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注評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名家注評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名家注評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是2008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德金。本書採用《三十六計》的通行版本,文白對照,並配以案例說明,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

基本介紹

  • 書名:名家注評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 作者:鄒德金
  • ISBN:9787806965160
  • 頁數:834頁
  •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9-01
  • 裝幀:精裝
  • 開本:大16開
  • 版次:1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軍事專著。據史料記載,《孫子兵法》為春秋末年吳國的偉大軍事家孫武所著。《孫子兵法》共分十三篇,雖然只有五千餘言,但其內容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涉及戰爭規律、哲理、謀略、政治、經濟、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內容,堪稱古代兵學理論的寶庫和集大成者,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孫子兵法》自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
《孫子兵法》不僅是中國的謀略寶庫,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8世紀傳人日本,18世紀傳人歐洲。現今已翻譯成29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本書即以孫星衍校定《孫子十家注》為底本,同時參考宋人所輯《十一家注孫子》、清代顧福棠《孫子集解》、清代黃鞏《孫子集注》、民國陳啟天《孫子兵法校釋》等資料,選取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曹操、李荃、杜牧、陳嗥、賈林、孟氏、梅堯臣、王皙、何延錫、張預等對《孫子兵法》的注評之語貫穿書中,並對正文評語均配以白話釋譯,以便讀者能夠更好地品讀與體味。
《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全書共分六套,既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

目錄

《孫子兵法》
序言
第一篇 計篇 5
一、(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
二、(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 )
三、(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
四、(天者,陰陽、寒暑)
五、(地者,遠近、險易)
六、(將者,智、信)
七、(法者,曲制、官道)
八、(凡此五者,將莫不聞)
九、(將聽吾計 ,用之必勝)
十、(計 利以聽,乃為之勢)
十一、(兵者,詭道也)
十二、(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十三、(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第二篇 作戰篇 57
十四、(孫子曰:凡用兵之法)
十五、(其用戰也,貴勝)
十六、(夫鈍兵、挫銳、屈力)
十七、(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十八、(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十九、(善用兵者,役不再籍)
二十、(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
二十一、(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
二十二、(公家之費,破車罷馬)
二十三、(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鐘)
二十四、(故殺敵者,怒也)
二十五、(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
二十六、(故兵貴速,不貴久)
二十七、(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
第三篇 謀攻篇 92
二十八、(孫子曰:凡用兵之法)
二十九、(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三十、(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三十一、(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三十二、(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
三十三、(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
三十四、(夫將者,國之輔也)
三十五、(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
三十六、(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戰者勝)
三十七、(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第四篇 形篇 147
三十八、(孫子曰:昔之善戰者)
三十九、(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
四十、(不可勝者,守也)
四十一、(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四十二、(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
四十三、(故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
四十四、(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
四十五、(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
四十六、(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
四十七、(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
四十八、(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
四十九、(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五十、(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五十一、(兵法:一日度,二日量)
五十二、(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
五十三、(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
第五篇 勢篇 186
五十四、(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
五十五、(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
五十六、(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
五十七、(兵之所加,如以鍛投卵者)
五十八、(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五十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
六十、(終而復始,日月是也)
六十一、(聲不過五,五聲之變)
六十二、(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
六十三、(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
六十四、(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
六十五、(亂生於治,怯生於勇)
六十六、(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
六十七、(故善戰者,求之於勢)
六十八、(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
六十九、(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
第六篇 虛實篇 233
七十、(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
七十一、(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
七十二、(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
七十三、(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七十四、(微乎微乎,至於無形)
七十五、(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
七十六、(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
七十七、(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
七十八、(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
七十九、(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
八十、(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
八十一、(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
八十二、(故曰:勝可為也)
八十三、(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
八十四、(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
八十五、(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
八十六、(夫兵形象水,水之形)
八十七、(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八十八、(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
第七篇 軍事篇 297
八十九、(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
九十、(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
九十一、(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九十二、(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
九十三、(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
九十四、(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
九十五、(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
九十六、(故兵以詐立,以利動)
九十七、(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
九十八、(是故,《軍政》日)
九十九、(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一零零、(是故朝氣銳,晝氣惰)
一零一、(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
一零二、(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
一零三、(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
第八篇 九變篇 369
一零四、(孫子曰:凡用兵之法)
一零五、(圮地無合,衢地交合)
一零六、(塗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
一零七、(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
一零八、(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
一零九、(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
一二零、(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
一二一、(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
一二二、(故軍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
一二三、(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
第九篇 行軍篇 403
一二四、(孫子曰:凡處軍、相敵)
一二五、(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
一二六、(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
一二七、(絕斥澤,惟亟去無留)
一二八、(平陸處易,而右背高)
一二九、(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
一三零、(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
一三一、(丘陵堤防,必處其陽)
一三二、(上雨,水沫至,欲涉者)
一三三、(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
一三四、(軍行有險阻。潢井、葭葦)
一三五、(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
一三六、(眾樹動者,來也)
一三七、(塵高而銳者,車來也)
一三八、(辭卑而益備者,進也)
一三九、(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
一四零、(奔走而陳兵車者,期也)
一四一、(杖而立者,飢也)
一四二、(夜呼者,恐也)
一四三、(粟馬肉食,軍無懸缶)
一四四、(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
一四五、(先暴而後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
一四六、(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
一四七、(兵非益多也,惟無武進)
一四八、(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
一四九、(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一五零、(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
第十篇 地形篇 471
一五一、(孫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掛者)
一五二、(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日通)
一五三、(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
一五四、(夫勢均,以一擊十,日走)
一五五、(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一五六、(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一五七、(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
一五八、(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
一五九、(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
一六零、(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
一六一、(故知兵者,動而不迷),
一六二、(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
第十一篇 九地篇 510
一六三、(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
一六四、(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
一六五、(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
一六六、(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
一六七、(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一六八、(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
一六九、(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一七零、(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
一七一、(兵士甚陷則不俱,無所往則固)
一七二、(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
一七三、(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
一七四、(令發之日,土卒坐者涕沾襟)
一七五、(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一七六、(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一七七、(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
一七八、(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
一七九、(將軍之事,靜以幽)
一八零、(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一八一、(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
一八二、(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
一八三、(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
一八四、(故兵之情,圍則御)
一八五、(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
一八六、(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
一八七、(夫霸王之兵,伐大國)
一八八、(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
一八九、(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
一九零、(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
一九一、(是故政舉之曰,夷關折符)
第十二篇 火攻篇 600
一九二、(孫子曰:凡火攻有五)
一九三、(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
一九四、(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
一九五、(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
一九六、(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
一九七、(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
一九八、(主不可以怒而興師)
一九九、(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
二零零、(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
第十三篇 用間篇 628
二零一、(孫子曰:凡興師十萬)
二零二、(內外騷動,怠於道路)
二零三、(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
二零四、(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
二零五、(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
二零六、(故用間有五:有因間)
二零七、(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
二零八、(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
二零九、(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
二一零、(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
二一一、(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
《三十六計》
總說
第一套勝戰計 667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
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
第二套敵戰計 692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度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
第十計 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第三套攻戰計 716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第四套混戰計 740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
第五套並戰鬥 767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癲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第六套敗戰計 791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
附錄一:《孫子兵法》百家評
附錄二:十家注孫子遺說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