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的喪失

同情心的喪失

《同情心的喪失》是2001年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格魯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情心的喪失
  • 作者:〔德〕格魯恩
  • 譯者:李健鳴
  •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年10月
  • 頁數:308 頁
  • 定價:18 元
  • 裝幀::簡裝本
  • ISBN:978780127736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同情心是我們內心抵禦非人性的堡壘。我們的文明史不僅同壓制和扭曲同情心交織在一起,而且對同情心的壓榨和扭曲也是文明史的基礎。這本書的宗旨就是要介紹同情心的歷史、其發展和命運。

圖書目錄

前言:什麼是人的問題
一、受害者和肇事者的問題
二、論童年史與童年
三、我們的同一性
我們如何對推動同情心進行補償
為什麼我們需要敵人
意識的形成
意識取決於自我發展的方式:我們的孤獨所造成的生存苦難
男女之間的爭鬥是不健全自我的體現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是對男人的這種簡化意識作出的評價
四、語言、意識、左半腦、右半腦
五、被異化的身體
六、恐懼與失去同一性
七、無動於衷的現象
八、自戀與同一性
自變
同一性
九、與壓迫者的認同:我們文明的基礎
孤立無援的早期經驗導致對死亡的發現
規定界限和破壞界限
學習
破壞界限的一些例子
恐懼感轉換成安全感
把怒氣針對自己
用求生策略來對抗不被承認
十、道德性與人性
不可忍受的罪責感
罪責與羞愧
良心和超我
孩子如何承受負罪感:案例
受害者與負罪感
十一、反對愛是基本罪行
懲罰
羞愧
羞恥感和自我背叛:案例
父母的愛是絕對的神話
十二、用當受害者來掩飾死亡
十三、關係和聯繫不可同日而語
十四 理想和理想化以及由此產生的後果
十五 我們的孩子及黑白顛倒:真理即惡,謊言即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