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拱宸

吳拱宸,譜名振槐,字文星,號次垣,吳橋(今平等鄉梧橋)人。出身書香門第,從小由其父(鶴笙)親自課讀,後又從陳筱坨學文。光緒十六年(1890)入縣學,二十一年補廩膳生。科舉廢除後,吳拱宸治學也由八股文轉向科學,特別是數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拱宸
  • 出生日期:1871年
  • 逝世日期:1933年
  • 出生地:吳橋(今平等鄉梧橋)
  • 代表作品:詩集《蓉廬偶吟》,小說《鴛鴦針》
人物生平,人物著作,

人物生平

光緒三十二年,劉紹寬任溫州府中學堂(後改名浙江省第十中學)監督,請吳拱宸教數學。宣統二年(1910)三月,宜山設江南高等國小堂(民國元年改為“縣立第二高等國小),陳筱坨掛名校長,由吳拱宸代理校務。3年後,便由他接替為第二任校長,主持校務歷時17年,到民國15年(1926)年,年已55歲,始離職。
從建校開始,獨力擘劃,所需建築材料都經過周密核算。砂石堆好後,以手中的旱菸管略加比劃,就能測準土方數。等到建築完成,材料不多也不少。使泥水匠驚訝不已。
對教師,態度誠懇而要求嚴格。自己以身作則,帶頭參加集體活動,年年任教畢業班算學課,在黑板前口講指畫,還注意學生的語文課課外輔導。學生買飯票,正值銅錢停用,他設法以實物來找補零頭。從未打罵過學生,深受學生崇敬。每夜熄燈後,親往學生宿舍巡視,替他們理衣物、掖被角。
每屆學生畢業成績都斐然可觀,到溫州中學考試時,被錄取的分數額常居五縣各校之首,被錄取學生占本校報考者十之八九。數學更是回回奪標。因此,礬山、金鄉、鰲江以至縣城的學生紛紛前來寄宿就學。民國13年,畢業生報考中學16名;末屆畢業生40名,報考中學的17名,都全部錄取。數學家姜立夫在國小就經過他的培養,曾自書一聯云:“詩書濟世,桃李盈門。”
一生清廉,刻苦自持。從家鄉吳橋到宜山,沿河六七里客船相繼,而他每周來往都是徒步。假日在家,脫去長衫,幫助家人車水、割稻、打稻、曬稻稈,從未有過空閒。

人物著作

著作有詩集《蓉廬偶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