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一墨

史一墨

史一墨,自由藝術家,國家一級美術師,訪問學者。2003年開始發表作品並獲獎項。2004年舉辦個人畫展引起反響,同年被中國文人美術家協會聘為藝術研究員,從此步入畫壇。出版個人美術作品集六部。 《廣州日報》、《廣州新快報》《三湘都市報》《南方日報》《文化參考報》《湖南日報》曾作專題採訪報導。《藝術經典》、《藝術研究》、《美術》、《藝術中國》、《中國畫家》、《書畫賞評》、《藝術收藏》都有專題報導,並發表作品。廣東電視台、湖南衛視、番禺電視台等都有專題採訪。2011年其名被收入《新中國美術家大典》。 現在中國人民大學進修碩士、訪問學者,為中國文人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廣州市美協理事、番禺美協理事、中國民族畫院副院長、國際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周智慧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華書畫家聯合會副會長、世界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泰王國曼谷畫院常務副院長。長沙陶瓷協會副會長、益陽市政協委員。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其事跡收入湖南人民出版社《當代傑出湖南人》。2007年,被授予廣東省十大青年藝術家稱號,2008年被中國藝術投資研究院評為全國百名最具收藏價值的青年藝術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一墨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益陽人
  • 出生日期:1970年出生
  • 職業:國家一級美術師
  • 主要成就:2007年,被授予廣東省十大青年藝術家稱號
原名:史孟良,出版作品,藝術活動,藝術風格,作品內容:,作品賞析,

原名:史孟良

1970年出生,湖南益陽人。
史一墨先生史一墨先生
著名農民畫家;中國文人美術家
現為:廣東省美協會會員;廣州市美術協會理事;
中國文人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民族畫院院士;
周智慧大海藝術研究會會長; 國際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泰國曼谷畫院副院長;湖南省楚湘畫院院長
1994年湖南省工藝美術學院畢業。
2000年北京商務學院美術系拓業。
2002年中國美術館深造,後四處遊學、創作。
2009年他的作品《大山深處》入選廣東省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美術展覽。

出版作品

《2009史一墨作品集·半畝田》
一墨老師自畫像一墨老師自畫像
《2009史一墨作品集·人體寫生》。

藝術活動

2010年新年伊始,史一墨先生接受泰國中泰友好協會、泰國中華文化促進會和泰國
史一墨先生作品史一墨先生作品
曼谷畫院的邀請在泰國曼谷詩麗吉皇后美術館展出一些精品佳作。此次畫展邀請的畫家
都是目前中、泰美術界最有創作實力的畫家。史一墨先生作品在畫展中綻放了獨特的光
芒,得到了泰國各界朋友的的肯定,畫展結束史一墨先生受聘為曼谷畫院副院長,藝術
的交流加強了中泰人民的友誼,譽為:"中泰文化大使"。

藝術風格

史一墨先生畫路很廣,山水、花鳥、人物都有涉獵且各有所成,不過其最佳者還是他的人物畫。史一墨的人物畫所竭力塑造的,大抵是各種各樣的農民形象,史一墨筆下的農民形象,突破了概念化的藩籬,是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有著突出 的個性特點,有血有肉,形態各異,可知可感,可親的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場景,在一墨老師的筆下,通過立意取捨,誇張變形、筆墨烘托等藝術處理,農民的形象成為了現實和想像的綜合。他筆下的農民形象有"八大"特點:眼大、鼻子大、嘴大、耳大、手大、腳大、身子大,還有
史一墨先生的作品史一墨先生的作品
一個是"宇宙之大"。對於"宇宙之大",史一墨先生說:"我的畫不是局限在表現
一個具象的物體,通過這個物體我賦 予它更為深遠的內涵,所以我的畫背景經
常是留白的,象徵著廣闊無垠的宇宙。"他畫中的人物有著粗壯的手和腳,是耕
種勞作的力量象徵;拉長變形的黝黑臉龐上,炯炯有神的眼睛裡流露出的意味深
長讓我們遐想漣漪。在史一墨的筆下,諸多瑣碎的毫無光彩的平淡無奇的生活細節似乎陡然間變得活潑生動起來,人物誇張的表情、動作讓人過目不忘。
史一墨先生生長在洞庭湖畔。他是農民子弟,他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自己幾十年的生活積累和情感經歷。從小就腳踏淤泥、輟學務農的他對那些勤勞善良、與土地打交道的淳樸農民有一種深深的情結。他愛農民,了解農民,他的藝術來表現農民的生活與喜怒哀樂。將農民形象變成一張張風格鮮明、富有感染力的藝術作品,變成自己傳達思想情感的一種敘述方式。
史一墨先生的作品史一墨先生的作品
史一墨先生的作品除了線條與墨塊造型外,色彩也起到了豐富畫面的作用,用色不多,敷色的人物像是隨意暈染上去的,但在畫面的色彩處理效果上,人物更加鮮活。畫面中經常出現的赫、紅、黃等偏暖的色彩為他的農民題材增添了暖暖的情調。一幅傑出的藝術作品,總能與觀眾引起共鳴,
史一墨先生的作品史一墨先生的作品
即使是平凡的景致也會有動人的美,史一墨的作品在選題、立意、構圖、
空間、線條、色彩上達到了和諧的美。
中國佛教著名禪宗實修行者、中興宗一世法王本覺上人(李璜之)與史一墨先生是同鄉,獨愛其作品,評價道:“一墨先生用普通民俗題材表現出超凡脫俗的情懷,說明他有過硬筆墨功夫還有高尚的精神修為”。
李璜之(本覺上人)為史一墨先生撰聯:一真無染源自性;墨化真如入圖中。

作品內容:

我的繪畫筆墨觀
文/史一墨

作品賞析

我的繪畫筆墨觀
文/史一墨
我在當代水墨畫畫家裡視乎一直扮演著較為另類的角色,這裡的“另類”是指,我始終沒有被所謂的時尚風氣所同化,沒有學會察言觀色,沒有像許多曾經有過鋒芒卻被現實利益折斷腰桿的人那樣做起老好人,沒有“與時俱進”改變對藝術的基本態度-----當然也沒有獲得大的進展而使自己變的舉足輕重。在我們這個多元的時代,我靠著自己對藝術認識的真誠和對藝術本真的執著牢固地站立在自己觀點之下。
我是在懵懵懂懂的情況下,沒有學院教育背景下起步表達內心的,因此許多問題被簡化成了簡單的圖式。說這話絲毫不意味著不自信,也並不是要放棄,而是更加堅定的學習提問解惑,只想尋找更合適自已的事情去做。對自己的信心不一定來自外部的肯定以及熱熱鬧鬧的讚揚,而是越來越傾向於對信念的內在關懷,則表示將自己置於一個更高的境地,盡力表達盡力完善。
當代中國畫的現狀要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如李小山先生說“當代中國畫處在一個危機與新生、破壞和創造的轉折點,當代畫家所經歷的苦惱、惶惑、反省和深思折射出了歷史演變的特點。客觀和主觀的原因大大限制了大家的創作才能,當代對中國畫家們提出了挑戰。”
郎紹君在《分離與回歸》中講 “何為水墨?”也就是水墨畫的本性由兩個層面規定:一是材料工具和相應畫法所規定的外形式和形式趣味,簡言之就是筆墨。二是傳統文化環境和畫家的民族心理意識所規定的精神內涵。第一層規定較實,較具體較可把握:第二層規定較虛,較大較難把握,但可意。第一層有清晰的疆界,第二層的邊界彈性極大,幾乎摸不著邊。那么,在水墨畫領域既要有完好的筆墨技巧,又要有精確的功夫,同時要合乎傳統畫品的趣味要求。也可以這樣理解,至少可以把畫面歸納成要好看、要有味、要深度、要責任、要神秘五要素。五個樸素的詞語說明筆墨與藝術自由意志相統一的一種結果,也是我的樸素繪畫觀。
所謂好看,首先要美,比如形式美、色彩美、整體美、格調美、構成美。藝術從根本上講是人對世界、人生、宇宙的認識與感應的圖式,是心靈的外化形態。想感受美表達美,那必須跳出原有生活的圈子去審視生活而且要站的高些、遠些,天上、地下、橫向的、縱向的、多角度地審視,即是強化判斷力和主體意識的必然途徑,即體現了這種有意或無意地回歸主體判斷力的審美願望。
所謂有味,即為民族性、地域性、個性的體現。栗憲庭與費大為曾經關於民族地域性有一爭。栗憲庭認為“藝術離開他的文化母土則必然枯竭。” 費大為則認為“藝術不離開他的文化母土則必然枯竭”。前者認為離開了本土去國外的一些優秀的藝術家們都失去了原來的創作本源,顯得枯竭。後者認為只在本土不出去,則失去拓展的機會, “民族性”重來不是追求來的,它只是每個藝術家的創作中自然流露出來的那部分東西,它是結果,卻從來也不是目的。
所謂深度,美學思想和哲學思想體現在人生的感悟里。我們無法為藝術尋找一種外在於人的信仰,人源自生命的嚮往比任何信仰都更有力量,當代藝術是人是精神力量和智慧的證明。表現為人的主動、人的獨立和人的自由,即使只是嚮往。今天,樣式主義已游離於當代之外而成為最保守和最具瓦解性的力量。而所謂創造是在獨立精神啟示下自由利用既有的和正在產生的各種媒介,其歸宿既不是形成風格也不是語言樣式,而是具有個人特徵的思維方式,即人和世界發生關聯的角度。因此這種創造是人對自身的塑造,其對社會文化信息的汲取和對人類群體利益的關注,使藝術創造成為人趨向無限豐富、深刻和不斷發展的證明。精神的獨立、睿智和成熟,傳達的直觀、深入和完整,成為評價藝術作品的審美尺度。
所謂責任,是對社會的、自然的、人性的、人文的態度。所謂當下藝術家已由過去的純藝術的“審美”、轉為關注社會、對當下生活的介入、一種對人生存狀態的看法、一種自身感情的東西,回應當代文化的,這才是主要的。
所謂神秘,是對未知的、前瞻的、以眼睛看不到的世界、萬終歸於一的夢境世界。你要想認識現實、擺脫神化的、虛幻的現實,首先就要超脫現實,胸襟要開闊,要縱橫於人類、歷史的長河之上,要游心聘思於八極之外。虛幻的現實看為終極目的,而不是將其作為手段的畫因,固然有其他意識的影響,然而歸根到底是我們的畫家主體意識。當然決定其根本是其思辨的徹底和浮泛性。主體意識的徹底覺醒也是要經過一番痛苦的反思的。
許多描寫生活情趣的作品讓人思索回味的內涵少的可憐。這些情趣一般都追求一種詩意化,用一種感性的詩意,配以形態化的畫意,以示侃侃而談的“深意”。這些詩情雖然比以前的繃著臉說話親切多了,但仍然缺少了一種博大的精神支柱。藝術不是對現存狀態的適應和反映,藝術反映生活決不等同於覆蓋生活。文化發展永遠以群體規範為歸宿,其普及化則是習慣勢力的形成,保護了人的生命欲望、心理需要和精神追求,文化的歷史性和藝術的原發性,正是構成人的本質特徵。人的獨立性、深刻性、主動性,以及理想的自主與自覺只能在藝術領域裡保持精神態勢,也正是這種無形的態勢引領藝術的本質追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