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衡

吳康衡

吳康衡(1932年9月-2017年6月3日),男,1956年7月畢業於南京醫科大學,1962年入成都中醫學院高級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結業。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全國第二批師帶徒老中醫專家、四川省名中醫。

曾任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

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6月3日在成都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康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 出生日期:1932年9月
  • 逝世日期:2017年6月3日
  • 職業:醫生
  • 畢業院校:南京醫科大學
人物生平,學術兼職,個人成就,個人榮譽,社會評價,

人物生平

吳康衡教授是江蘇人,1956年,24歲的他從江蘇醫學院畢業,回響國家的號召,遠離故鄉,來到了天府之國,來到原成都中醫學院。
在學校的安排下,他拜師中醫雜病名家戴雲波,3年後又師從名醫劉安衢。得益於兩大名師的言傳身教,吳康衡很快領悟了《傷寒論》《內經》《瘟疫論》等中醫經典的精髓。1961年,他被破格提拔,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主治醫生之一。
四川省人大代表。歷任省政協醫體文委委員,省科協委員,

學術兼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
四川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
四川省科技顧問,兒科主任委員,腎病專委會名譽主任,
《中華兒科雜誌》編審,
《四川中醫》編委、副主任,
《中醫急症》編委,
《四川醫藥》編委。

個人成就

堅持臨床醫療工作,潛心於急重症、疑難症及新病種的防治,尤長於溫病、腎臟疾病。注意將西醫學的病理生理學與中醫學的病機及臨床實踐相結合,在諸多方面有所創新。1987年,在省中醫學會學術大會上提出:外感熱病推崇“寒溫結合”。據此形成小兒肺炎系列治法。70年代組建四川省中西醫結合小兒“三病”防治協作組,重點收治乙腦病人,連續8年,創用“三五注射液”取得較好療效,其論文在1978年第七屆全國兒科大會上作特別交流,獲得與會權威和學者的嘉勉。1979年,在全國抗休克會議大會作“厥逆與休克”報告,引起與會代表廣泛興趣,會議紀要中醫學院被列為表彰的4個單位之一。此外,將脊髓灰質炎分為乍熱期、痛痹期、軟癱期、萎痹期四個階段,將小兒泄瀉分為7型27法,施以專方專藥,均取得較好療效;對細菌性多發性肝膿腫的治療,巧妙運用中醫外科瘡瘍的消托補法創立多發性肝膿腫治療6法;對晚期結核性腦膜炎的治療,結合西醫病理分期,運用中醫陰疽、流痰、流注之治法,降低了死亡率,減少了後遺症。在一些新病種的治療方面,如壞死性節段性腸炎、巨細胞包涵體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症等,均形成了獨特的系列診治經驗。主攻難治性腎病,創製了6個配套方藥,並對腎炎性腎病、紫癜性腎炎、B肝相關性腎病,衍用活血化瘀法進行辨證施治,療效顯著,求治病人來自祖國各地。
重視祖國醫學的繼承和發揚,堅持古為中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積極主張中醫現代化,與現代科學接軌,與世界接軌。60年代,即從事臨床科學研究,力主運用現代科研思維和方法研究祖國醫學。80年代,開展了高熱及驚、厥、閉、脫、血諸症(抗感染、抗休克、抗三衰)研究,主持了4 2家單位參加的大協作,為我省中醫急症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溫病(高熱及驚厥閉脫)、腎臟疾病(難治性腎病)。

個人榮譽

承擔國家科委“七·五”攻關項目“小兒高熱及其伴發驚風厥脫之系列研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八·五”開發項目“解熱毒注射液治療外感急重症的新藥研究”等項目。
撰寫論文54篇,主要有“解熱毒靜脈注射液治療小兒肺炎118例臨床總結”(《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4)等。“清肺口服液、清熱化濕口服液辨證論治小兒肺系高熱的臨床研究”,獲199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四川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藥解熱毒注射液治療小兒急重外感熱病研究”,獲1991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四川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社會評價

吳康衡同志為人正直、作風正派,富敬業精神,熱衷於學習中醫,堅持中西結合工作,致力於專科專病的形成、科研項目的投標以及培養研究生方向上,都體現了面向大眾,面向基層,堅持社會主義衛生方向。在任大兒科主任期間,常常諄諄教導大家,不搞歪風邪氣,有家長說“吳教授不僅醫術高,醫風也高”。他年逾花甲,堅持醫、教、研一線工作,得到了同仁的尊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