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歡橋

吳歡橋

在小河三江口古今諸多大小橋樑中,她的名氣最大。據說,早在隋朝,吳歡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林城古鏡》詩中就有“吳歡橋”一詞。明人汪珂玉《花溪唱盡余談》有一段評說小河勝景的妙語:“小河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地處西南的貴陽,每年平期短促,下雨天更是罕見。一旦清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靜湖勝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歡橋
  • 外文名:Wuhuan Bridge
  • 別稱:三江紅端橋.紅曲橋
  • 始建時間:隋朝末期
  • 全長:36米
  • 地理位置:貴州省貴陽市小河區
概述,故事傳說,

概述

吳橋全長36米橋面寬 1.5米。有8不同形式:長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單邊船形一端成尖狀,另一端為方形,設於較緩的港道地方;雙邊船形墩,兩端成尖狀,便於排水,設在水流較急而較寬的主要港道。橋面用 4~8條木板鋪架。木板長5~36米,寬1.5米,厚0.5~1米,重4~5噸,最大則重15噸。
吳歡橋
周圍保存歷代修橋碑記。在三亭中間,還有2座雨亭。橋面兩側有石護欄,橋兩側的水中築有4座對稱的方形石塔,還有1座圓塔。橋的入口處築有1座白塔,高22米,磚砌,五層,平面呈六角形,空心,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藝術創造力。
近幾年來,因各種自然與人為因素,安平橋遭到一定程度的環境破壞,其水域,特別是兩個橋頭和中亭的水環境已遭到相當大的污染。橋體經上世紀80年代維修至今,受自然影響加上近幾年幾次大的颱風,橋體石欄及橋板多處受損,鐵欄圍內雜草叢生,有礙觀景。
現已建成小車河濕地公園頭依傍著平橋,周遭建設亭子,石子小路,增加植被,水體亦得到整治,整體環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系水頭居民飯後散步的好地方,成為泉州一個新興的風景。

故事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小河這地方常年遭洪水侵襲,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也無法改
變這種苦難。有人說這是東海和南海的兩條孽龍在作祟。
這事讓一位在此修煉的道人知道了,他想為民除害。有一天他見到這兩條孽龍在海灘上嬉戲,等到它們玩累了在睡覺時,道人就做起仙術鎮住孽龍。然後決定將它們挑去填常年水患的河港,於是道人化出兩個大畚箕和一把大鐵鏟,把這兩條孽龍鏟到畚箕上。頓時海灘上留下了兩個大窟窿,後來水流積聚就變成了現今的“十里河碳”和“南湖”。“平湖”是黑龍住過的地方,所以這個湖的泥土是黑色的。“平湖”是赤龍睡過的地方,因此這個湖的淤泥是赤色。
再說道人挑著這兩筐孽物走到一處叫大山後的地方,由於跨越溪澗時,步子邁得過大,一下子將扁擔壓斷了,兩條孽龍從夢中醒來,趁著道長不及下手,變作兩堆土,真身飛上天去了。這兩堆土就成了現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說這兩座山推去填“龍湖”和“虺湖”正好絲毫不差。道長看沒收拾好這兩條孽龍,就悶悶不樂地回靈源山繼續修煉。
若干年後,小河地界大雨下個不停,九溪十八澗的大水翻過了石壁峽,直衝安海港而來。得道成仙的道長在靈源山頂望見那兩條孽龍又在作怪,便運功吐出一條七彩鎖鏈,從小河鎮跨過海灣,直到花溪的小鎮,孽龍見狀嚇得魂飛魄散,馬上潛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百姓們見到長虹驚退了孽龍,怕以後它們又捲土重來。有人就提議用長條大石,一段一段地鋪砌起來,建造一條天長地久的鎖蛟玉帶,一來鎮鎖孽龍作怪,二來便於兩縣百姓往來。這意見馬上得到人們的支持,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快這條長達五里的跨海大木橋終於建造起來了。
從此,孽龍再也不敢來興風作浪。各地商旅船隻,相邀而來。於是商業日益發達,莊稼則年年豐收,百姓們安居樂業,這座橋就被稱作“吳歡橋”,因為橋是一位叫吳歡的將領所想的法子擊敗,為了記念這位民士,就稱為“吳歡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