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文化講堂:立身之本

名家文化講堂:立身之本

《名家文化講堂:立身之本(知恥才能做人)》從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化中,選擇有關“恥”的人物典型納於十餘萬文字之中,既照顧到各個不同朝代,又考慮到選擇明恥、無恥人物的平衡;既注意所選人物在人們心目中略有印象,也發掘若干新人新事。最終確定45人。明恥者23人,立為正篇;無恥者22人,貶入附篇。

基本介紹

  • 書名:名家文化講堂:立身之本
  •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 頁數:213頁
  • 開本:32
  • 作者:來新夏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名家文化講堂:立身之本(知恥才能做人)》由來新夏編著。清儉、正直、忠節、義烈……贊為明恥,奢侈、邪佞、徇私、殘酷……斥為無恥。大之於治國平天下,小之於修身齊家,《名家文化講堂:立身之本(知恥才能做人)》從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選擇四十五個人物納於十餘萬文字之中,提供給人們一面可資借鑑的“人鏡”!

作者簡介

當代圖書館學家、藏書史研究學者,被學界譽為“縱橫三學”的著名學者。主要從事歷史學、目錄學、方誌學等研究。編著有《北洋軍閥史》《古典目錄學》《方誌學概論》《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中國古代圖書事業史》《中國近代圖書事業史》等。

圖書目錄

序說
正篇
舍利取義的伯夷、叔齊
功成身退的介子推
仁智節儉的晏嬰
臥薪嘗膽的勾踐
堅貞不屈的蘇武
“強項令”董宣
昏夜拒金的楊震
知恥自新的周處
聞雞起舞的祖逖
重視家教的顏之推
佐治仁愛的長孫皇后
流芳千古的顏真卿、顏杲卿
忠義智勇的段秀實
滿門忠烈的謝枋得
碧海丹心的鄭思肖
誓死守節的方孝孺
大義斥奸的楊繼盛
少年英雄夏完淳
行己有恥的顧炎武
燒車御史謝振定
虎門銷煙的林則徐
抗日英雄柯鐵
蹈海取義的陳天華
附篇
貪婪誤國的伯豁
陷害同窗的龐涓
指鹿為馬的趙高
吮癰求寵的鄧通
酷虐枉法的杜周
禍國殃民的“十常侍”
反覆小人呂布
奢靡揮霍的石崇
殘暴肆虐的隋煬帝
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利慾薰心的楊國忠
“長樂老”馮道
“兒皇帝”石敬塘
“六賊”之首蔡京
傀儡皇帝劉豫
殘害忠良的秦檜
“九千歲”魏忠賢
趨炎附勢的阮大鋮
有才無行的錢謙益
詭詐作偽的是鏡
白河辱國的琦善
賣國太后慈禧
後記

後記

書終於脫稿了。這其間包含著若干辛勞,但是,這一奉獻如果使海內外的青少年通過閱讀能從一個側面比較深切地了解中華文化的壯美、博大和淵深,那將使我得到莫大的欣慰。
由於寫作時間緊迫,題材確定反覆,而我的公私事務又較繁忙,所以不得不約一些青年朋友來給我幫助。他們在蒐集資料、編寫草稿等等方面都盡了自己的努力,大大地減少了我的寫作瑣務,加速了成書進程。他們不計較我的刀伐斧砍,也不挑剔我的疾言厲色。這是一次非常和諧與喻快的協作。我應當感謝他們在弘揚傳統文化優良內容方面所盡的職責。
我感謝參加編寫的青年朋友陳德弟、莫建來、徐健、劉小軍四位同志。
這本書各篇題目的選定、體例的規劃和文字的刪定統由我負責。有不當和失誤處請讀者對我提出批評。

序言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先民們曾為我們創造了在世界上有其重要地位的歷史遺產,使中國成為一個有豐富傳統文化的國家。傳統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既是包袱,又是財富。甩掉包袱,開發財富,無疑是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識。我曾在一篇題為《論本土傳統文化的選擇》(《人民日報》1989年6月26日)的文章中標舉出幾條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觀念,即:
1.不能把傳統文化視作聖人賢哲的遺留,只能保存、維護而不容去選擇。更不要以逝去的枷鎖來束縛後來的發展,成為現代民族文化建設的包袱。
2.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累積。歷史悠久的民族在文化積累過程中自然會有沉渣,因此傳統文化勢必會泥沙俱下,良莠並存,即使其精華部分也不能說毫無瑕疵,只是隨時代和社會的需求不斷發生變化和發展。
3.傳統文化不是凝固的死亡遺體,它既有過去源頭,又有現實特色,更是未來起點,所以必有可備選擇的,不可輕率地把孩子和洗澡水一齊潑掉。
4.傳統文化是多層次全方位的,有物質的、制度的、風習的、思想的、上層的、民間的等等。即使儒家思想也非單一而是雜陳的,儒學大師荀況在其《法行》篇中就曾記述過一位學者的質詢說:“夫子之門,何其雜也?”
5.傳統文化中有不少與現代社會間有矛盾衝突,如平等與等級、開放與封閉、改革與保守、橫向吸收與垂直承受等。要明辨矛盾,擇善而從,並且善於認識和反思傳統。
基於這些認識,我們在選擇本土傳統文化時才不致困惑而拘牽手足。也正由於有這些認識,我才敢於去觸動傳統文化中作為行為準則的“恥”這個觀念。
“恥”一直是傳統文化中傳之久遠、受人重視,並以之作為行為準則之一的。早在春秋時,齊國大政治家管仲就提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的治國要領。他把“恥”作為治國的四大精神支柱之一。如果“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又是何等警策的危言!孔子曾標舉“行己有恥”“有恥且格”等等作為教導學生修身的標準。《中庸》中的“知恥近乎勇”則把“恥”提到一個較難達到的境界。因為必須有勇氣才能知恥。孟子說“人不可以無恥”“恥之於人大矣”,並且把它作為一切悖禮犯法行為的根源。在一些古籍中常見到一些文句,以“恥”來反思自己言行的不足與相悖。如《左傳》中說“恥不能據鄭也”,《禮記》中說“恥名之浮子行也”“恥有其容而無其辭”“恥有其德而無其辭”和“恥有其辭而無其德”等等都在檢討立身行事的缺憾。歷代都繼承著重恥的傳統,把明恥視作知人論世的準則,而無恥則是使人無地自容的唾罵之辭。大之於治國平天下,小之於修身齊家,“恥”幾乎已是衡量是非、忠奸、曲直的一個標尺,也是鼓舞人們挺身而立的力量。明清之際的著名學者顧炎武一生就以“博學以文”與“行己有恥”作為自己學與行的兩大主旨。他在與友人書中反覆詳盡地闡述了知恥與明恥的道理。
在傳統文化中“恥”的包容甚廣。清儉、正直、死難、謙退、忠節、強諫、義烈、悔過、讓功、拒賄……都屬於明恥;奢侈、邪佞、專恣、妒賢、徇私、貪污、耽溺、殘酷、狎昵、辱命……都斥為無恥。這些概念的內涵至今尚有其足資借鑑之處。當然,古人對“恥”的標準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涉及封建倫常以“失節事大”作為千百年桎梏婦女的刑具,則是不足取的內涵。伯夷、叔齊的言行雖有維護君臣禮制的不足,但他們舍利取義,抨擊以暴易暴,並能以身殉自己的理想這一點卻對貪圖富貴、趨炎附勢有矯正世情之效,這也正是他們兄弟採薇首陽的故事能長期流傳並獲得後人讚頌的原因所在。
從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化中,選擇有關“恥”的人物典型納於十餘萬文字之中,確實頗費周章:既要照顧到各個不同朝代,又要考慮到選擇明恥、無恥人物的平衡;既要注意所選人物在人們心目中略有印象,也要發掘若干新人新事。歸根結蒂還要檢閱一下是否有可徵信、可依據的資料。經過研究篩選,終於確定了四十五人。明恥者二十三人,立為正篇,既有傳頌人口的堅貞不屈的漢蘇武、昏夜拒金的漢楊震、知恥自新的晉周處、聞雞起舞的晉祖逖以及明代的少年英雄夏完淳等;也有鮮為人知的忠義智勇的唐段秀實、碧海丹心的宋鄭思肖、大義斥奸的明楊繼盛和清的燒車御史謝邦定與抗日英雄柯鐵等。無恥者二十二人,貶人附篇,既有遺臭萬年的指鹿為馬的秦趙高、殘暴肆虐的隋煬帝、殘害忠良的宋秦檜和清的賣國太后慈禧等,也有吮癰無恥的漢鄧通、奢靡揮霍的晉石崇、口蜜腹劍的唐李林甫和權詐作偽的清是鏡等。
當然,這戔戔之數遠遠不能概括完備,只是努力擷取,用可讀的文字,提供給人們一面可資借鑑的“人鏡”,以證明傳統文化中確有不少可備選擇的東西,而不要把傳統文化一概視如敝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