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是1999年12月經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15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試點單位之一。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位於合肥市西部,坐落在向APEC開放的五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的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規劃占地3000畝,它東沿黃山路學府區,西擁大蜀山風景區,南聯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北臨董鋪科學島,東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等十餘所高校聯成一體。

基本介紹

  • 名稱: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
  • 時間:1999年12月
  • 批准機構:國家科技部,教育部
  • 位置:合肥市西部
  • 規劃占地:3000畝
  • 優勢:智力密集、交通便捷
地理位置,特色模式,服務設施,入園企業,投資環境,區位優勢,環境優勢,政策優勢,科研優勢,孵化場所,商業計畫,市場策劃,信息諮詢,人才培養,曾獲榮譽,

地理位置

這裡是安徽省最大的智力密集區,從合肥大學科技園乘公車10分鐘內可達各高校,交通便捷。
地理位置

特色模式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實行"多校一園"的模式,園內現有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創業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產業園,合肥工業大學科技產業園,安徽大學科技產業園,安徽工業大學分園,合肥軟體園,等園區。安徽省政府成立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工作指導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對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按照市場運行機制,成立了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它以市場為導向、技術為核心、產品為載體、效益為目標,創新,創業者產業化三結合,為入園企業和機構提供成果轉化,項目合作,投資回報基金介入,物業管理,租賃經營,商務服務。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環境優美,政策優惠,設施完善,服務配套,是大學師生,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樂園,投資者的理想場所。

服務設施

園區內設有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科技銀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了海關、保稅倉庫、進出口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公證處、人才交流中心、城建規劃設計院、工程監理公司等,這些完備的信息諮詢中介機構,為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入園企業

入園企業102家,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正在,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微電子技術、計算機軟體技術、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骨幹企業。截止2004年末,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共有科技企業和中介服務機構217家,其中有依託高校股份或高校師生創辦的企業206家。

投資環境

區位優勢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位於合肥市西郊,坐落在向APEC開放的五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的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一期規劃占地1000畝,它東沿黃山路學府區,西擁大蜀山風景區,南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北連董鋪科學島,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等十餘所高校聯成一體,這裡是安徽省最大的智力密集區。

環境優勢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由創業孵化中心、中國科技大學產業園、合肥工業大學產業園、安徽大學產業園四部分組成。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環境優越,綠色長廊貫穿園區,被合肥市政府授予花園式開發區,為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提供了優良的外部環境,便於各大學與高新區技術企業之間加強科技交流,為企業家創業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與合肥高新區創業中心、民營科技園、合肥軟體園、合肥留學生創業園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補的有機整體,成為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及高新科技產業化基地。

政策優勢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對依託三校師生創業給予特別扶持,大學科技園為入園企業提供融資、房租、信息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創新創業人員還得到依託三校的政策支持。

科研優勢

合肥是中國著名的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人才資源豐富,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著名高校,另外還有中科院合肥分院等194家科研機構,每萬人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科技人員的比例在全國名列前茅。大學科技園與依託三校聯繫緊密,使創新、創業、產業化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循環。
為了把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發展與地方社會、經濟、科技、教育發展協調起來,安徽省政府把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列入安徽省“十.五”規劃之中,重點加大扶持、投入。政府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有利於產學研及資本、中介、貿易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安徽省政府、合肥市政府、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三級政府給予資金引導和啟動。

孵化場所

2000年5月,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已在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征地23畝,“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創業中心”已通過省、市、高新區有關部門的規劃論證,由安徽省政府、合肥市政府、合肥高新區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共同投資,建設2萬平方米的創業大廈。 “創業中心”是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的主體工程和核心工程,它地處黃山路、二環路、天智路交叉口;位於合肥大學科技園的中心地帶。它既是聯繫各大學的紐帶、也是各大學通往經濟主戰場的重要橋樑。既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孵化器,也是創新創業人才的培育中心。
為了鼓勵大學師生及科技人員入園創新創業,大力促進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學、環境保護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科技成果向社會生產力轉化,孵化場所租金實現第一年全免、第二年收30%、第三年收50%的做法,優惠扶持三年。孵化器提供企業策劃、法律諮詢、風險投資、工商註冊、學術交流、成果展示與交易及高速寬頻通訊等一系列服務,並優先提供孵化貸款資金,對有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項目進行重點扶持。
創業中心總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其中孵化面積16000平方米,商業服務面積2000平方米(包括業務洽談、貿易、商務、成果展示等),辦公面積 2000平方米。除此之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產業園、合肥工業大學科技產業園、安徽大學科技產業園科技綜合樓也分別設立相應的孵化區。形成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態勢,發揮各自優勢,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國家中醫藥工程中心、安徽省農科院輻化中心等高新技術企業與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區相毗連,形成一個相互協作的有機整體。

商業計畫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在試點規劃中,就明確以市場為導向,把科技成果推向市場、把科技產品推向市場、把科技人才推向市場,產生整體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創出品牌效益。
1.利用當地的報刊、電台、電視台、科大、工大、安大校園網以及新聞發布會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的知名度和影響。如《安徽日報》、《新安晚報》、安徽電視台、合肥有線電視台等媒體,一直進行跟蹤報導。教育部副部長韋鈺2000年10月份來皖考察,並在安徽省科技論壇會上,對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的舉措給予了充分肯定。
2.通過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商貿系統,以APEC合作組織為舞台,加強多邊交流、貿易、引資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把合肥大學科技園作為安徽省的特色園區、優勢園區,推廣開來。
3.積極鼓勵孵化後的高新技術成果,通過安徽省專利事務所,申報國家專利,並給予補貼。對已產業化的企業,鼓勵其申請註冊商標、申報國家級新產品、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突出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內企業的“技術創新”,突出“新產品”,突出“科技含量”,打出品牌效益。
4.在國家有關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的政策基礎上,用好安徽省政府、合肥市政府、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大學科技園自身的優惠政策。在出口、財稅、基金、項目、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申請等方面發揮政策優勢,取得較大的突破。
5.篩選三校里的優勢項目,孵化成熟後,在海內外招商引資。
6.把大學科技園辦成成果展示與交易的場所,健全評估體系,促進成果向社會轉化輻射。
7.吸引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轉制改造,形成產權明晰的高新技術企業,變政府無償投資為市場招商引資,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8.支持高校優勢企業,參與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進程,利用兼併、重組、租賃、劃撥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發揮科技人才和技術優勢,促進知識資本與社會資本的有機結合。

市場策劃

在市場策劃與開拓上擬分三步走:即創新、創業與產業化三個階段,根據三個階段的內在規律和各校的相對優勢整體運作、相互聯繫、相互協調,以“創新、創業、產業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本著“統籌規劃、以人為本、市場推動、擴大開放”的原則組織實施。
1、創新研究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屬“多校一園”的結構模式,“創新”階段以科研人員自主選題,結合學校教學和重點學科的方向,開展自主創新研究。
根據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向,組織開展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工程、環保工程、精細化工、納米新材料、清潔能源、現代農業技術等領域項目開展自主創新研究。增加先期投入,對首批入園三校以及安徽省醫科大學等高校中的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項目進行開發研究,分階段孵化逐步成熟,力爭使之形成系列成果,形成優勢群體。合肥工大拓峰生物機電研究所自主開發的超臨界流體萃取、生物產品膜分離等技術,並由此產生六個系列十餘種高新技術產品。幫助高校申報各類政府科技計畫,多渠道爭取支持。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如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肥工業大學的網上IC設計中心、安徽大學的電能測試工程中心、安大皮革化工中心等實驗室的人力資源、設備資源和成果資源,組織課題攻關,使高校成為創新的源泉。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在對外開展橫向項目合作與聯繫的同時,組織科技人員攻關,把人力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鼓勵並支持有產業化發展前景的國家863、超863計畫、973計畫、國家攀登計畫、國家攻關計畫、國家火炬計畫、國家星火計畫的科研項目,進行孵化,鼓勵課題組進行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引進資產評估、商標評估、技術作價評估、股權期權作價評估以及管理者權益等機制,對創新成果進行評價,包裝上市轉讓。
在省校、市校、校企聯合的基礎上,利用信息諮詢跟蹤服務方式,對企業進行會診分析。
2、孵化研究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不僅是科技成果孵化的核心基地,也是安徽省高新技術的中試基地、成果交易基地、科技管理人才培育基地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一方面創立優良的創業環境,吸引他們入園創業;另一方面承擔高新技術成果中試孵化、評估、最佳化、轉讓、產業化的任務,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提高,也是重點。 2000年,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已從各高校篩選出可供孵化並有產業化推廣價值的技術成果15項,竭力推廣轉化。
對高校科技項目進行篩選,請專家諮詢委員會進行評估推薦。
與學校簽定孵化契約,注入孵化資金,使小試成果在原材料生產與產品化生產、試生產與工業化生產、粗放式生產與集約化生產、單一品種與多品種產品、局部領域與多套用範圍領域、高能低耗與高效益等環節進行孵化試驗,以期取得高附加值的經濟效果。例如,安徽大學的“陽離子松香施膠劑”項目,經過中試孵化、評估和鑑定,不僅具有對原材料深加工技術潛力,而且能提高造紙、塗料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產品性能,降低成本,替代進口,並有利於環保及三廢處理。合肥工大電氣學院與機械汽車學院聯合研製的“電封閉汽車齒輪實驗台”在替代進口,節能降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該產品在南汽、江淮汽車製造廠、江鈴汽車廠獲得了用戶好評。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孵化主體,與安徽蕪湖市松香劑廠、蕪湖市造紙廠簽定契約,分別進行孵化中試研究,取得很好收益,使這項技術成熟的先進的科技成果能得到及時轉化和套用。
與安徽省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建立長期協作關係,利用該公司的1.5億元風險資金,作為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高新技術成果開發風險投資,從中試階段就開始先行介入,共同發展。
成果孵化成熟後,以智慧財產權方式,對外轉讓或進行產業化生產。
對科技人員進行市場管理、法律服務、經營運作、市場調研、標準化管理等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建立評估核算和定量核算,對中試成果中的加工機器、生產設備、技術流程、產品定型、技術改造和原材料替代的方法進行最佳化分析,降低物耗成本,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益。這是大學科技園創業孵化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其孵化成果與否,關鍵在於思想觀念的轉變、企業文化理念和協作協同精神。
安徽省科技廳、安徽省教育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5家共同發起成立“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首批註冊資金1500 萬元人民幣,以企業運作、市場化經營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承擔創業中心的運作及項目孵化。根據公司發展需要逐步增資擴股,上市融資。
3、產業化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實現產業化分流,即孵化成熟的科技成果通過科技成果對社會推廣、作價入股、學校獨資、與外商合作等方式開展多形式的合作,本著誰投資誰收益,力求使孵化的成果及時地得到推廣套用,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規劃框架內,制定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產業園、合肥工業大學科技產業園、安徽大學科技產業園三個園區規劃,使生產廠房布局合理、企業群體相對集中,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使校企分開、政企分開,減少重複與割裂,避免搞“大而全、小而全”,提高生產設備、場所的利用率,提高整體效益。
利用安徽當地的原材料資源,注入成熟的科技成果,採用嫁接法、合資合作生產。例如:安徽大學物理系的“用鐵砂製備永磁體、軟磁體”的項目,便採用現有的技術成果與馬鞍山、含山縣、金寨縣、懷寧縣的企業開展合作,利用當地豐富的鐵砂資源進行加工生產。合肥工大拓峰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超純銀杏內酯,就是利用安徽豐富的銀杏資源而生產的一種高附加值的深受市場歡迎產品。
積極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大學科技園為媒介,促進金融資本與高校知識資本相結合,進一步推動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這是合肥大學科技園辦園的指導方針,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合肥大學科技園積極推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應與社會資本結合。下列入園十家高新技術企業,就是利用高校自主創新的科技成果,與社會資金結合,培育起來的高新技術企業。
項目名稱 主要產品
1.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 新材料、電子信息產品
2.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語音合成產品
3.合肥兆峰科大藥業有限公司 蝮蛇降纖酶等
4.合肥拓峰生物機電工程有限公司 銀杏內酯系列
5.安徽宏宇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MC尼龍管
6.合肥工業大學漢思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醫院信息管理系統
7.合肥工業大學金屬複合陶瓷高技術有限公司 耐磨、環保節能構件
8.合肥工業大學力源工業控制有限責任公司 數控系統驅動器等
9.合肥安大科招精細化工廠 水乳型聚胺酯皮革
10.上海寶鋼安大電能質量有限公司 電能質量測試儀
這十家高新技術企業,是三所高校在自身優勢科技成果基礎上,通過與社會資本有機結合,培育並壯大起
來的高新技術企業,把科技優勢變成實實在在的經濟優勢,不僅使企業本身得到了發展,而且也使高校科研活動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信息諮詢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不僅為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硬體條件,更重要的是用先進的科技理論,專業的管理方法、先進的文化思想,為入園的企業和人員提供良好的信息諮詢服務。以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專家諮詢委員會為龍頭,以三所大學的圖書情報資料、科技人員、科技成果、科研基地及科研院所的情報中心為依託,並且充分利用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優惠條件、完備的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寬頻網路等通訊設備,充分發揮大學科技園的綜合信息諮詢服務功能。
在總體規劃建設中,充分考慮了創業中心的信息諮詢服務功能;為進駐中心的中小型科技企業和培訓機構及中介機構提供良好的軟、硬條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20000平方米建築,功能分為科研、生產、辦公、綜合服務區域,其中:生產孵化16000平方米、辦公區2000平方米、綜合服務區2000平方米。功能齊全,布局合理,方便實用、因地制宜、兼顧美觀。
作為高新開發區一個園區,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入駐孵化的所有企業,享受高新開發區所有優惠政策條件,並與之建立全面合作關係,享受高新開發區“全過程、一站式”高效優質服務體系與法律體系保障。
園區內設有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公證處、人才交流中心、城建規劃設計院、工程監理公司等,這些完備的信息諮詢中介服務機構,為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發展及壯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有利於大學科技園孵化的企業、成長的企業、產業化的企業加入大市場競爭。
合肥高新開發區管委會是合肥市政府派出機構,對高新區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園區設立了規劃局、經貿局、工商局、稅務局職能部門;並設有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司法機構,為大學科技園內企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並對基建招投標、經營活動給予必要的監督,促使經濟良性循環,實現規範、有序的企業競爭。

人才培養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以研究型大學及大學群體為依託,利用大學智力、技術、實驗設備、人才培養等綜合資源優勢,通過省、市政府引導和支持,在合肥西區大學集中區域,與高新技術開發區融為一體,既便於大學師生入園創業,又方便大學科技園企業員工回大學進行繼續教育及知識更新。同時聘請校內外的專家教授、知名企業家進園開講座,設論壇,辦培訓班。營造良好的創業人才成長環境。
為支持鼓勵學校教師科研人員、在校學生入園創辦科技企業,各學校都制定了相應政策和鼓勵措施。
各大學的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相關機構,以及雄厚的人才培養資源成為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人才培訓的強大和可靠的基地。
人力資本是一個可變動的流動資本,“以人為本”,就是體現這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
利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MBA碩士點,從2001年起,在三年內培訓100-200位工商管理學碩士,適應現代企業制度下的高新技術企業管理人才需要。
利用安徽大學經濟學院的雙學位點及碩士點,在三年內培養100-200位經濟管理雙學位人才及經濟會計學碩士。
利用安徽大學法律碩士點,三年內培養50-100位經濟法,尤其海外經濟法的法律人才,讓律師介入經濟活動中。
利用社會化公開考試,資助報考一批在大學科技園內企業骨幹,報考會計師、工程監理師、報關人員、律師、建築規劃師等,提高管理隊伍的綜合性素質,適應大學的高科技企業組成產業化大集團,提高企業競爭能力。以人為本,即以人力資源開發為重點。省政府及各大學建立一系列激勵機制。例如:高新技術企業可自主決定其發放工資發放水平,工資總額不受限制,全額列入成本;高新技術成果、專有技術、專利、管理者權益可作為無形資產作價入股,最高可占註冊資本的35%。

曾獲榮譽

被評為“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優秀企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