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瓷

【同治瓷】清代同治朝(1862-1874)生產的瓷器。同治時期景德鎮的家妻瓷器生產更加萎縮,工藝低下,產品粗糙。造型基本上為傳統造型的承襲,也出現了一些新的造型與品種。如器壁高深的紅地開光龍紋碗以及為同治大婚而特製的“大婚禮造器”等。這些器物器形規整但略顯笨拙。青花有的色澤比較清新明快,有的粗劣黑褐,色料飄浮。粉彩色彩比較鮮艷,多用彩色作地色。由於色料中施加粉質較多而顯得比較濃厚。專門為慈禧太后燒制的“體和殿”款餐具和陳設瓷比較規整。綠彩呈深翠色,黃彩嬌嫩淺淡。黃釉地色鮮亮凝厚,稱“明黃”。翡翠釉是同治時新出現的釉色。釉中綠色與白色混雜,如同翡翠。同治黃釉釉色濃深。黃釉瓷器有一色黃及黃釉刻花,也有黃釉為地色的加彩器。紋飾喜用吉祥內容的紋飾,如萬壽無疆、五福捧壽、麒麟送子等。紋飾風格進一步圖案化,缺乏生氣。款識,以“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兩行豎列楷書款和“同治年制”四字兩行豎列楷書款為主,無圈欄,粉彩器多用紅彩書寫。署“燕喜同和”楷書款的為同治皇帝大婚禮造器。其字型方正,結構嚴謹。民窯器物多用字跡草率的紅彩印章式篆書款,有六字和四字兩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