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報

吉林大學報

《吉林大學報》創刊於1950年12月5日,復刊於1978年9月11日,是新中國建立之初吉林省創辦最早、全國創辦較早的一批校報之一,也是“文革”後吉林省復刊最早、全國復刊較早的校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吉林大學報
  • 主辦單位:吉林大學
  • 編輯單位:《吉林大學報》編委會
  • 創刊時間:1950年12月5日
  • 國內刊號:CN(G)22-0801
  • 復刊世界:1978年9月11日
  • 獲獎項目: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等
歷史沿革,編委會,取得榮譽,獲獎作品,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吉林新聞獎,吉林省教育好新聞獎,長春新聞獎,通訊社,

歷史沿革

1999年3月,獲得並開始啟用由國家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國內統一刊號CN(G)22-0001,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2000年1月1日,《吉林大學報》在全省、全國高校較早地推出電子版。當時提出的目標是:不是最早,力爭最好。 2000年6月12日,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5校合併組建新的吉林大學,原5張校報合併為新《吉林大學報》一張報紙,延續了原《吉林大學報》復刊以來的總期數。2001年1月1日,為適應新吉林大學事業發展的需要,經吉林省新聞出版局批覆,《吉林大學報》由原來的4開4版旬報擴為對開4版周報,成為當時吉林省高校第一份、全國高校為數不多的對開周報。2006年1月6日,校報改成單面彩色印刷,成為吉林省高校第一張對開彩色周報。10年間,《吉林大學報》紙質版進行了擴版和多次改版,2008年3月校報電子版在中國高校校報官方網站進行名報展示。無論是紙質版還是電子版,每次改版都力求為讀者“改”來新的印象,都能使校報的質量得到提升,都成為校報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編委會

《吉林大學報》編委會是對《吉林大學報》的工作進行全面指導、監督和評估的組織機構。黨委書記、校長任顧問,主管宣傳工作的黨委副書記任編委會主任。委員由學校黨委、行政職能部門和群團組織的負責同志和部分專家組成。編委會的職責是:把握方向、制定計畫、撰寫言論、通報情況、提供信息、評估報紙,提出建議等。
1.《吉林大學報》編委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全體會議,聽取編輯部的工作匯報,把握《吉林大學報》的辦報方向,研究《吉林大學報》的辦報方針,制定《吉林大學報》的報導計畫,討論《吉林大學報》的重大事宜,指導編輯部開展各項工作。
2.編委會委員同時是《吉林大學報》特約評論員,負責撰寫具有導向性的重要的新聞評論。
3.編委會委員要對《吉林大學報》進行審讀,定期評估報紙,適時對報紙的編輯方針、報導內容和版式設計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對編輯部的工作提出發展規劃和改革構想等。
4.負責通報《吉林大學報》的編輯計畫和組稿內容,為《吉林大學報》提供各部門的工作動態和重要信息,組織、推薦急需的稿件。
5. 負責審定所在部門《吉林大學報》特約通訊員的人選,並督導通訊員的工作。

取得榮譽

2001年7月 王淑芹 祖述凱 劉 紅 陳彥強 段 為 被中共吉林省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吉林省高等院校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為 “吉林省優秀高校新聞工作者”
2002年7月 陳彥強 被中共長春市委宣傳部、共青團長春市委員會、長春市新聞工作者協會授予”長春市優秀青年新聞工作者”稱號
2003年10月 王淑芹 被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評為2002-2003年度“優秀學會工作者”
2005年12月 王淑芹 祖述凱 劉 紅 陳彥強 段 為 被中共吉林省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吉林省高等院校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為“吉林省高校優秀校報工作者”
2005年12月 校報編輯部 被吉林省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吉林省高等院校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為“吉林省高校先進校報編輯部”
2006年1月 王淑芹 被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評為2004-2005年度省高教學會優秀學會工作者
2007年1月 王淑芹 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新聞出版獎優秀人物獎
2007年12月 王淑芹 被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被評為2006-2007年度吉林省高教學會優秀學會工作者
2009年12月14日 王淑芹 祖述凱 段 為 被中共吉林省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授予“吉林省高校校報資深編輯” 稱號,全省僅有13人獲此殊榮
2010年6月25日 劉紅 趙家彬 被中共吉林省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吉林省高等院校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為“吉林省高校校報優秀編輯”
2010年6月25日 校報編輯部 被中共吉林省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吉林省高等院校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為“吉林省高校優秀校報”榮譽稱號
2010年7月9日 校報編輯部 被中國高校校報協會評為“全國高校優秀校報”榮譽稱號

獲獎作品

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

2002年10月23日,5項作品獲得2001年度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獎,其中1項作品獲一等獎;3篇論文獲優秀論文獎。
2003年9月26日,4件作品獲2002年度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獎,王淑芹、段為、劉颯采寫的《我國早期被子植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獲訊息類一等獎;王淑芹、劉颯、趙麗晶采寫的《大學時代的鄭培民》獲通訊類一等獎;李雲鶴撰寫的《今天我以吉大為榮,明天吉大以我為榮》榮獲言論類二等獎;陳彥強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2年3月21日第一版獲版面類二等獎。
2004年10月25日,4件作品獲2003年度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獎,方悅、段為采寫的《該校在吉林省首次發現大型晰腳類恐龍化石》獲訊息類一等獎;趙家彬、段為采寫的《英雄》獲通訊類二等獎;王軍撰寫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獲言論類一等獎;陳彥強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3年7月3日第一版獲版面類一等獎。
2005年9月29日,4件作品獲獲2004年度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獎。劉颯采寫的《三年“教改” 助推創新教育又進一程》獲訊息類一等獎;劉紅、段為采寫的《於湘輝和他的病毒感染因子研究》獲通訊類二等獎;甄岩撰寫的《校園勁鼓學術風》獲言論類二等獎;祖述凱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4年12月24日第一版獲版面類一等獎。
2006年12月5日,4件作品獲2005年度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獎,其中一等獎2件。劉颯采寫的訊息《唐家璇:我對吉大情有獨鐘》獲訊息類二等獎;曉雯(王淑芹)、彭茜采寫的《春風拂暖意 雪中送炭情》獲通訊類二等獎;劉景輝撰寫的言論《論學校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獲言論類一等獎;陳彥強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5年4月29日第一版獲版面類一等獎。
2008年1月9日, 4件作品獲2006年度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獎,4件作品全部獲一等獎。祖束愷等采寫的訊息《首個愛滋病疫苗Ⅰ期臨床試驗結束》獲訊息類一等獎;劉景輝撰寫的《不拘一格納人才》獲言論類一等獎;杜邁南等采寫的《又是一年離別時》獲通訊類一等獎;劉紅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6年3月31日第三版獲版面類一等獎。
2009年1月6日,4件作品獲2007年度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獎,古迪采寫的《該校在早期被子植物研究領域再獲重大成果》獲訊息類一等獎;程山撰寫的《“勤工”是否為“助學”》獲言論一等獎;曉雯(王淑芹)、宋菲采寫的《用生命感染生命》獲通訊類一等獎;段為撰寫的《淺論高校校報副刊在建設和諧校園中的作用》獲論文類二等獎。
2010年7月9日,3件作品獲得2008年度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獎,曉雯、顧頡琛采寫的《世界首例“帶有抗豬瘟病毒基因的克隆豬”在該校誕生》獲新聞訊息類一等獎;趙家彬、張玉超采寫的《再現當年的白求恩》獲新聞通訊類一等獎;趙麗晶編輯的第284期第3版獲新聞版面類一等獎。

吉林新聞獎

2002年6月20日,5項作品獲第11屆吉林新聞獎,3人獲編輯獎。
2003年8月,2件作品獲第12屆吉林新聞獎,趙家彬采寫的《我國首批MPA學員走進吉大園》獲訊息類二等獎;祖述凱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2年6月13日第一版獲版面類銀獎。
2007年7月,2件作品獲第16屆吉林新聞獎,秦抒(王淑芹)、毛潤傑采寫的《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搞科研》獲通訊類三等獎,陳彥強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6年5月26日第一版,獲好版面銀獎。
2008年4月,3件作品獲第17屆吉林新聞獎。劉景輝撰寫的《一年之計在於春》獲言論類二等獎;王淑芹撰寫的論文《跳出會議寫新聞》獲論文類二等獎;陳彥強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7年11月2日第一版,獲好版面銅獎。
2009年7月,7件作品獲第18屆吉林新聞獎。曉雯(王淑芹)、顧頡琛采寫的《世界首例“帶有抗豬瘟病毒基因的克隆豬” 在該校誕生》獲訊息類一等獎;段為撰寫的言論《神聖的使命 艱巨的任務》獲言論類二等獎;易水(毛潤傑)采寫的《一直在路上》獲通訊類三等獎;鮑珣(王淑芹)、毛潤傑采寫的《任露泉:工程仿生研究的執著攀登者》獲副刊作品獎一等獎;劉斯聰撰寫的《歷史的長河蜿蜒向前》獲副刊作品獎二等獎;李笑月 撰寫的《修竹晚節香》副刊作品獎二等獎;段為、劉斯聰撰寫的《女性編輯在提高文化軟實力中應發揮獨特作用》獲論文類三等獎。

吉林省教育好新聞獎

2001年7月,9項作品獲2000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聞獎,其中有5項獲一等獎;4人獲編輯獎。
2002年7月,10項作品獲2001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聞獎,其中8項作品獲一等獎;6人獲編輯獎。
2003年11月20日,15件作品獲2002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聞獎,其中,有8件獲一等獎。趙家彬采寫的《我國首批MPA學員走進吉大園》,王淑芹、劉颯、段為采寫的《我國早期被子植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均獲訊息類一等獎;王淑芹、劉颯、趙麗晶采寫的《大學時代的鄭培民》獲通訊類一等獎;李雲鶴撰寫的《今天我以吉大為榮,明天吉大以我為榮》獲言論類一等獎;祖述凱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2年6月13日第一版、陳彥強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2年3月21日第一版均獲新聞版面類一等獎;方悅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2年11月7日第四版、段為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2年11月11日第四版均獲副刊版面類一等獎。
2004年12月,15件作品獲2003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聞獎,方悅、段為采寫的《該校在吉林省首次發現大型晰腳類恐龍化石》獲訊息類一等獎;劉颯采寫的《吉大有了學術“咖啡屋”》獲訊息類二等獎;陳彥強、金祥雷采寫的《“刷卡”200小時認定為體育課合格》獲訊息類三等獎;趙家彬、段為采寫的《英雄》獲通訊類一等獎;劉颯采寫的《青山做伴書香飄》,劉紅、張會勇采寫的《西藏,圓我當兵的夢》均獲通訊類二等獎;甄岩撰寫的《眾志成城 抗擊非典》獲言論類一等獎,何文楨撰寫的《事關面子》、王軍撰寫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均獲言論類二等獎;祖述凱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3年5月29日第一版、陳彥強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3年9月25日第一版、劉紅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3年5月22日第三版均獲版面類一等獎,趙麗晶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3年6月19日第三版獲新聞版面類二等獎;方悅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3年5月1日第四版、段為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3年5月8日第四版均獲副刊版面類一等獎。
2005年7月14日,16件作品獲2004年吉林省教育好新聞獎,其中,11件獲一等獎,獲獎數量和等級均居全省高校校報榜首。劉紅采寫的《90名韓語導遊員來該校充電》、趙家彬采寫的《國中生對話科學大師》均獲訊息類一等獎,段為采寫的《科技考古:向大地求索》獲訊息類二等獎;何卓(王淑芹)采寫的《實現人類挑戰“江河湖海洋”低溫極限“大滿貫”》獲通訊類二等獎,段為采寫的《魏存成:我國成功申報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的功臣》、劉颯采寫的《吉大校園裡的洋教工》均獲通訊類二等獎;於泳撰寫的《誠信 離大學生有多遠》、唐露薇撰寫的《關好你身後的門》均獲言論類一等獎;祖述凱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4年12月24日第一版、劉颯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4年6月17日第二版、劉紅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4年3月29日第三版、趙麗晶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4年6月21日第三版均獲版面類一等獎,趙家彬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4年3月15日第二版、陳彥強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4年12月3日第一版均獲版面類二等獎;方悅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4年11月12日第四版、段為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4年10月22日第四版均獲副刊版面類一等獎。
2006年6月23日,11件作品獲2005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聞獎,其中,8件獲一等獎。陳彥強采寫的《凍乾注射用重組抗腫瘤融合蛋白進入Ⅰ期臨床試驗》榮獲訊息類一等獎,劉颯采寫的《2005級本科生開始全面實施學分制》,趙麗晶、馮俁采寫的《2006屆畢業生市場開市 2萬學子入市找“婆家”》均獲訊息類二等獎;趙麗晶采寫的《山清水碧黨旗飄》、劉紅采寫的《吉大鵬城展風姿》均獲通訊類一等獎,田園采寫的《校友王剛義母校“充電” 明年北極冰海科研探險》獲通訊類二等獎;於春永撰寫的《選擇與被選擇》、程山撰寫的《請給他人以微笑》獲言論類一等獎;趙家彬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5年11月4日第二版、劉紅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5年11月11日第三版均獲版面類一等獎,段為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5年4月22日第四版獲副刊版面類一等獎。
2007年6月,15件作品獲2006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聞獎,其中,11件獲一等獎。段為采寫的《“嬌小長春龍”重見天日》、趙家彬采寫的《中國石化股份公司與該校科技聯姻》、劉颯采寫的訊息《功高昭著校史 德碩垂範後人》均獲訊息類一等獎;劉颯采寫的《我國油頁岩、油沙“家底”首次被摸清》,趙家彬、王薇采寫的《是什麼成就了名師》,毛潤傑采寫的《成功源自內心的幸福感》均獲通訊類一等獎;侯治水撰寫的言論《師者言師》,寧佳、趙博撰寫的言論《勿在網中迷惘》,均獲言論類一等獎;劉學銘撰寫的言論《對網路文學批評中“冒犯”的“冒犯”》,獲言論類二等獎;劉紅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6年4月21日第三版,獲版面類一等獎;趙家彬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6年3月2日第二版,獲版面類二等獎。段為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6年12月29日第四版,獲副刊版面類一等獎;段為拍攝的新聞圖片《重鑄生命綠洲》,獲新聞攝影圖片類一等獎;祖束愷拍攝的新聞圖片《運動會開幕式》、海珠拍攝的新聞圖片《12位院士和該校學生共植“院士林”》,獲得新聞攝影圖片類二等獎。
2008年6月12日,16件作品獲2007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聞獎,其中,1件獲特別獎、7件獲一等獎。劉紅采寫的《“QAD未來製造業領袖聯合教育計畫”在該校啟動》、劉颯采寫的《學業預警“繃緊”學習“弦”》均獲得訊息類一等獎,趙家彬采寫的《現代大學生活圖景吸引本科生》獲訊息類二等獎;何卓(王淑芹)、毛潤傑采寫的《母愛無邊》獲通訊類特別獎,段為、劉斯聰采寫的《師能、師愛、師廉》獲通訊類一等獎,程山采寫的《一舞劍器動四方》、趙家彬采寫的《老傳統和新思維助推學院快速發展》均獲通訊類二等獎;侯治水撰寫的言論《教師當為懷遠之人》獲言論類一等獎;王義剛撰寫的言論《要贏首先要學會輸》獲得言論類二等獎;祖束愷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7年5月25日第一版,獲版面類一等獎;陳彥強編輯的2007年11月2日第一版、劉紅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7年12月23日第三版均獲版面類二等獎;段為編輯的2007年11月9日第四版、2007年5月18日第四版,分別獲副刊版面類一二等獎;許夢婕、尹穎、肖君子拍攝的新聞圖片《百人銹黨旗 喜迎十七大》獲新聞攝影圖片類一等獎;張寅、魏代梅拍攝的新聞圖片《暑假生活》獲新聞攝影圖片類二等獎。
2009年8 月,18件作品獲2008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聞獎,其中,1件獲特別獎,9件一等獎。陳彥強采寫的《該校科研隊發現世界規模最大的侏羅紀恐龍足跡群》獲訊息類 一等獎;趙麗晶采寫的《該校研製成功人工影響天氣納米符合催化劑》獲訊息類一等獎;趙家彬采寫的《該校強化信息溝通出台新舉措》獲訊息類二等獎;秦抒(王淑芹)、趙家彬、王郁涵、張玉超采寫的《托起生命的希望》獲通訊類特別獎;楊國會采寫的《成就夢想 乘風遠航》獲通訊類一等獎;趙家彬采寫的《世界首例“抗豬瘟克隆豬”誕生始末》獲通訊類一等獎; 叢曉霜、張宏強、任貝采寫的《困境中收穫 平淡中執著》獲通訊類二等獎;劉文慧采寫的《聚焦研究生獎助體系改革》獲通訊類三等獎;孫月撰寫的《書卷鋪就人生路》獲言論類一等獎;李超卉撰寫的《會仰望才會被仰望》獲言論類一等獎;殷宇《艱苦成就事業》獲言論類二等獎;劉東升、蔚然(段為)、凌雪、劉文慧拍攝的《走進吉大》獲新聞圖片類一等獎;段為、孫民安拍攝的《心繫汶川 愛在吉大》獲新聞圖片類二等獎;段為拍攝的《該校舉行周其鳳院士名譽教授受聘儀式暨報告會》獲新聞圖片類三等獎;劉紅編輯的《吉林大學報》第288期第三版獲得版面類一等獎;陳彥強編輯的《吉林大學報》第281期第一版獲版面類二等獎;劉颯編輯的《吉林大學報》第305期第二版獲版面類三等獎;段為編輯的《吉林大學報》第288期 第四版獲副刊版面類一等獎。

長春新聞獎

2001年5月30日,2項作品獲2000年度長春新聞獎三等獎。
2002年3月19日,5項作品獲2001年度長春優秀新聞獎新聞攝影作品獎。
2002年6月17日,2項作品獲2001年度(第11屆)長春新聞獎。
2003年3月19日,4項作品獲2002年度長春新聞獎優秀新聞攝影作品獎,其中1項獲一等獎。
2003年8月25日,2件作品獲2002年度(第12屆)長春新聞獎。陳彥強采寫的《江澤民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讚譽〔最早的被子植物〕的發現》獲訊息類二等獎;陳彥強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2年3月21日第一版獲好版面獎。
2004年10月25日,2件作品獲2003年度(第13屆)長春新聞獎。趙家彬采寫的《庭審走進校園》獲訊息類二等獎;祖述凱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3年5月29日第一版獲好版面獎。
2004年11月2日,5件作品獲2004年度(第14屆)長春新聞新聞獎。其中,趙家彬采寫的《中學生對話科學大師》獲訊息類三等獎;方悅采寫的《人文社會科學青年論壇關注“三農”問題》獲訊息類優秀獎;劉颯采寫的《吉大校園裡的洋教工》獲通訊類二等獎;劉紅、段為采寫的《於湘輝和她的病毒感染因子研究》獲通訊類優秀獎;段為采寫的《劉東生院士印象記》獲通訊類優秀獎。
2005年11月8日,6件作品獲2005年度(第15屆)長春新聞新聞獎,劉颯采寫的《唐家璇:我對吉大情有獨鐘》獲訊息類二等獎;段為采寫的《造福學生 責無旁貸》獲通訊類二等獎;本報評論員撰寫的《落實的關鍵在領導幹部》獲言論類一等獎;劉景輝撰寫的《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推進學校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獲言論類二等獎;劉紅采寫的《輔導員老師獻愛心 家長傳書表心意》獲訊息類優秀獎;趙麗晶采寫的《山青水碧黨旗飄》獲通訊類優秀獎。
2007年6月,1件作品獲2006年度(第16屆)長春新聞獎,劉颯采寫的《成功置換延續生命之旅》獲訊息類二等獎。
2009年8月,1件作品獲2008年度(第18屆)長春新聞獎,劉紅編輯的《吉林大學報》2008年1月11日第三版獲優秀版面獲。

通訊社

《吉林大學報》大學生通訊社(以下簡稱通訊社)是由吉林大學報編輯部領導和管理的校內學生新聞社團,也是校內占主導地位的新聞媒體的重要力量。
通訊社前身是1988年9月成立的大學生記者站,1994年改為現名。2000年6月12日,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吉林大學,2000年11月15日校報編輯部在原五校學生記者隊伍的基礎上成立《吉林大學報》大學生通訊社。通訊社是學校和師生的耳目喉舌,參與完成吉林大學校報編輯部的採訪、新聞寫作等宣傳任務。
通訊社每屆均有300名學生記者,總社設在中心校區,設有秘書部、新聞部、文學部、宣傳網路部、攝影部、外聯部等6個職能部門;中心、南嶺、新民、朝陽、南湖、和平6個校區分別設有分社。
合校10年來,通訊社不斷完善和加強制度建設,在校報編輯部的領導下,以多種形式深入各個校園,參與新聞報導,用正確輿論引導和影響校園文化。通訊社的工作始終得到了學校黨委的重視和關心,得到了學校各個職能部門、學院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
通訊社的工作始終得到了學校黨委的重視和關心,學校各部門積極配合通訊社學生記者的採訪。
近年來,通訊社組織6個校區分社成功策劃、開展了迎新、納新、新聞培訓、主題徵文、校區參觀與交流、獻愛心等各類活動,在形成團隊精神、加深各校區之間的融合與友誼、培養各種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凝練校園文化等方面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