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寬尾鳳蝶

台灣寬尾鳳蝶

台灣寬尾鳳蝶又名闊尾鳳蝶、寬尾鳳蝶。為昆蟲綱、鱗翅目、鳳蝶科、寬尾鳳蝶屬物種。該種1932年被首次發現,為台灣特產,美麗稀有,有中國“國蝶”的美譽。生活史有成蟲,卵,幼蟲,蛹4個階段,一年發生一代,以蛹越冬。本種與寬尾鳳蝶很相似,但後翅的斑紋差別很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台灣寬尾鳳蝶
  • 拉丁學名:Agehana maraho 
  • 別稱:闊尾鳳蝶、寬尾鳳蝶
  • 二名法:Agehana maraho (Shiraki et Sonan,1934)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們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亞目:錘角亞目
  • :鳳蝶科
  • :寬尾鳳蝶屬
  • :台灣寬尾鳳蝶
  • 分布區域:台灣
  • 英文名:Fwallowtail Butterfly
形態,生物學,寄主,種群分布,小結,

形態

成蟲翅展105—122mm。體、翅黑色,脈紋兩側色淡或呈灰白色。後翅外緣波狀,在波谷有紅色斑紋,在外緣區各翅室有倒“U”字形紅斑紋,尾突特寬大且有“V”字形斑紋,臀角有環形紅色斑紋,中室及其周圍白色。翅反面與正面相似。
台灣寬尾鳳蝶
雄性外生殖器上鉤突短小,骨化程度較強;顎形突小,彎曲;抱器瓣近似長方形,長為寬的1.6倍,抱器端圓;抱器內突周圍骨化程度強,具鋸齒,腹側有1個大齒突且基部膨大。陽莖中部彎曲,兩端增寬。
雌性外生殖器產卵瓣較短寬,交配孔寬圓;前陰片側褶痕窄,齒突很多;後陰片兩側不齊,無齒突;囊導管很短,膜質;囊突骨化程度較弱,條狀,比較小,有不規則的褶痕。
:直徑約1.35 mm,高約1.25 mm。黃色,球形,表面光滑具有珍珠光澤。孵化前散生褐色斑。
幼蟲:第1齡幼蟲頭部褐色,身體淡褐色,背線褐色。各體節亞背部有棘狀突,其中胸部各節的突起較大。第2—4齡幼蟲由胸部體側至第6腹節背部附近呈V形,暗灰褐色;第8一10腹節灰白色;前胸體側有1對灰黃色的錐狀肉突;第9腹節後緣有l對肉突。老熟幼蟲體長約44 mm;頭部褐色,身體黃綠色,中胸有1對外圈褐色的黑色眼紋,腹部側背面有外圈黑色的褐色變形蟲狀斑紋;臭丫腺黃褐色。
:體長約37mm。褐色,枯枝狀。前胸凹陷,中胸向前突伸;腹部中段略膨大。

生物學

1年發生1代,以蛹越冬。多分布在中、北部海拔1000—2000 m的檫木林區,以太平山、明池地區等中北部地區為主。卵期約7天,幼蟲期約30天,蛹期約300天。成蟲5、6月間羽化,雌蝶將卵產在寄主嫩葉背面或嫩莖上。幼蟲孵化後棲息在寄主葉面中脈附近,並吐絲在葉上營造“蟲座”,除取食外很少運動。老熟幼蟲在寄主樹幹離地面不遠處、周圍雜木樹幹或鄰近雜物上化蛹。成蟲飛行緩慢,雄蝶常見於路旁濕地及溪流旁吸水,雌蝶偶見於喬木樹冠上的花叢中訪花吸蜜。
台灣寬尾鳳蝶

寄主

台灣檫木。
台灣寬尾鳳蝶

種群分布

中國台灣省,海拔1000到2000公尺的山區,喜歡在向陽的崩塌地活動,並將卵產在屬於崩塌地先驅樹種的檫樹上,因此已有生物學家提出一個相當諷刺的論調,就是1999年921大地震所造成的山崩地區,由於適合檫樹的生長,因此對於瀕臨絕種的寬尾鳳蝶而言,說不定反倒是個絕佳的生命轉捩點。
台灣寬尾鳳蝶

小結

本種與寬尾鳳蝶很相似,但後翅的斑紋差別很大。本種後翅中室白色,亞外緣區紅色斑紋呈倒“U”字形,尾突寬而短;而寬尾鳳蝶的後翅外緣區的紅色斑紋呈彎月形,尾突呈靴形。而兩種雌、雄外生殖結構極相似,只有抱器瓣上內突腹緣的骨化邊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