己嚮往的人生境界。
吳浩畫作《滄海笑》吳浩畫作《滄海笑》
4.在藝術啟蒙上,讓我受益最大的,是小人書。七八歲的時候我非常痴迷小人書,《三國演義》、《紅樓夢》看了好幾遍,自己也學著畫。我不只是照著畫,而是在腦子裡組織新的場面和情節,畫出來的也是新故事。這算是很初級的創作,當時我才七八歲。
5.一個人活一生,聽從內心真實聲音,遵循自己的初衷和理想,想單純一點,生活反而會給你報答。
6.畫畫對我來說,是完成我人生價值的方式,是我用整個生命在修行的事業。甚至可以說,如果我停止畫畫,我將什麼也不是。

社會評價

藝評人邱路琰:吳浩的畫有非常強烈的個性面貌和藝術特色。在藝術語言上,他運用玉器、古玩等帶有承載傳統中國文化的強烈意味的物件,帶領觀眾進入一個古意融融的境界。他的作品既是地道的中國傳統人物畫,同時又具有強烈的現代意義。

畫作評論

濤浪淘盡滄海笑
——點評吳思邈工筆畫作《滄海笑》
文/黃宗賢
江天空闊,人擁畫船,英雄濟濟,美人掩面。船頭鼓瑟吹笙,艙中氣定人閒……近看船尾白浪,遠望紅塵俗事,殺伐已過,爭鬥漸遠。夢中明月來照,覺時清風拂面。釃酒臨江,煙波浩森……
這是無聲的畫面,然而歌聲卻止不住地響起了:
滄海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記今朝。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江山笑,煙雨遙,濤浪淘盡紅塵俗事知多少……
遙想當年,李白奉旨出剡中,喟然嘆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其入世之欲、建功之望,慷慨可感。在這幅吳浩的《滄海笑》中,我們同樣聽到了豪邁的伴音,但這不是入世者的豪情,而是閱盡滄桑、洞觀世態後的了悟。是一種終於覺察到人生意義的輕快,一種迷途知返的喜悅。陶彭澤曾經表達了這種急切思歸的心情,他寫道:“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入世與出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主題。吳浩的《滄海笑》一畫,可謂是對這個主題的一次藝術詮釋。如果說用“儒道互補”來概括士大夫的人生哲學是有跡可循的,那么,用“俠仙相濟”來形容武士俠客的人生軌跡,也並非言之無據。士大夫處身廟堂,進可為儒,退可觀道:武者俠士行走江湖,進而仗劍,退而登仙。所以,進可攻,退可守——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一種不論上下,不問文武的普適的東方智慧。一面是積極進取,一面是練達超脫,然而樂觀如一,生趣不便……即使履身黑暗,撞見真相,也不給厭世主義留下機會,往往是以開悟化解絕望,以激流身退代替玉石俱焚。所以,在中國古典美學中,幾乎沒有悲劇的地位,“意境” 才是最重要的範疇。
吳浩的《滄海笑》一畫正是這樣。以純然的中國畫語言,營造了純粹的中國式意境。這種意境不僅是美學的,也是人生的,是入之也深、出之也安的達觀;是恩怨開釋的輕快、矛盾衝突的和解:是曠然,是靜穆,是絢爛之極的平淡……雖然從畫中題款的文字內容可見,該畫的創作起興於黃沾為香港電影《笑傲江湖》寫下的主題歌《滄海一聲笑》,但畫家卻成功地進行了視覺轉換。其意義不是靠某種直白的方式圖解出來的,而是靠中國畫的語言,得之於視覺意境的全新構造。在此,外向的空間與內聚的形象、典雅的造型與清淡的色彩、實景與留白、靜態與動態、全景與細節、精緻與疏放等構成張力的視覺關係,呈現了一種中國美學意境的生成過程。當這個過程與“滄海一聲笑”的主題發生唱和時,我們就開始對一種東方的智慧和人生的意境有了領悟。
吳浩是一位出色的工筆畫家。其畫造型堅實,用筆精準,刻畫入微。這些特點在本畫中有鮮明體現。該畫將人物畫與界畫結合一體,人物、大船、小舟,各色人物的形貌、神情、舉止,舟船的形態、結構及其質地和裝飾細節,都被一種高超的工筆畫技術所馴服,描繪極見精美。但嚴謹的細節並未妨害整體的表現。這是因為畫家深諳中國傳統畫的“以大觀小”之道,始終以整體的意識對待筆下的形象,胸有成竹,舉重若輕。其構圖,緊湊而疏密有致;其用線,連綿而若斷還續;其設色,沉厚而明澈通透。我們有理由認為,儘管畫家用了工筆的技巧作畫,卻自始至終帶著寫意的胸次來完成他的作品,可謂入之以工,出之以寫,或曰落筆為形,起筆見意。
假如這種解讀能為沈括提出的“以大觀小”增添新的含義,那么,這幅《滄海笑》本身也能在其工寫互動的形式韻味中,賦予其主題以更深的象徵。讓我們把人生比喻為藝術——不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如果入世乃為工,那么出世則為寫。工而不拘,寫而不亂,工中有寫,寫中有工,才是人生真諦之所在。而這種真諦服膺於達觀的智慧,直達天人合一的啟示。
藉助作品形式和內容的和諧關係,至此,我們才明白,原來在入與出之間,畫家並不打算為咱們給出一個關於人生去向的答案,而不過是在呈現中國文化傳統中關於人生部分的本然狀態。甚至黃沾天才的詞章,要緊的也非其文字內容,而首先是畫家賦予的視覺狀態。那是整體融入中國畫章法樣式的靈秀的書法,不僅平衡了構圖,也撥動了琴弦……它穿越空闊的江天,風一樣地把歌聲傳遞得越來越近:
……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剩,一襟晚照……滄海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記今朝。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江山笑,煙雨遙,濤浪淘盡紅塵俗事知多少。蒼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