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灌溉指標

根據作物長相、天氣狀況和土壤濕度,確定灌溉期和灌溉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理灌溉指標
  • 資料來源:作物長相、天氣狀況和土壤濕度
  • 分析結果:灌溉期和灌溉量
  • 持水量:60%~80%
土壤指標,作物形態指標,作物生理指標,

土壤指標

農業生產上有時是根據土壤含水量來進行灌溉,即根據土壤墒情決定是否需要灌水。一般作物生長較好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0%~80%,但這個值不固定,常隨許多因素的改變而變化。如團粒結構良好的粉砂壤土,田間最大持水量為20%左右,適合植物生長的這種土壤的含水量應為12%~16%。土壤含水量對灌溉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由於灌溉的對象是作物,而不是土壤,所以最好應以作物本身的情況作為灌溉的直接依據。

作物形態指標

(1)生長速率下降 作物枝葉生長對水分虧缺甚為敏感,較輕度的缺水時,光合作用還未受到影響,但這時生長就已嚴重受抑。
(2)幼嫩葉的凋萎 當水分供應不足時,細胞膨壓下降,因而發生萎蔫。
(3)莖葉顏色變紅 當缺水時植物生長緩慢,葉綠素濃度相對增加,葉色變深,莖葉變紅,反映作物受旱時碳水化合物分解大於合成,細胞中積累較多的可溶性糖並轉化成花青素。
當作物出現上述形態變化時,往往缺水情況已經比較嚴重,此時灌溉已遲。因此,形態指標的觀察應及時,即在出現輕微的形態變化時就採取措施。由於形態指標沒有一定的量的要求,所以要經過不斷實踐,總結經驗,用不同作物比較敏感的形態變化來判斷。例如,花生的心尾葉呈暗綠色;黃麻尾梢直,葉面粗糙,葉脈明顯;表示缺水。

作物生理指標

(1)葉水勢 當植物缺水時,葉水勢下降。對不同作物,發生乾旱危害的葉水勢臨界值不同。不同葉片、不同取樣時間測定的水勢值是有差異的。一般以上午九時左右測定一定部位的葉片水勢為宜。不同作物葉片水勢指標不一樣。例如,棉花葉片水勢為-1.4~-1.5MPa時;春小麥在拔節至抽穗時,葉片水勢為-0.9~-1.0MPa時,就要灌溉。
(2)細胞汁液濃度或滲透勢 乾旱情況下細胞汁液濃度常比正常水分含量的植物為高,而濃度的高低常常與生長速率成反比。當細胞汁液濃度超過一定值後,就會阻礙植株生長。例如,冬小麥功能葉的汁液濃度,拔節到抽穗期以6.5%~8%為宜,9%以上表示缺水;抽穗後以10%~11%為宜,超過11%即應灌溉。
(3)氣孔開度 水分充足時氣孔開度較大,隨著水分的減少,氣孔開度逐漸縮小;當土壤中的可用水耗盡時,氣孔完全關閉。因此,氣孔開度縮小到一定程度時就要灌溉。例如,小麥氣孔開度達5.5~6.5μm;甜菜氣孔開度達5~7μm時,則應進行灌溉。
生理指標的測定,雖然需要一定的儀器設備,但客觀可靠,準確。在套用各種生理指標時,不同地區、不同作物、不同品種在不同生育期,不同葉位的葉片,其灌溉的生理指標都是有差異的,要根據不同的作物和當地的實際情況,摸索總結出合適的臨界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