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縣(吉安市永新縣)

永新縣

吉安市永新縣一般指本詞條

永新縣,隸屬於江西省吉安市,位於江西的西部、羅霄山脈中部,毗鄰湘東,南接井岡山市,西鄰湖南省茶陵縣,西北於萍鄉市蓮花縣接壤,北毗安福縣、東連吉安縣、東南鄰泰和縣,全縣面積219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永新縣轄25個鄉鎮場、238個行政村。2019年,永新縣總人口529252人。

永新縣古稱楚尾吳頭,東漢建安九年(204年)建縣,縣名來源於《大學·禮記》,寓意為“日永月新”。永新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是中央蘇區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湘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湘贛革命根據地湘贛省委駐地,是三灣改編龍源口大捷所在地。境內有湘贛省委機關舊址三灣改編舊址等紅色景觀400多處,革命文物1萬餘件。永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位居吉安市第一、江西省第四。

2019年,永新縣實現生產總值109.1億元,財政收入12.4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新縣
  • 外文名稱:Yongxin County
  • 別名:禾川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江西省吉安市
  • 下轄地區禾川鎮三灣鄉等25個鄉鎮場
  • 政府駐地:永新縣湘贛大道51號
  • 電話區號:0796
  • 郵政區碼:343400
  • 地理位置:江西省西部
  • 面積:2195平方千米
  • 人口:529252人(2019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三灣改編舊址賀子珍紀念館
  • 火車站永新站
  • 車牌代碼:贛D
  • 行政區劃代碼:360830
  • 地區生產總值:109.1億元(2019年)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藏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綜述,鐵路,公路,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地名由來,廬陵文化,紅色文化,本地方言,風景名勝,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建置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永新地域先後屬吳、越、楚。秦滅楚後,屬秦九江郡。西楚元年(前206年)項羽立英布為九江王,永新地屬九江國。
漢高帝四年(前203年),改九江國為淮南國,領豫章等4郡,永新地屬之。其後,增廬陵縣,永新地屬廬陵,隸淮南國豫章郡。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封濞吳王,豫章郡廬陵縣屬吳王國。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削吳王國之豫章等地直屬朝廷。東漢建安四年(199年),孫策分揚州豫章郡設廬陵郡,並置西昌縣,永新地屬西昌。建安九年至二十年(215年),分揚州廬陵郡地置永新縣,縣治在今沙市下排洲與澧田洲頭交界的高洲。
吳寶鼎二年(267年),孫皓分長沙郡的安成、萍鄉,豫章郡的新喻、宜春,廬陵郡的平都、永新,共6縣置安成郡,隸揚州。
晉太康元年(280年),安成郡劃歸荊州,永新縣屬荊州安成郡;元康元年(291年),分揚州和荊州10郡置江州,永新縣屬江州安成郡。
南朝期間永新縣隸屬未變。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廢安成郡置吉州,永新並人吉州太和(今泰和)縣;大業三年(607年),廢州復郡,永新隸屬廬陵郡太和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分太和縣地置南平州,永新縣屬之。後漢時永新併入吉州太和縣;顯慶二年(657年),永新屬江南道吉州,縣治改設禾川鎮。 此後州郡名稱凡經變更,永新縣隸屬關係未變。
五代十國時期,永新縣先屬楊吳,後屬南唐。
宋代在州之上設路,吉州永新縣始屬江南路,後屬江南西路;建炎四年(1130年)改屬鄂州路;紹興無年(1131年),屬江南西路吉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設江西行中書省(簡稱江西行省或江西省),吉州路永新縣屬之;元貞元年(1295年),吉州路改稱吉安路,永新升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永新復為縣,隸江西行省吉安府;洪武九年(1376年),永新縣屬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清朝,永新縣仍屬吉安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吉安府,永新縣直屬於江西省;民國三年(1914年),江西省劃分為四道,永新屬廬陵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各縣仍直屬於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全省劃為13個行政區,永新屬第十行政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劃分為8個行政區,永新屬第三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省、縣之初設大區、 專區分治,永新縣屬江西省贛西南區吉安專區。後廢大區,改專區為地區,永新縣屬吉安地區。 1968年,吉安地區改稱井岡山地區,永新屬之。 “文化大革命”後,恢復吉安地區名稱。 2000年,吉安地區改設吉安市,永新縣隸屬關係不變。
永新縣城全景永新縣城全景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永新縣都的劃分至宋元枯七年後,全縣劃為73都。從縣境北部的虹橋、左坊起始,大致按逆時針方向依次冠以數字序號作為都的名稱,其中一部分都還分上、下都。後全縣又設12鄉,依次為太平、禾山、登豐、安仁、西亭、霸封、積慶、勝業、景福、才德、思賢、義和(禾)。有些都被分割成兩部分,分屬兩鄉,序號不變,僅在前面冠以鄉名以示區別,如平五都(太平鄉五都),禾五都(禾山鄉五都)。連同上、下都計算,全縣有96都。
元至順初,析勝業鄉全鄉所屬四十五都至五十二都總計8都置永寧縣。縣內剩11鄉88都。
明初,全縣維持11鄉的區劃。鄉以下實行里甲制,每10戶為甲,有甲首;每110戶為里,有里長。全縣共編184里。萬曆年間,鄉、都仍其舊,都下設圖,全縣共設180圖。
清乾隆八年析安仁、西亭二鄉及登豐鄉的一部分共25都歸屬蓮花廳,縣記憶體9鄉63都。同治年間,全縣編為東、南、西、北四鄉,分領63都。
1932年,永新縣蘇維埃政府將全縣分為縣城、埠前、市田、澧田、潞江、南陽、牛田、環滸、關背、天河10區,轄105鄉。
1938年,全縣設6區,轄2鎮、32鄉、364保、3722甲。1942年,縣內劃為5區34鄉鎮、364保、3689甲。
1944年,撤區,全縣轄2鎮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設城廂、石橋、楊橋、拿山、澧田、潞江、泮中7區1鎮25鄉。
1950年撤楊橋區,增設懷忠、花溪、鄱陽3區,共9區1鎮27鄉。1952—1955年,增設曲江區,共10區1鎮123鄉。
1956年,撤區並鄉,設1鎮38鄉,轄427個高級農業社。1957年,復設花溪、文竹、澧田、白沙4區,區以下區劃不變。
1958年,縣以下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原39個鄉鎮改為公社建制。隨即又增為44個公社,轄448個大隊,1969個生產隊,並將永新墾殖場定為公社一級建制。此後,社隊規模常有變動,而縣以下的三級體制保持不變。
1984年,公社改為鄉鎮,下設村民(居民)委員會、村民(居民)小組。1985年全縣劃分為白沙塘、曲江、坳南、石橋、日光、東里、才豐、在中、泮中、龍源口、三灣、高溪、文竹、龍田、沙市、龍門、台嶺、江畔、高市、合田、蓮洲、象形、蓮塘、蘆溪、懷忠、高橋樓、埠前28鄉,禾川、澧田2鎮及永新墾殖場。鄉鎮之下設366個村(居)民委員會、2196個村(居)民小組。
2001年,全縣進行撤鄉並鎮,共設25個鄉鎮場,325個村(居)民委員會。新劃分的鄉鎮場為禾川、澧田、埠前、泮中、石橋、龍門、文竹、沙市、懷忠、高橋樓10個鎮,曲白、坳南、煙閣、在中、才豐、台嶺、高溪、高市、蓮洲、象形、蘆溪、龍田、三灣13個鄉,七溪嶺林場和永新綜合墾殖場2個場。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永新縣轄三月坪街道辦事處、禾川鎮、石橋鎮、龍源口鎮浬田鎮、龍門鎮、沙市鎮、文竹鎮、埠前鎮、懷忠鎮、高橋樓鎮、坳南鄉、曲白鄉、才豐鄉、煙閣鄉、在中鄉、三灣鄉、台嶺鄉、龍田鄉、高溪鄉、蓮洲鄉、高市鄉、象形鄉、蘆溪鄉及永新縣工業園區。縣人民政府駐禾川鎮。
永新縣全景圖永新縣全景圖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永新縣位於江西省西部、贛江支流禾水中上游。縣境東連吉安縣,東南毗泰和縣,南依井岡山市,西界湖南省茶陵縣,西北與蓮花縣接壤,北與安福縣相鄰。東部的兔里形、坪洲、白堡、大源背、南邊、北源坑與吉安縣毗鄰;東南部的坪坑、蔣坑、山腳下、賴洋坑、漿坑與泰和縣交界;南部的石人腦、亭子上、福祿園、洪溪洲與井岡山市相連;西南部的石峰仙、黃家、雙源沖和南部的石背上、七溪嶺望月亭、船坪與寧岡縣分界;西部的苟科里、大屋裡、界頭山、蒼霞、梅花與湖南省茶陵縣為鄰;西部珠嶺沖、茅坪里、黃花灘、上石坪里和西北部的下龍、蔡家坪與蓮花縣相連;北部的鐵山里、壟老里、硯子丘、油榨、吊鹿樹、七里坊和東北部的周坊、厚村、下街、大畝與安福縣接壤。境跨東經113°50''~114°29'',北緯26°47~27°14'',縣境總面積2195平方千米。
永新縣

地形地貌

永新縣全境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從南北兩側向中部傾斜。山地海拔500-1000餘米,面積為1074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邊緣地帶;丘陵海拔120—500米,面積8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於山地前緣;平原,包括海拔150-250米斜度的高階地在內,面積312平方千米,主要分布於禾水兩岸及較大支流河谷兩旁的開闊地。縣境的山脈統屆南嶺山系,主屬羅霄山脈及其分支余脈。羅霄山脈永新段位於永新西南部,呈南北走向,北至珠嶺坳,南至石峰仙,縱貫西陲,為湘贛兩省天然屏障。羅霄山脈峰巒羅列、雲霧縹緲,如接九霄,故有羅霄之名。羅霄山脈北面有:珠嶺坳,海拔414米,山嶺礦藏豐富,世人視之如珠寶,故名;五佛嶺,地處湘贛邊界,海拔605米,形勢險要。羅霄山脈南面有猴子嶺,位於三灣鄉的西南,海拔1110米,林深谷幽,有猴子出沒,故名;石峰仙,海拔1344米,為縣境內第二高峰,因其山峰岩石嶙峋,山頂原建有一庵,故名石峰仙。

氣候

永新縣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8.2度,年平均日照1756.9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83天,年平均降雨量為1530.7毫米。

水文

永新縣河道以禾水為主軸。其餘的河流大都從南或從北向中部匯入禾水,所有大小河流屬禾水水系。除大部分河流在境內匯入禾水外,還有六七河流經泰和,蘆溪水流經安福,最後均在吉安縣境內匯入禾水。縣內流域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共53條,其中流域面積500平方千米以上的2條,100平方千米至500平方千米的5條,50平方千米至100平方千米的1條,10平方千米至50平方千米的45條,總長度459千米,年徑流總量30.1億立方米(其中禾水27.4億立方米、六七河1.6億立方米,蘆溪水1.1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有禾水及其支流文竹水、寧岡河、龍源水、溶江水、六七河、蘆溪水等。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用材林:縣內天然次生林以用材林為主。用材林分為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竹林。針葉林主要樹種是杉木、馬尾松。闊葉林樹種較多,主要有樟、楠、柏、擦、麻棟、青楓、木荷、苦儲、甜儲、楓香、擬赤楊。竹林主要有茅竹和苦竹。此外,尚有珍貴稀有樹(林)種30餘種,其中有三尖杉、穗花杉、紅花油茶、半楓荷、重陽木、黃檀、桂花、杜仲、羅浮拷木、方竹、羅漢竹、銀杏、湘楠等。
經濟林:天然經濟林可分為油料類、纖維類、澱粉類、藥用類和林果類。油料類有蒼耳、紫色蔓羅花、野茉莉、野漆樹、馬甲子、花椒、山蒼子、山胡椒、雅楠等80餘種。纖維類有瑞香、楊樹、蘆草、毛竹、葛藤、棕櫚等100餘種。澱粉類有槐樹、百合、黃荊等50餘種。藥用類有白果、黃柏、黃連、厚朴、細葉香桂、金銀花,以及大量的草本、藤本植物,如:夏枯草、石菖蒲、蒲公英、天南星、海金沙、勾藤、大血藤等200餘種。林果類有山葡萄、獼猴桃、櫻桃、山杏、野梨、楊梅、柿、栗、懸鉤子、山廠子、山里紅、棒子等60餘種。
薪炭林:遍布丘陵山地,主要有馬尾松、桂木、柃木、六道木、構樟、黃瑞木、大青、山合歡、映山紅、化香、鐵芒箕等。

動物資源

獸類:豹、水鹿金貓、猴、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蘇門羚、獐、狼、狐、野豬、刺蝟、華南虎狗獾、松鼠、竹鼠、老鼠等。
鳥類:錦雞、竹雞、野雞、黃雀、黃鸝、畫眉、喜鵲、八哥、烏鴉、貓頭鷹、燕子、翠鳥、麻雀、啄木鳥、小天鵝、斑鳩等。
兩棲類石雞、腳魚、青蛙、田雞、蟾蜍等20多種。
爬行類:五步蛇、銀環蛇蘄蛇、眼鏡蛇、青竹蛇等31種。
昆蟲類:常見的有鱗翅目的馬尾松毛蟲、螟蟲;鞘翅目的金龜子、天牛;同翅目的蚜蟲、蟬;半翅目的春象,膜翅目的蜜蜂等;直翅目的竹蝗、螻蛄;雙翅目的寄生蠅以及蜻蜓目的蜻蜓;螳螂目的螳螂、蜜蜂等。

礦藏資源

截至2018年,永新縣探明的礦產近20種,其中鐵礦、石灰石儲量最豐富,此外還有如金、石膏、錳、煤、鉛、鋅、銅、鉬、銻、鈾、石英、花崗石、稀土、瓷土等礦產分布在永新縣各地。

人口

2019年末,永新縣總人口529252人,比上年末減少76人。全縣人口出生率8.98‰,死亡率2.1‰,自然增長率6.89‰。全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1.44%,比上年提高1.42個百分點。

經濟

綜述

2019年,永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6.1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28.0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65億元,增長8.3%。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的15.3:24.9:59.8調整為14.8:25.7:59.5。
2019年,永新縣實現財政總收入12.4億元,比2018年同期增收0.2億元,增長2%。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6億元,增長5.5%。稅占比穩步提升。稅收收入9.8億元,增長4%,占財政總收入比重79.4%,比2018年同期提高1.5%,高于吉安市平均水平0.8%。地方稅收收入5.1億元,增長11.7%,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66.6%,比2018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高于吉安市平均水平2.9個%。
2019年,永新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8萬元,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萬元,增長11.1%,高于吉安市平均水平0.9%。全年全縣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31倍,比2018年同期下降0.06倍。 
永新縣老城區永新縣老城區

第一產業

2019年,永新縣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3%。
2019年,永新縣糧食種植面積4.5萬公頃,糧食總產量30.1萬噸,比2018年增加0.1萬噸,增長0.4%。全縣蔬菜播種面積0.7萬公頃,增長8.7%;蔬菜產量14萬噸,增長8.1%。全縣肉類總產量3.1萬噸,比2018年下降9.0%;生豬出欄26.1萬頭,下降7.7%。
永新綠色水稻基地永新綠色水稻基地

第二產業

2019年,永新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高于吉安市平均水平0.1%。從主導產業的產值看,電子信息產業增長26.4%,銅製品產業增長37.9%,藥化產業增長9.6%。建築業快速發展。全年全縣建築業總產值為12.8億元,增長18.2%,比2018年同期提高9.7%。

第三產業

2019年,永新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3%,高於GDP增速0.9%。全縣規模以上服務業十二大行業企業完成營業收入2.5億元,增長31.1%。
截至2019年末,永新縣銀行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為209.8億元,同比增長9.36%,比2018年同期提高7.74%;人民幣貸款餘額為99.6億元,同比增長21.69%,高于吉安市平均水平2.94%。

交通運輸

綜述

2018年,永新縣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11.61億噸千米,完成旅客運輸周轉量2.18億人千米。
泉南高速永新收費站泉南高速永新收費站

鐵路

1972年,分文鐵路建成通車,永新站同期建成使用。2003年5月,分宜至文竹的普客列車停運後,永新站停止了客運業務,只辦理貨運業務。

公路

319國道穿境而過,泉南高速公路吉安-蓮花段已於2015年建成通車,設立永新、永新西兩個出入口。220國道356國道也經過永新縣。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8年,永新縣新(改)建鄉鎮公辦幼稚園14所,改造提升中國小校128所;完成城南中學搬遷,開辦城廂國小二部,城區學校布局進一步最佳化。全年普通高中在校生10926人,國中在校生18975人,國小在校生42342人。全縣普通高中專任教師726人,國中專任教師1175人,國小專任教師1996人。
江西省永新中學江西省永新中學
2018年9月,原永新縣任弼時中學整體搬遷至河東新校區,重新更名為永新中學
2019年3月,永新縣成功入選“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永新縣共有衛生機構27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0個。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866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35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98人,註冊護士1155人。

社會保障

2018年,永新縣民生投入28.2億元,占財政總支出比重81.6%。城鎮新增就業5455人、轉移農村勞動力9696人,發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7090萬元。安居工程持續推進,完成縣城新區和沙爾洲片區棚改962套。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永新縣名來源於《大學·禮記》,寓意為“日永月新”。

廬陵文化

永新縣歷來重視教育,人文鼎盛,有“團箕曬穀也要教崽讀書”的古訓,流傳著東漢孝義感天、南宋忠義三千血等義舉,有著“忠、勇、信、義”的人文精神,是全國民間文化藝術(書法)之鄉。

紅色文化

土地革命時期,永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央蘇區創建時期的重要區域,毛澤東曾“看永新一縣,要比一國還重要”,並在《井岡山的鬥爭》中確定了“用大力經營永新,創造民眾的割據,布置長期的鬥爭”的戰略方針。在永新縣發生了著名的“三灣改編”、“龍源口大捷”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留下了毛澤東、朱德、任弼時、彭德懷、陳毅、王首道、肖克、王震、胡耀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足跡。
三灣改編紀念館三灣改編紀念館

本地方言

永新話屬贛語吉茶片永新小片,分東鄉、西鄉、南鄉、北鄉四個小片。
東鄉人發音多和縣城發音類似。同時,一般縣城話也視為東鄉話的主流發音。
西鄉發音特別,有托長音的特色。龍門鎮和台嶺以及里田鎮比較接近。沙市鎮以及龍田等地方又是一個音。到了文竹,烏石山等地,靠近蓮花縣,又有不同。
南鄉音調比較多,因永新南鄉比較狹長,各處方言與西鄉和東鄉又有所區別,尖團分化明顯。
北鄉以蘆溪鄉,象形鄉為主流。蓮塘鄉有跟龍門鎮接壤處,發音接近於西鄉。

風景名勝

三灣改編景區
三灣改編景區位於永新縣三灣鄉三灣村,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同志親自領導了著名的“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從此中國革命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三灣改編景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江西省重點風景名勝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景區現有毛澤東同志舊居、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舊址、士兵委員會舊址、楓樹坪遺址四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軍民大會場遺址、紅軍路、練兵場遺址、紅雙井、三灣改編紀念館、三灣改編說明牌、三灣鄉革命烈士陵園、三灣村古街、林溪溝、紅楓湖等景點。
黃竹嶺景區
黃竹嶺景區是毛澤東夫人賀子珍的故鄉,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有著重要的地位。朱德、朱良才在黃竹嶺開設了湘贛邊界軍事培訓班,保留著許多革命遺址、遺蹟。紅軍離開黃竹嶺後,國民黨反動派對黃竹嶺村進行了七次大劫洗,所有的房子被燒毀,其中賀子珍家故居被燒毀七次,全村80%的人被殺害。黃竹嶺現有賀子珍故居、東南臨時特別區委舊址、練兵場舊址、紅軍營地舊址、紅軍井、烈士遇難處、紅軍洞、紅軍哨所遺址、古樹群等景點。
子珍故鄉-黃竹嶺子珍故鄉-黃竹嶺
高士山
高士山在永新縣最東隅,與泰和、井岡山毗鄰。高士山原名鳴谷山,乃山鳴谷應之意。宋以前,山上建有鳴谷壇庵(又叫高士壇庵),歷代均有修繕。清嘉慶二十一年又重修,附屬建築有安仁讀書處和3道天門。每道天門均有石坊橫峙。第一道天門石坊額匾為“宋尹高士遺址”,楹聯為“山因高而秀,名以士乃傳”,系北宋大詩人黃庭堅(山谷)所書,鳴谷山遂改名為高士山。
三灣國家森林公園
三灣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永新縣三灣鄉境內,距吉安市區133千米。2000年正式經國家林業局批覆建立。三灣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23萬畝,森林履蓋率達90.5%。有國家級保護樹種22種,野生動物數十種。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華南虎也曾在此棲身。豐富的物種資源,使不少到這裡科學考察的專家由衷地讚嘆:這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沒有圍牆的物種庫。景區現有毛澤東同志舊居、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舊址、士兵委員會舊址、楓樹坪遺址四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軍民大會場遺址、紅軍練兵場遺址、三灣改編紀念館等景點。

著名人物

永新縣走出了“賀子珍三兄妹”、王恩茂、“佛光”將軍張國華等41位開國將軍,譚啟龍、李立等正省部級幹部,以及計算機專家洪加威、國畫名家劉勃舒、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等一批國家級文化科技精英。

榮譽稱號

2017年,永新縣入選省級生態文明示範縣(區),併入選“江西省2017年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2019年1月9日,永新縣憑藉書法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2019年2月2日,永新縣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3月,永新縣被列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