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力馬札羅山

吉力馬札羅山

吉力馬札羅山(Kilimanjaro)位於坦尚尼亞東北部及東非大裂谷以南約160公里,奈洛比以南約225公里,赤道與南緯3°之間,是坦尚尼亞和肯亞的分水嶺,非洲最高的山脈,也是同時是火山和雪山。該山的主體沿東西向延伸將近80公里,主要由基博、馬溫西和希拉三個死火山構成,面積756平方公里,其中央火山錐呼魯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點。

吉力馬札羅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稱,而許多地理學家稱它為“非洲之王”。該山的主體以典型火山曲線向下面的平原傾斜,平原的高度約海拔900米,山頂終年滿布冰雪,但冰川消融現象非常嚴重。該山四周都是山林,生活著眾多哺乳動物,其中一些是瀕危物種。

吉力馬札羅山地區已經於1968年闢為國家公園,生長著熱、溫、寒三帶野生植物和棲息著熱、溫、寒三帶野生動物。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已於1981年將它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力馬札羅山
  • 外文名:Kilimanjaro
  • 地理位置:東非高原東北部,坦尚尼亞東北部
  • 主峰高度:海拔5892米
  • 主峰類型:休眠火山
  • 山脈面積:756㎞2
  • 山脈主峰:呼魯峰
  • 山脈面積:756㎞2
  • 平均高度:海拔1200米
  • 半球位置:東半球、南半球
  • 經緯位置:3°S,37° 21′E
  • 山脈別稱:非洲屋脊 非洲之王
  • 山脈頭銜:非洲最高山脈,主峰為非洲最高峰
  • 首次登頂:1889年漢斯·梅耶
  • 經緯度:3° 4′ 33″ S,37° 21′ 12″ E 
  • 建議遊玩時長:1天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官方網站:http://www.tanzaniaparks.com/kili.html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地質形成,主要山脈,山系構成,其他山峰,地質地貌,氣候特點,生態資源,水流供給,人文歷史,神話傳說,歷史認知,文學作品,旅遊指南,

地質形成

東非大裂谷直至今天仍存在著地殼運動,吉力馬札羅正是較近的火山活動的結果。它的形成大約始於75萬年以前,最初由三個大火山口組成:希拉、基博和馬文茲。而後希拉火山錐崩塌消失,接著是馬文茲。然而基博火山卻一直保持著活力,在大約36萬年前還出現過一次大規模的爆發,它釋放的黑色熔岩蓋過希拉火山口,在馬文茲火山的原址上形成了吉力馬札羅山鞍。
由於非洲的歷史記錄不清楚,歷史上沒有吉力馬札羅山火山爆發的記錄,但根據研究,最近的一次大爆發可能在15-20萬年前。
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主要山脈

山系構成

整個吉力馬札羅山山脈東西綿延80多公里,主要由馬文濟峰(Mawensi,5,149米)、西拉峰(Shira,3,962米)和基博峰(Kibo,5,892米)三座山峰組成,其中馬文濟峰和基博峰最為著名。
吉力馬札羅山有兩個主峰,一個叫烏呼魯,另一個叫馬文濟,兩峰之間有一個10多公里長的馬鞍形山脊相連,吉力馬札羅山烏呼魯赤道峰頂有一個直徑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內四壁是晶瑩無瑕的巨大冰層,底部聳立著巨大的冰柱,冰雪覆蓋,宛如巨大的玉盆。

其他山峰

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希拉嶺海拔3,778米僅僅是較早的一個火山口的殘餘。鞍狀山脊以下,吉力馬札羅山的主體以典型火山曲線向下面的平原傾斜,平原的高度約海拔900米。
基博峰雖然看來像個蓋著積雪的穹丘,但其南側卻有個直徑2公里,深約300米的火山口。此火山口裡有個顯示殘餘火山活動的內火山錐。雖然基博峰還在休眠,其火山噴氣孔還不時地釋放出火山氣體。科學家在2003年的一次考察證實火山熔岩距離頂峰的火山口地表只有400米深,尚沒有爆發的跡象。和呼魯峰的有規則錐形大不相同的是,馬溫西峰是經過強烈侵蝕的,山勢崎嶇而且陡峭,並且被東西向狹谷劈開。基博的冰蓋沿冰蓋邊緣殘存下來,形成分散的大冰塊。在基博的西南坡上,冰川終止於4,270米(14,000尺)處,在其北側則只下降到其峰頂以下很短距離。馬溫西山上不存在永久冰,也幾乎沒有積雪地。

地質地貌

吉力馬札羅山是一個火山丘,海拔5892米,面積756北緯43°21′、東經42°26′,是非洲最高的山脈,素有“非洲屋脊”之稱。
由於全球變暖,吉力馬札羅山的冰雪消融,冰川消失現象非常嚴重,在過去的80年內冰川已經萎縮了80%以上。有環境專家指出,吉力馬札羅雪頂可能將在10年內徹底融化消失,屆時吉力馬札羅山獨有的“赤道雪山”奇觀將與人類告別。

氣候特點

吉力馬札羅山因為阻擋了印度洋上潮濕的季風,故水源充足。水流和氣溫條件相結合,使吉力馬札羅山從上到下形成幾個迥然不同的山地垂直植被帶。4000米以上分別是高山寒漠帶和積雪冰川帶,以下大約每隔1000米分別是高山草甸帶、溫帶森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赤道雨林帶
根據氣候的山地垂直分布規律,吉力馬札羅山基本氣候,由山腳向上至山頂,分別是由熱帶雨林氣候至冰原氣候。風景包括赤道至兩極的基本植被。因為位於赤道附近所以植被從熱帶雨林開始。氣候分布屬於非地帶性分布。因此吉力馬札羅山多容易形成地形雨,給它帶來豐富降水。
在海拔1000米以下為熱帶雨林帶,1000~2000米間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2000~3000米間為溫帶森林帶,3000~4000米為高山草甸帶,4000~5200米為高山寒漠帶,5200米以上為積雪冰川帶

生態資源

吉力馬札羅山具有順序相繼的幾個植被帶,其組成(自山麓至山頂)為:周圍高原的半乾旱的灌木叢、南坡水源充足的農田、茂密的雲林、開闊的沼地、高山荒漠、苔蘚和地衣的共生帶。
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在2000米以上,5000米以下的山腰部分,生長著茂密的森林,樹木高大,種類繁多,其中不少是非洲乃至世界上的名貴品種,如一種名叫木布雷的樹,生長期極長,木質堅硬,抗腐力強,是做家具或者蓋房的上等材料。
2000米以下的山腰部分,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在肥沃的火山上灰土壤上,生長著咖啡、花生、茶葉、香蕉金合歡樹皮、棉花、除蟲菊和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是坦尚尼亞的淡咖啡、大麥、小麥和蔗糖的主要產區之一。山腳部分,氣候炎熱,即使在樹蔭下,氣溫也常在30℃以上,到處是深顏重彩的非洲熱帶風光。山麓四周的莽原上,非洲象斑馬駝鳥長頸鹿犀牛等熱帶野生動物以及稀有的疣猴和藍猴、阿拉伯羚大角斑羚等在那裡自由自在的生活著,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這裡也生長著茂盛的熱帶作物,除甘蔗、香蕉、可可外,最多的是用來納布制繩的劍麻,鋪天蓋地,一望無涯。

水流供給

吉力馬札羅山山坡上的年降水量平均為1,780毫米(70吋)。南坡和東坡上的水流供給潘加尼(Pangani)河、察沃(Tsavo)河和吉佩(Jipe)湖,而北坡上的水流則供給安博塞利(Amboseli)湖和察沃河。帕雷(Pare)山脈從吉力馬札羅峰向東南延伸。
吉力馬札羅山

人文歷史

吉力馬札羅地區的居民有查加人(Chaga或Chagga)、帕雷人、卡赫人(Kahe)和姆布古人(Mbugu)。

神話傳說

吉力馬札羅山是坦尚尼亞人心中的驕傲,他們把自己看作草原之帆下的子民。據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神降臨到這座高聳入雲的高山,以便在高山之巔俯視和賜福他的子民們。盤踞在山中的妖魔鬼怪為了趕走天神,在山腹內部點起了一把大火,滾燙的熔岩隨著熊熊烈火噴涌而出。妖魔的舉動激怒了天神,他呼來了雷鳴閃電瓢潑大雨把大火撲滅,又召來了飛雪冰雹把冒著煙的山口填滿,這就是今天看到的這座赤道雪山,地球上一個獨特的風景點。這個古老而美麗的故事世代在坦尚尼亞人民中間傳誦,使大山變得神聖而威嚴無比。吉力馬札羅山高高的山頂白雪皚皚,山腰雲霧繚繞,充滿著神奇莫測的氣氛,尤其是黃昏的時候,山頂的雲霧偶爾散去,銀白晶瑩的峰頂在金色的夕陽餘輝照耀之下,露出妖艷的容顏,顯得五彩繽紛,絢麗燦爛。多少世紀以來,許多當地人認為吉力馬札羅山是“上帝的寶座”,對它敬若神明,流傳著許多精彩而美麗的民間傳說故事。吉力馬札羅山在坦尚尼亞人心中無比神聖,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腳下舉行傳統的祭祀活動,拜山神,求平安。
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古時候,一個男孩在草原上放牧,傍晚趕著羊群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出現一個惡魔,這位機智勇敢的男孩為了避免惡魔的傷害,立即俯下身子,抓起一把黃土向惡魔散去,這把黃土忽然間變成一座土山,將惡魔壓在下面。由於惡魔在山下不停地掙扎,土山不停地晃動著,而每晃動一下,便長高一寸,久而久之,便成為了今天的吉力馬札羅山。
還有一種說法是,很早很早以前,一位天神從這裡路過,見這裡溪流潺潺,草木蔥鬱,鮮花盛開,滿心歡喜,便坐在一塊石頭上靜靜欣賞這片人間仙境。天神離去後,這塊石頭變成了一座金銀覆蓋的寶山。當地百姓知道後,奔走相告,感謝天神的恩賜。人們紛紛登上山頂,每個人自覺地抬起一塊金子或者一塊銀子帶回家。從此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訊息傳到了酋長那裡,他急忙帶著一隻大布袋跑上山頂拾金撿銀,裝了滿滿一布袋。這位貪心的酋長哪裡知道,一個人一次拾金或者撿銀不得超過5塊,否則金銀就會變冰塊。當他背起布袋,滿心歡喜地走到山腰時,忽然雷聲大作,狂風乍起,天寒地凍,身後響起“噼噼”的聲音。他回頭一看,山頂上的所有金銀頓時變成了一片白茫茫的冰川世界。頓時,這位酋長頭昏眼花,七孔流血,暴死在山腰間。

歷史認知

當德國傳教士雷布曼(Johannes Rebmann)和克拉普夫(Ludwig Krapf)於1848年到達吉力馬札羅時,那裡的地層就為歐洲人所知了,不過關於離赤道很近(在南緯3°)就有峰頂積雪的山脈的訊息,過了很久之後才為人相信。基博峰頂是德國地理學家梅耶(Hans Meyer)和奧地利登山家普爾柴勒(Ludwig Purtscheller))於1889年首次攀登上去的。馬溫西峰是1912年由德國地理學家克盧特(Fritz Klute)最先登頂的。

文學作品

吉力馬札羅的雪》是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說,是對於一個臨死前的人的精彩描述。
吉力馬札羅山

旅遊指南

登山設施
吉力馬札羅也是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雲集的地方,常有各種膚色的登山愛好者在這裡一顯身手。吉力馬札羅山有兩條登山線路,一條是“旅遊登山”線路,遊客在導遊和挑夫的協助之下,分成3天時間登上山頂;另一條是“登山運動員”線路,沿途懸崖悄壁,十分艱險。
吉力馬札羅國際機場,可以降落波音747客機,有14條國際航線通往世界各地,五大洲的遊客可以乘班機直接抵達吉力馬札羅山山麓。
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登山季節
一般選在每年的1-3月中旬,這時候的天氣非常晴朗,溫度適宜;二是7-9月份,這時候的溫度較低,但是比較乾燥
攀登記錄
來自美國華盛頓的希安·伯奇用5小時28分58秒登上了海拔5895米的吉力馬札羅峰,打破了由義大利人布魯諾·布魯諾德保持了四年的8小時34分52秒的前紀錄。三蘭港2005年6月11日訊息,一位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工作者日前在坦尚尼亞北部創下攀登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峰用時的新紀錄。
兩個人的紀錄均是在曼古拉登山路徑上創立的。
該路徑的起點已經接近海拔2000米。
登山路線
吉力馬札羅峰有3條經典的登山路徑,供專業和業餘的登山者使用,並有專業的登山嚮導和背夫協助登山,最長的一條是馬蘭古路線。但對於適應海拔,這條路線是非常好的,而且難度不大。
一般登這條路線所用時間為:
第一天:馬蘭谷門(1980米)——曼達拉營地(2700米),12公里,用時5小時,熱帶雨林帶;
第二天:曼達拉營地(2700米)——好倫博營地(3720米),15公里,用時7小時,溫帶針葉林溫帶草原帶
第三天:漢倫博營地(3720米)——基博營地(4700米),15公里,用時9小時,高山荒漠帶;
第四天:基博營地(4700米)——烏呼魯峰(5895米),6公里,用時7小時,冰川帶;
烏呼魯峰——好倫博營地,21公里,8小時;
第五天:好倫博營地——馬蘭谷門,27公里,8小時。
衣食住行
非洲赤道上的幾個國家溫度常年都比較高,但夜晚比較涼爽。如果去爬山的話,服裝準備要跨越2級溫度。既要準備速干係列的短(長)袖衫,可拆卸成短褲的速乾褲、叢林帽、雨衣等赤道裝備,還要準備排汗的保暖內衣褲、防風抓絨衣褲、衝鋒衣褲、羽絨服、厚襪子(至少2雙)、薄手套和羽絨手套等。防水登山鞋和涼鞋都需要。睡袋1200克的充絨量就夠了,因為4700米的突擊營地可住木屋。太陽鏡、防曬霜和防曬唇膏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簽證
坦尚尼亞的簽證需要事先辦理,但很容易獲得,尤其是去吉力馬札羅。二天即得。從坦尚尼亞去肯亞只需要在邊境辦理過境簽,當場即得。
赤道雪峰
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享有“非洲屋脊”美譽。由於它地處赤道附近,其頂部終年積雪,它以“赤道雪峰”而聞名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