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功村

吳功村

吳功村,原名圬工村,曾被稱為武功村,是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柘汪鎮的一個行政村,吳功村轄東吳功、西吳功兩個自然村。截止2007年底,共有5個村民小組,710戶,2432口人,耕地面積152.68公頃。2(X)7年工農業總產值4100萬 元,國內生產總值200萬元,人均純收人6262元。全村養殖業發達,帶動了相關的糧食經營。村內有100餘名捻船匠活躍在本縣沿海地區及山東威海、嵐山 一些港口。支柱工業有煤炭貯運公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吳功村
  • 別名:圬工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連雲港市贛榆區柘汪鎮
  • 下轄地區:西吳功村,東吳功村
  • 政府駐地:吳功村
  • 電話區號:0518
  • 郵政區碼:222300
  • 地理位置:中國華東,緊鄰山東日照
  • 面積:152.68公頃
  • 人口:2432
  • 方言:贛榆話,魯南方言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白塔埠機場
  • 火車站:連雲港火車站
  • 車牌代碼:蘇G
  • 港口:連雲港港贛榆港區
吳功村,原名圬工村,曾被稱為武功村,是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柘汪鎮的一個行政村,吳功村轄東吳功、西吳功兩個自然村,有村小一所。截止2007年底,共有5個村民小組,710戶,2432口人,耕地面積152.68公頃。2(X)7年工農業總產值4100萬元,國內生產總值200萬元,人均純收人6262元。全村養殖業發達,帶動了相關的糧食經營。村內有100餘名捻船匠活躍在本縣沿海地區及山東威海、嵐山一些港口。支柱工業有煤炭貯運公司等。
吳功村
吳功村
吳功村
吳功村
吳功村
吳功村
相傳,吳功村有著2000多年歷史。在吳功村流傳著徐福造船出海的故事,相傳為秦時為了替徐福渡海求仙造船而召集來的各地“圬工”(捻船工)之住地,後同音演變為“吳公村”。吳公村西頭路邊河畔,立著寫有“秦代造船圬工村遺址”字樣的石碑。吳功村當是“圬工村”的音訛。圬工即捻船的工匠,專為新船捻縫、抹灰、塗飾、粉刷作業,今天贛榆縣海邊的造船廠里仍然可以逼真地看到這種傳統手工藝。
吳功村
吳功村
村裡的居民相傳為徐福製造樓船的“圬工”後裔,他們如今依然靠這種捻船安身立命。該村有30餘家世代為“造匠”,手工之精湛,遠近聞名。筆者的家就在吳功村,我的爺爺和父親還有幾個伯伯、叔叔都是捻船匠。說捻工神秘,因為他們器具只有一把斧頭和一把平口鑿子,村里千百年來鐵定的規矩,傳男不傳女,更不外傳,一般來說沒有三年是學不出來的,有的人三年也不一定學成。用的材料很獨特,主要是用浸有桐油的麻絮和以桐油與石灰和成的油膩子。如果捻的不好就要危及船家的生命和財產,船到海里,水就會從沒有捻好的地方“哧哧”地冒出來。這項手藝歷史悠久,在柘汪鎮大小王坊村通往荻水口的古河道里發現兩處已碳化的木頭,規整地排列在古河道地下兩米深的海沙之中,多為柞木和桑木,有少量檀木,遺存堆積成三層、四層或八層,數量很多,其中有些可看出用鋸、斧或錛加工的痕跡。
吳功村
吳功村
木質漁船製作技藝是傳統民間木工手工技藝之一,已流傳數千年之久。連雲港的造船史可以追溯到秦代。《史記》“秦始皇本紀”和“淮南衡山列傳”記載,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命令徐福率領樓船隊和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徐福在贛榆造船,兩次泛海東渡。至今贛榆留有其造船等遺址、遺蹟。
2010年,木質漁船製作技藝入選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2011年,又入選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吳功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