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泰相

吳泰相

吳泰相,出生於重慶北碚,畢業於四川大學,任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泰相
  • 外文名:Wu taixia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重慶北碚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
個人資料,教育背景,學術成就,代表作品,主要貢獻,學術思想,

個人資料

姓名
吳泰相
性別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重慶北碚
最後畢業院校
四川大學
專業
臨床流行病學、循證醫學
職業
教師、科研

教育背景

祖父吳芳吉,號白屋詩人;父親吳漢驥,母親楊漪萍先後在原川東教育學院(西南師大前身)、酉陽師範學校、涪陵師專(重慶師範學院)任教。
出生於重慶北碚原川東教育學院,後隨父母去酉陽,歷經國小、中學、知青。
1994年在美國疾控中心(CDC)Fort Collins做訪問學者;
1997年在荷蘭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暑期學校(Summer School)學習生物統計學、臨床流行病學、meta分析;
2001年在澳大利亞蒙拿夕大學(Monash University)澳大利亞-紐西蘭Cochrane中心(Australasian Cochrane Centre)學習和做訪問學者;
2008年在英國伯明罕大學(Birmingham University)學習Cochrane診斷試驗系統評價(Diagnostic Test Accuracy Review)。

學術成就

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創建者、主管;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臨床試驗註冊平台標準化專家組成員(WHO ICTRP Best Practice Group);
國際Cochrane協作網上呼吸道感染組編委(Cochrane ARI Group contact Editor);方法學組成員(Method Group);
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分會方法學組成員;
CONSORT針刺隨機對照試驗報告指南(CONSORT-STRICTA)指導委員會成員;
CONSORT中醫隨機對照試驗報告指南(CONSORT for TCM)工作組負責人;
國際醫學期刊“Trials”指導委員會成員(Advisory Board);
國際醫學期刊“Clinical Research and Regulatory Affairs”編委;
《中華臨床營養雜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中國骨傷雜誌》等10家核心期刊雜誌編委;
15個針灸指南指導委員會成員;
發表國際SCI期刊論文40餘篇(第一或通訊作者);
國核心心期刊論文30餘篇(第一作者);指導和合作100餘篇;
參編醫本科生、研究生衛生部、教育部統編教材《循證醫學》等,撰寫《系統評價》、《Meta分析》、《臨床試驗透明化》等章節。
參與四項“十一、五”、“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支撐項目,並承擔子課題;
提出高碘甲腫及碘致甲亢機制的“脫碘酶功能障礙學說”(吳泰相,王家良等:華西醫學2000;15(4):405-408)和大骨節病病因的“硒營養不足致脫碘酶功能障礙假說”。

代表作品

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及中國循證醫學中心關於提高我國臨床試驗質量的策略和措施;
實行臨床試驗註冊制度,提高我國臨床試驗質量;
關於推動我國醫學期刊編輯倫理學發展的聲明;
實施臨床試驗報告規範,提高臨床試驗透明度;
臨床試驗註冊制度與循證醫學
高碘甲腫及碘致甲亢機制的“脫碘酶功能障礙學說”(吳泰相,王家良等:華西醫學2000;15(4):405-408)
大骨節病病因機制的脫碘酶功能障礙新假說。

主要貢獻

創建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2004年10月代表中國Cochrane中心參加渥太華臨床試驗工作組會議並簽署Ottawa Statement on Trials Registration, 籌建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2006年成為世界衛生組織臨床試驗註冊平台標準化工作組專家;2007年我國衛生部指定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代表我國參加世界衛生組織臨床試驗註冊平台,並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認證成為一級註冊機構。
我國臨床試驗透明化的開拓者和主要推動者,創立臨床試驗透明化理論和運行管理體系,包括臨床試驗註冊、臨床試驗過程透明化、準確報告臨床試驗結果和過程、加強倫理審查制度、推動醫學期刊編輯倫理髮展。臨床流行病學是臨床研究方法學,循證醫學是對由臨床研究所產生證據進行評估和套用的臨床醫療實踐模式,因此,臨床研究證據質量是二者的核心。吳泰相、李幼平等學者所倡導、推動並創立的臨床試驗透明化體系,是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發展的標誌性成果,對推動我國臨床研究的規範化管理,提高臨床研究質量和社會公信力具有重要指導和實踐意義,對我國臨床研究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我國系統評價主要培訓教師,2002年創建並負責中國Cochrane中心/中國循證醫學中心繫統評價長期專業培訓班,首創Step-by-step教學法,至2012年底,已舉辦20期長期專業培訓班,培訓了來自全國各醫學院校、醫院碩士/博士/醫師1500餘人。

學術思想

1.臨床試驗是涉及人的研究,其結果都可能服務於人,因此,臨床試驗包括其設計、實施過程、結果都應向公眾透明;臨床試驗透明化是倫理的需要。
2.臨床試驗透明化包括通過臨床試驗註冊向公眾公布設計方案、通過基於網路的公共平台向公眾公布實施過程(除參試者信息必須嚴加保密外)、通過實施報告規範向公眾公布所有結果;通過試驗前的倫理審查保障試驗方案的科學性和安全性;通過發展編輯倫理學發揮醫學期刊對醫學研究知識的傳播、交流及導向的積極作用。
3.循證醫學和臨床流行病學的基本理念是基於科學的相對論,是通過比較獲得更加有利於個體和群體的醫療衛生服務。
4.治療性隨機對照試驗是用於比較不同治療措施之間的相對效應量大小,比較何者更好的一種設計方案;觀察性研究是用於了解某一或某些治療措施對特定人群的效應量;而觀察性研究中的佇列研究設計方案可用以比較同一治療方案在不同人群中的效應量(《循證醫學》楊克虎,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5.幾乎沒有任何臨床研究能夠做到完全沒有偏倚風險,研究者應忠實準確地記錄和報告這些偏倚風險,以獲得更為準確的效應量證據(《循證醫學》楊克虎,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6.對硒-脫碘酶關係研究提出的學說對於甲狀腺激素代謝相關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1)高碘甲腫及碘致甲亢機制新假說:硒營養缺乏或相對缺乏所造成的脫碘活性下降是高碘甲腫和高碘甲亢形成的主要原因,從攝入高碘到甲腫、甲亢形成,可分為三個階段:T4瀦留、T4入血增加以代償T3的不足以及T3毒症發生,甲亢形成,因此,該假說可稱為“脫碘酶障礙學說”(吳泰相,王家良等:華西醫學2000;15(4):405-408)。該學說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證實。該學說的臨床和公共衛生實踐的意義:碘缺乏病的防治、部份青春期甲腫或甲亢患者的鑑別診斷和治療。
(2)大骨節病病因機制的脫碘酶功能障礙學說:
1)影響甲狀腺激素合成下降和代謝的因素,都可能導致大骨節病;由於T3 活性遠大於T4,缺硒所致脫碘酶活性下降形成低T3 血症,是大骨節病軟骨細胞過度凋亡的主要始動因素;缺碘影響T4 合成,在同時缺硒的條件下影響軟骨發育導致大骨節病;缺硒導致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加速軟骨細胞凋亡,對大骨節病發生具有協同作用;
2)由於胎兒和嬰幼兒硒日最低需要量僅15微克左右,母親在孕期和哺乳期可通過加大食量獲得一定硒補充而基本滿足胎兒和嬰幼兒的需要而不致發生低T3 血症;
3)斷奶後至5 歲正是兒童骨骼發育的最關鍵時期,對T3 變化最為敏感;大多數患兒出身貧困家庭,受經濟條件和母親育兒知識的限制,食物種類單一或偏食最易造成低硒地區兒童硒營養缺乏;
4)這些兒童可能存在低T3 血症,導致軟骨細胞過度凋亡、軟骨或骨骺發育不良;
5)處於關節活動部位發育不良的軟骨易因承重和活動發生傷損,傷損軟骨組織和關節周圍組織或過度凋亡的軟骨細胞釋放多種組織因子,如TNF-α、IL-1 等;
6)各種組織炎症因子可造成關節軟骨炎性變化而發生變性、壞死。炎性反應的激惹,使關節周圍代償性骨質增生,關節周徑增粗變形;某些外源性生物因子如HPV B19 感染、T2 毒素等,也可能起到致炎作用或協同作用,但特異性尚需證據支持;
7)病變發生的年齡越早,尤其在缺硒合併嚴重缺碘的情況下,T4 和T3 均大幅下降,骨骺生長板受累骨化提前閉合,造成長骨生長停滯,越易形成III 型或“ 侏儒型” 大骨節病患者;
8)可能存在易感基因或耐受基因,STR 位點等位基因與大骨節病的關係尚需深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