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頭蛇

台灣小頭蛇

台灣小頭蛇,游蛇科小頭蛇屬物種,體背有距離相等的黑褐色波浪狀橫紋,約一片鱗寬。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分布範圍,物種辨識,物種保護,

形態特徵

體較粗胖,全長550~673毫米。頭較短小,與頸區分不明顯。上唇鱗8(3—2—3)枚或7(3—2—2)枚,頰鱗1枚;眶前後鱗均為2枚;顳鱗1(2)枚+2(3)枚。背鱗19—19—17(15)行,光滑;腹鱗154~173枚,肛鱗1枚,尾下鱗39~55對。背面褐色或棕黃色,自頸至尾有許多等距離的黑褐色橫波狀紋,正中央有1條極明顯的猩紅色窄縱紋,此紋或為粉紅色或紅褐色或紅棕色;腹面暗粉紅色或棕白色,兩旁雜有細褐斑,有側棱。

生境繁殖

生活於平原、丘陵、山區地帶,常見於灌叢、石堆、草地、樹林茂密潮濕環境、農田、山道、菜園,亦偶見於開闊地或民宅,夜間活動,行動緩慢。食其他爬行類的卵。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貴州、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

物種辨識

貴州產的台灣小頭蛇色斑有3種類型:
1.背面棕紅色,體背和兩側縱線紋隱約可見;腹面粉紅色。
2.背面紫灰色,體背及體側有較清晰的4條暗褐色縱紋。
3.背面棕黃色,無暗褐色縱紋;腹面棕白色,體後段色較深。

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