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邙山之戰

史思明邙山之戰

唐上元二年(761年)二月,在唐平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史思明軍在洛陽北面的邙山,擊潰唐兵馬副元帥李光弼部的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史思明邙山之戰
  • 地點:邙山(今河南洛陽北)
  • 時間:543年3月
  • 參戰方:唐朝軍隊、史思明叛軍
  • 結果:唐軍獲勝
  • 主要指揮官:李光弼、史思明
介紹,點評,

介紹

乾元二年(759年)九月,史思明占領洛陽後,與據守河陽(今河南孟縣南)的李光弼相持近一年半之久,發起多次進攻,均被唐軍挫敗。史思明為誘使唐軍離開河陽進行野戰,派間謀散布:“洛陽將士皆燕人,久戍思歸,上下離心,擊之可破”。陝州觀軍容使宦官魚朝恩倍以為真,多次上奏朝廷。唐肅宗便下令李光弼反攻洛陽。李光弼上書朝廷,指出“賊鋒尚銳,未可輕進”。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剛愎自用,部下多恃功不法,以往郭子儀寬厚曲容之,而李光弼治軍嚴整,懷恩害怕光弼,極力設法擺脫他的管轄,因而附和魚朝恩,認為東都可取。由於僕固懷恩的支持,唐肅宗對魚朝恩的建議更加深信不疑,於是相繼遣使,催李光弼出兵。李光弼不得已,只好下令鄭陳節度使李抱玉守河陽,自與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會同魚朝恩及神策節度使衛伯玉進攻洛陽。李光弼命令僕固懷恩依託邙山據險布陣,但僕固懷恩卻布陣於平原。李光弼指出:“據險列陣,可進,可退;若在平原列陣,一戰不利就會全軍覆沒。”命懷恩移陣於險要之地,又被僕固懷恩拒絕了。史思明乘唐軍列陣未定,突然發起攻擊。唐軍大敗,死傷數千人,軍資器械丟棄貽盡。李光弼、僕固懷恩渡過黃河,退保聞喜(今屑山西),魚朝恩、衛伯玉退守陝州(治今河南三門峽市西),李抱玉棄河陽奔澤州(治今山西晉城),河陽、懷州(治今河南沁陽)相繼失陷。朝廷聞訊,極為恐懼,立即增兵陝州,以阻止史軍西進。

點評

:唐肅宗重用宦官監軍,對他們言聽計從,在決戰時機尚未成熟時強令決戰,僕固懷恩又挾私報復,違抗軍令,因而導致邙山之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