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面錢

合面錢

錢幣術語。的兩面都是背文,仿佛兩枚錢的正面貼合在一起,故稱“合面錢”,亦系製作有誤所致。如“乾隆通寶”中有面、背均鑄滿文“寶泉”者即為合面錢。近代出土的大批早期新莽“貨泉”中,即有兩面光板之無文合面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面錢
  • 外文名:The occlusal surface of money
  • 類別:古錢幣術語
  • 特色:兩面都是背文
乾隆通寶,貨泉,

乾隆通寶

乾隆通寶鑄於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背面的滿文比較複雜,可以參考華光普的《中國古錢幣目錄》,上面有很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
乾隆通寶錢徑約2.2-2.5厘米,厚0.1毫米,重約2.4-4.8克。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乾隆通寶連寶泉、寶源在內先後有22局開鑄,多用黃銅與青銅,也引進國外洋銅澆製法。新疆地區新用方孔圓錢,開設伊犁、阿克蘇、烏什、葉爾羌、喀什葛爾、庫車等局,因用自產紅銅鼓鑄、故稱為“新疆紅錢”或“普爾錢”(“普爾”維語即錢的意思)。乾隆通寶只少數錢背文看見星號或漢字。乾隆通寶還有合面錢、吉語錢以及私鑄劣質錢、鵝眼錢等,品類不下百種,存於世上的有雕母數種,至為珍貴。
乾隆通寶乾隆通寶

貨泉

貨泉是最常見的一種漢代錢幣,它是王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貨幣改制的產物。貨泉從天鳳元年起一直流通到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貨泉基本都是普通品種,其中的版別有雙廓、穿上半星、穿下左決文、穿下右決文等等,帶記號的錢幣多是表明鑄地,一般雙廓版式的工藝和質量都較佳,可能是早期中央鑄造的;帶星點決文的應該是其他地方錢爐所鑄,鑄造不甚精,可能年代較晚。總體來說,前期的貨泉的大小和重量都相差不大,工藝較好,規範程度也比較高;但自新朝晚期至東漢初年,由於持續的社會大動亂和各股起義軍、豪強武裝的相互征戰,經濟受到極大破壞,輕小劣幣及私鑄貨泉大量出現,我所見過的晚期私鑄貨泉其重量尚不及正常的一半。
貨泉貨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