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煤建造

含煤建造

含煤建造又稱含煤地層或煤系。指在成因聯繫上大致連續沉積的含煤沉積岩層。岩層主要由各種粒度的粉砂岩砂岩泥岩沉積岩組成。岩層除必須有煤層之外,有時還有石灰岩或礫岩層。如在煤系沉積過程中附近有火山活動,煤系中可能出現火山噴出物質組成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在煤系中還常伴生有其他沉積礦產,如油頁岩耐火黏土鋁土礦磷鐵礦黃鐵礦赤鐵礦菱鐵礦褐鐵礦,有時還可能有錳礦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含煤建造
  • 外文名:coal-bearing formation
  • 釋義:由砂岩為主夾有多層煤的岩系
  • 領域:地質學
  • 別稱:含煤地層或煤系
基本概念,相關概念,淺海型含煤建造,近海型含煤建造,內陸型含煤建造,含煤建造的岩石性質特徵,

基本概念

是一套由砂岩、頁岩為主夾有多層煤或煤線的岩系。無論是否具有可採煤層,都可稱為含煤建造。該類建造主要形成於古陸邊緣的濱岸地帶或陸內的陸相盆地中。在構造環境上,它是後地槽階段的產物,也可理解為是地台發展階段的一種沉積建造。含煤建造是濕潤氣候條件下的產物,與潟湖建造所代表的氣候條件截然不同。
含煤建造是在潮濕氣候條件下形成的一套具有成因聯繫的含有煤層(或煤線)的沉積岩系。含煤建造的含義與煤系、含煤岩系、含煤地層、含煤沉積等術語無實質性區別,只是各自所強調的方面不同。含煤建造強調建造與改造,含煤岩系強調沉積物,煤系常作地層單位使用,往往指區域內含有煤層的段位,如香溪煤系,龍潭煤系等。含煤建造常以地區名稱加上含煤建造形成的時代命名,如華北石炭-二疊紀含煤建造。它雖然也沿用了地質時代名稱,但與區域性的地質時代不全相同,它既包括石炭紀的本溪組、太原組,又包括了二疊紀的山西組、下石盒子組,即含煤建造的形成可以是跨時代的。含煤建造的上、下界限的確定除考慮含煤建造本身的特點外,還應考慮是否為連續沉積。
例如,華北地區本溪組雖然基本不含煤層,但它與太原組之間為連續沉積,面與中奧陶統之間明顯為沉積間斷,故應把本溪組劃為含煤建造中。含煤建造的分布常以大區域中與煤層(或煤線)有成因關係的沉積岩系的範圍作為界限。如華北石炭二疊紀含煤建造的分布範圍,就是指自本溪組至下石盒子組諸地層的分布範圍。
含煤建造的特徵,主要表現於岩石性質、沉積相、旋迴結構三個方面。

相關概念

淺海型含煤建造

主要形成於淺海環境的沉積岩層。沉積物主要為石灰岩,也有泥岩,含海相生物化石。其岩性、岩相穩定,旋迴結構清楚,煤層比較穩定,頂板含硫鐵礦結核,含藻類低等生物化石,煤為腐泥煤,硫分和灰分較高。

近海型含煤建造

一般形成於海岸線附近的淺海平原、濱海三角洲、濱海沖積平原及潟湖海灣環境中的沉積岩層。海相沉積物與陸相沉積物交替出現。其岩性、岩相穩定,旋迴結構清楚,岩、煤層易於對比,含煤性較好,煤層中往往含硫鐵礦結核,煤中硫分較高。

內陸型含煤建造

般形成於遠離海洋的內陸盆地、山間盆地及山間谷地等大陸環境中的沉積岩層。為純陸相沉積,其岩性、岩相不穩定,旋迴結構不清楚,煤、岩層對比困難,煤層結構較複雜,煤層厚度變化較大。

含煤建造的岩石性質特徵

組成含煤建造的沉積岩的顏色主要是灰色、灰黑色、黑色和灰綠色,也有雜色(帶紅色、紫色、灰綠色斑塊)。灰色和黑色大部分是因含氧化亞鐵或硫化鐵及未完全分解的有機質所致,一般是氣候潮混、經常積水的還原環境中的沉積特徵。雜色、紫色、灰綠色斑塊表示沉積物是在常流水的河道兩岸、還原條件占優勢的環境裡形成含煤建造中的岩石,主要是各種粒度的碎屑岩和粘土岩,並夾有石灰岩、燧石層等。碎屑岩中最常見的是石英砂岩、長石石英砂岩、長石砂岩和岩屑秒岩,以及粉砂岩和礫岩。長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是在內陸條件下形成,酥岩和粗砂岩反映沉積物離剝蝕區較近。此外,含煤建造中還有鋁土礦、耐火粘土、油頁岩、菱鐵礦、黃快礦等。含媟建造沉積岩的非水平類型層理比較發育,並且常產有豐富的生物化石,特別是植物化石。此外,還常含有黃帙礦和各種礒酸鹽結核及泥質、粉砂質等包體。含煤建造形成過程中,若附近有火山噴發,就會有相應的火山碎屑岩的分布,若遭到岩漿侵入還可見到各種相應的岩漿岩,但岩漿岩一般不作為含煤建造的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