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足草

台灣金足草

灌木狀草本,高達80厘米。莖分枝,4棱,被剛毛,粗壯,下部節上生根,葉具短柄或近無柄,披針狀卵形或倒卵形,長1.5-7-14厘米,寬2-4厘米,邊緣具鋸齒狀小圓齒,稀部分被剛毛,有時不等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台灣金足草
  • 拉丁學名:Goldfussia formosana (S. Moore) C. F. Hsieh et T. C. Huang
  • :植物界
  • :爵床科
  • :金足草屬
  • 分布區域:台灣(台北、觀音山、陽明山、宜蘭、南投、鳳凰谷、桃園、台中)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科屬中英文對照表,

形態特徵

灌木狀草本,高達80厘米。莖分枝,4棱,被剛毛,粗壯,下部節上生根,葉具短柄或近無柄,披針狀卵形或倒卵形,長1.5-7-14厘米,寬2-4厘米,邊緣具鋸齒狀小圓齒,稀部分被剛毛,有時不等大。小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稀分枝,總花梗具1-3花,約長1-4厘米,被微柔毛,苞片凹,稍被纖毛,最外方一對幾葉狀,線狀披針形,先落,內方4枚或更多,寬卵形,早落,有時持續到開花後;萼裂片不等,線形,約長1厘米,為花冠短1/3,有時稍具長硬毛;花冠直,外面不明顯被微柔毛,冠管逐漸擴大,長3-3.5厘米,冠檐裂片5,圓形-卵形,鈍而微缺;雄蕊4,內藏,長花絲下部寬,有纖毛,短花絲無毛。花粉粒長球形,具有隔條形紋飾(取自ZuzukiTokio ST. 19066,Taihokusyu, Bunzannngun)。蒴果矩圓形,為花萼裂片的2倍長。種子卵圓形,扁,被緊貼長柔毛。

分布範圍

產台灣[台北、觀音山(Kwanyinshan)、陽明山、宜蘭、南投、鳳凰谷、桃園、台]。模式標本采自台灣。

主要價值

可用於園林綠化,美化環境。

科屬中英文對照表

科中文名:爵床科
科拉丁名:Acanthaceae
屬中文名:金足草屬
屬拉丁名:Goldfussia
中國植物志:70:16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