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村

同光村

同光村位於鳳山街道東部,距離街道駐地3.5公里,由同光、吳家岙、鐘家門頭三個片組成,總面積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70畝,山林面積405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同光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位於鳳山街道東部
  • 面積:4.12平方公里
  • 人口:約3000人
  • 山林面積:4050畝
  • 耕地面積:1370畝
地理位置,村情風貌,村史沿革,產業經濟,社會事業,村(政)鎮建設,發展特色,風景名勝,

地理位置

村情風貌

西接九壘山村,東接丈亭龍鳳村,南接蜀山村,北靠山,有古老的東山庵、園門東興庵,龍山廟等。共有13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100戶,人口約3000人,外來人口約1500人。2005年社會總產值12771.8萬元,村集體資產總額1316萬元。有註冊企業38家,其中年銷售500萬元以上企業8家,2000萬以上企業3家,寧波市級龍頭企業1家。2001年,村設立黨總支,下轄3個支部99名黨員。近幾年,村先後被評為寧波市環境整治先進村,餘姚市文明村,街道“五星級黨組織”、“先進村”、“農業生產先進合作社”等。村內有豐富的山林資源和廣闊的平原土地,屬半稻半山區。境內江河縱橫,有蔡家浦河、東直河、桐橋浦河、向北河、向東河等,流入姚江。氣候溫暖、多雨,屬亞熱帶季風雨,年平均氣溫17度,無霜期250天左右,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6-7小時左右。

村史沿革

1953年開始,組織成立互助組,取名同光組、同風組、同益組,由於同光組的工作先進,被評為餘姚縣十面紅旗,得到縣委重視,三組併入同光,後進入同光社。1958年為同光大隊,1983年為同光村,2001年村級行政區劃調整,同光、吳家岙、鐘家門頭三個行政村合併稱同光村。

產業經濟

農業以水稻為主,少量種植油菜、大小麥等;九十年代初發展一優二高農業,率先種植大棚蔬菜140畝,目前有蔬菜基地40畝,苗木園地400畝,禽鴿業有限公司1家,養豬場28家;山林以發展楊梅為主,其次是茶葉、毛竹。工業方面,七十年代開始,先後辦起同光村五金加工廠、電視機元件廠、精密元件廠等,目前全村共有個體企業近60家,商店攤販、服務店近50家,從業人員500多人,外出搞基建、服務等200多人。

社會事業

境內在解放前有鐘家祠堂私塾,解放後,有萬壽庵學堂、東山庵學堂,一九五一年開辦了蜀山鄉中心國小,同時在鐘家門頭村、吳家岙村、同光村開辦農民夜校、速成識字法,開展掃盲運動。1958年蜀山鄉中心國小改名為同光國小,並附設中學班一班;1958年新辦了同光、吳家岙、鐘家門頭三個託兒所,1972年改名幼兒班。上世紀六十年代文化娛樂發展建立了俱樂部、大隊保建站,1969年建立了大隊合作醫療站,上世紀90年代建立了三個老年活動室。

村(政)鎮建設

解放前村莊建設發展緩慢,多木結構平房和草屋,人均住房面積不到10平方米。1978年建造了村大會堂,占地1200平方米。2001年建造村辦大樓,占地350平方米。1984年先後兩次規劃村莊建設,建立蘇家新村村民集中建房點。2005年,村民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以上。村組織常年保潔人員8人,河道清理員3人,實行垃圾袋裝化。
村民出行方便,公車通到村內。61省道橫貫村莊,村內道路全部硬化。村內有私家轎車40多輛、麵包車10多輛、貨運汽車10多輛,機車不計其數。
村有變壓器14台,農業和民用電力供應充足;路燈220盞,公廁18隻,綠化面積6500平方米;全村程控電話、各類手機、傳真機等通訊工具600多台,家用電腦400多台。
村內主要水流以姚江為幹流,有蔡家浦河、東直河、向東河、桐橋浦河、向北河等支流,其中兩條河為新挖,三條河拓寬。舊時村民飲用河水、井水,90年代全村開始使用自來水。

發展特色

圍繞新村建設,對蘇家自然村的新村建設做好道路硬化、地下管道、通電、通水、通訊、衛生潔化等工程,改善村民居住的生活環境,強化投入衛生保潔員,實施垃圾袋裝化,改造自來水一戶一表。2007年,將利用城東工業園區的有利優勢,在村周邊計畫建造一個貿易貨市場、一個外來人員集中居住點、一個楊梅市場。

風景名勝

村內盛產楊梅,有楊梅觀光旅遊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