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慶大鼓

吉慶大鼓

吉慶大鼓是一種洛陽市的傳統說唱藝術。曲調來源於河南地方區域的多個劇種或曲種,如梆子、曲子、河南墜子還有承襲洛陽琴書的曲調等,所以音樂的構成為非單一性的,而是具有區域重構性質的音樂,即在河南區域範圍內的跨地區(洛陽、南陽、鄭州、開封)重構,是一個具有多重音調資源融合特點的曲藝音樂品種。但是那些與豫劇、曲劇、河南墜子相似的河洛大鼓音調,卻很難在其唱腔中找到它的原型,而這些音樂痕跡卻貫穿河洛大鼓的始終。這是因為河洛大鼓藝人具有極強的吸收和融合能力,他們從豐富的地方曲調中,吸納相關的音樂素材,並將其重組為全新的鮮活的音樂語彙,巧妙地融入各種唱腔板式中,使其成為敘述故事情節與描寫人物性格的表現手段,從而大大增強了河洛大鼓的音樂表現力,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豫西地區曲調形態。在新鄉,又稱吉慶大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慶大鼓
  • 地點:河南洛陽
  • 別名:單大鼓
  • 人群:藝人
簡介,表演形式,歷史沿革,原初,曲目內容,視頻,

簡介

河南洛陽一帶演唱洛陽琴書的藝人與南陽的鼓兒詞(又名“單大鼓”)藝人合夥演唱。他們結合以後,互相吸收融化,在洛陽琴書唱腔的基礎上吸收了鼓兒詞的曲調,廢棄了老式揚琴和八角鼓等樂器,改以墜琴、三弦、四胡等伴奏,以書鼓、月牙鋼板擊節。由於曲調新穎動聽,受到民眾歡迎,逐漸流傳到河南各地,並繼續吸收了河南墜子、山東大鼓等演唱藝術,形成了一種新的大鼓書形式。

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不拘場地大小,或田間村頭、劇場舞台均可,不要化妝、不要道具,全憑演唱者一人用語言來敘事寫人。表演時,演唱者站在桌前,一手搖響鋼板(銅板),一手敲響書鼓,伴奏者有一人、兩人、三人、四人不等,樂器以墜胡為主,伴以琵琶、二胡、三弦,在那鄉村山野之間,清風明月之下,戰鼓咚咚,琴弦 錚錚,鋼板叮叮,讓人銷魂

歷史沿革

清光緒末年,河南洛陽一帶演唱洛陽琴書的藝人與南陽的鼓兒詞(又名“單大鼓”)藝人合夥演唱。他們結合以後,互相吸收融化,在洛陽琴書唱腔的基礎上吸收了鼓兒詞的曲調,廢棄了老式揚琴和八角鼓等樂器,改以墜琴、三弦、四胡等伴奏,以書鼓、月牙鋼板擊節。由於曲調新穎動聽,受到民眾歡迎,逐漸流傳到河南各地,並繼續吸收了河南墜子、山東大鼓等演唱藝術,形成了一種新的大鼓書形式。主要唱腔有“平板”、“悲平板”、“小數板”、“五字垛”、“飛板”、 山東大鼓書表演形式
“鳳凰三點頭”、“滾口白”等,而以“平板”為基本曲調。平板是包括起腔、落腔的一個嚴整的曲體,六句為一段落,長於敘述,腔調多為半說半唱。河洛大鼓板式靈活,除平板外,還有帶伴奏的散板韻白,以及緊板、垛板,緊打慢唱的飛板等。有長於抒情、節奏平緩的曲調,也有適於表現高昂激越情緒的曲調。著名藝人張天培吸收河南墜子唱腔、唱法創造的“天培調”具有獨特風格。傳統曲目多取材歷史故事,長篇有《雙鞭記》、《溫涼盞》等;中篇有《雙鎖櫃》、《鸞鳳配》等;短篇唱段有《取長沙》、《截江》、《打關西》等。反映現實生活的曲目有《焦裕祿風雪探茅屋》、《巧擺地雷陣》等

原初

起源於清末民初,是在洛陽琴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洛陽琴書舊稱"琴音",早期的伴唱樂器是我國傳統的七弦古琴。
吉慶大鼓早期演唱方式多為閉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細膩,字少腔多,節奏緩慢拖沓,其演唱書目也多為才子佳人悲歡離合的中、短篇故事。"琴音"在官宦、商紳和文人之間傳唱,詞曲典雅,流入民間後,改稱"琴書",其琴也改為揚琴。

曲目內容

大鼓書的曲目十分豐富,又因它是口頭藝術,同一書目,又因表演者的個人文化修養生活閱歷秉賦氣質不同而相殊甚遠。現將其最流行的若干長篇書目和中、短篇書目列於下,未免有掛一漏萬,見斑不見豹之慨。
長篇:1、施公案,2、包公案,3、大八義,4、珍珠汗衫記,5、呼延慶打擂,6、劉庸下南京,7、張廷秀私訪,8、小紅袍,9、興唐傳,10、金琢玉環記,11、烈火金剛,12、江姐,13、九打平州,14、平原槍聲.
中篇:包公智斷神殺案、鞭打蘆花、小三分家、扳龍角、拉荊笆、李三娘擔水 、劈山救母、三兄弟哭活紫荊樹、合家樂、趕花轎
短篇:瞎子算卦、羅鍋治腰、大黃狼、小二姐作夢、好女婿拜年、雷鋒、王老三種田.

視頻

歷史悠久的牧野大地,不僅有著豐厚的物質文化積澱,散布於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豐富多彩。日前,全市又有29個項目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增加的這29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是從各縣市區申報的70個項目中分類評審出來的,它包括傳統美術類“小楊莊木板年畫”;傳統音樂類“吉慶大鼓”、“黃河號子”;傳統舞蹈類“朗公廟竹馬會”;民間文學類《同盟山的傳說》;民間信仰類“姜太公祭奠”;曲藝類“河南墜子”;傳統體育、遊藝與競技類“東營武會”;傳統醫藥類“貴氏針灸和張氏耳病針灸療法”;以及傳統美術“剪紙”和傳統戲曲“大平調” 等。至此,我市被列入市級以上保護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達76項,其中有23項為省級保護項目,3項為國家級保護項目。目前,我市有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10人、市級傳承人44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