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民俗)

叫魂(民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叫魂亦稱“喊驚”、“喊魂”等。舊時中國信仰民俗。流行於全國大多數地區。古代認為,人有疾病將死,魂魄離散,須招魂以復其精神,延其年壽,因而有“招魂”之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叫魂
  • 概述:叫魂亦稱“喊驚”、
  • 簡介:舊時中國信仰民俗。
  • 叫魂過程:北方的叫魂一般為兒童受到
簡介,叫魂過程,心理學,日本民俗,陝西北部民俗,

簡介

《楚辭》中《招魂》篇,即與此俗的關。後世嬰孩兒童若驚嚇所致,以致魂不附體,此時即須叫魂收驚,使魂魄歸來,除病消災。各地方式不一。
近代廣東東莞風俗,於檐下、床頭或受嚇的地方,燒幾支香及冥紙,將孩子衣服在火焰上方前後擺動,手拿菜刀或剪,在地上拍響,再將米粒撒向四方,口中呼喊:“東方米糧,西方米糧,南方米糧,北方米糧,四大五方米糧。某月某日某某(小孩名)童年來歸啊!請到九天玄女、接魄童郎,畀返某某肚膽來歸啊!”等等。
叫魂
上海朱家角地區,則以小孩的年紀月生(八字)寫在紅紙上,置於灶台,紙上放一碗水,並點香燭叩頭。然後取一個斗,遮以包袱,點火尋覓社腳下的蟢蛛,並連喊“某官(老大為大官,老二為二官)歸來!”直至找到二三個蟢蛛,放在斗中,捧至小孩枕這,邊走邊喊,放下蚊帳後畢。數分鐘後,方可揭開帳子。

叫魂過程

北方的叫魂一般為兒童受到驚嚇而終日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惶惶不可終日。然後由家長帶著孩子找到當地會叫魂的人來叫魂。會叫魂的人一般年齡都比較大,以女性為主。叫魂時由叫魂的人在地上畫一個十字,掉魂的人站在十字上面,掉魂的人的家長站在一旁,叫魂的人在口中先念一段詞,然後一隻手伸向天空作抓東西狀,口中喊到“XX回來了”,然後把手伸向掉魂者,由掉魂的人的家長在一旁應道“上身了”。如此反覆七遍。次日,掉魂者即可痊癒。

心理學

叫魂是母親的專利,一般都在晚飯前後。叫魂前先上三炷香。香點燃之後就開始喊,喊的時候要帶上孩子的名字,如小名為狗娃的孩子就喊:“狗娃嚇掉魂回來了沒有?”狗娃媽門外喊,狗娃爹在睡房裡答“狗娃嚇掉魂回來了。 ”門外的人喊一聲,睡房的人應一腔,一般要喊上十數八腔。喊聲由低到高,悠揚高昂,顯示出父母對受驚嚇的孩子關切的心情。
這一切做法是否真正有效,有什麼根據?從心理學角度,又該如何解釋? 有時,掉魂這種現象並不一定能用科學解釋。
“叫魂”體現了大人對孩子的關懷之情,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徹底的安全感
朋友丹丹回憶自己小時候的叫魂經歷;“我小時候也被母親喊過魂。那時我有四五歲,因為纏著正在工作的爸爸,爸爸百般解釋都沒有用,一氣之下,爸爸抱著我往機井房跑去。來到機井旁,我看到深不見底的井底,聽井底的青蛙‘呱呱’的叫聲,頓時嚇得魂飛魄散,連聲說:‘我不鬧了。’第二天我即不吃不喝,神情恍惚。媽不住地埋怨爸,最後他們決定為我喊魂。我躺在床上,聽媽在門外焦急的喊聲,爸爸坐在床邊,一隻手摸著我的額頭,一隻手握住我的小手,不時地給母親應腔。心裡頗受安慰,覺得爸爸媽媽那么親我疼我。第二天又吃了媽給蒸的雞蛋羹,不到中午又活蹦亂跳玩去了。現在想起父母那時呼叫的聲音,心裡還湧起一陣溫暖。那是一種徹底的安全感:孩子,不用怕,爸爸就在你床邊,媽媽也快過來了。”
孩子受驚嚇後,即使大人不去叫,“魂”也不會掉,第二天或最多隔幾天,孩子自然會好。假如“魂”真掉了,又豈是你叫的回來的?“叫魂”只是表達了大人對孩子的關心和寄託。在孩子方面,通過“叫魂”這件事,他或她就會想,我家裡人是很喜歡我,關心我的,心理上會得到極大的安慰,逐漸會忘卻這件不快之事;如果孩子受驚嚇之後,大人不聞不問,甚至呵斥之,那么孩子的心理就會深深受到傷害,並認為大人討厭他,從而會對父母或其他家人產生仇視。因此,“叫魂”能使孩子更熱愛父母、家庭。孩子和家人之間建立起一種健康的親子關係,有利於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
中華民族很早就注意到了幼年經驗對人的個性和心理疾病均有重大影響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講“叫魂”,我們中華民族早就注意到了幼兒時期受到的心理創傷,如果當時沒有及時有效地治療,可能會影響他的人格健康發展,這種創傷的影響會潛伏在他內心深處,可能導致成為日後神經症疾病的根源。
孩子和大人在認識水平上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幼年期心理創傷並不是出自成年人的評判,並非以成年人的體驗為標準的,而是從兒童眼裡看的,是幼兒的自我評價,有些事在我們成年人來看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在幼兒眼中卻非同尋常。被狗嚇了一跳,對大人來說,根本不會當一回事,在小孩心裡,卻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中國自古便有“三歲看七歲,七歲看終生”的說法。幼年的創傷經驗若當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就會被潛抑到無意識中成為日後患病的癥結或根源。
“叫魂”是用一種兒童化的語言,以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叫魂”這種民俗現象,剔除其不合科學的成分,並發展,便可把它轉化為一種科學的兒童心理治療方法了。這樣對於受到意外驚嚇的幼兒,我們可以採用請幼兒父母或幼兒最信賴的人,站在兒童的角度,用一種兒童化的語言,科學地來解釋這類事件,並輔以最親切的安慰,以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並且在日後遇到同類事件時,不但不怕,並知道如何去應付。如果所受創傷程度比較嚴重,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輔以較輕量的藥物治療。或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以消除健康人格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但是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什麼也不懂的時候,叫魂的道理孩子是不懂的,也就對父母的愛而不知,也就無所謂心理治療!

日本民俗

叫魂 (Tamayobai)
一種在人臨死或死後立即呼其名字使之蘇生的方法。這種方法遍布日本各地,但是只是留在老人的記憶里了。叫魂的方法有的是在枕頭邊對著死者呼喚,也有的是在屋頂等高處呼喚,還有的是對著高山、大海、水井等呼喚。在屋頂上叫魂,往往是在脊檀上摳個空洞或剝下一塊瓦片以便呼喚。反覆叫魂時,除大聲地呼喚其人的名字外,還要敲打量斗的底部或搖動死者的衣服,然後用斗笠和簸箕招魂。尋找迷路或失蹤的孩子也有用類似的辦法。這種方法是叫回脫離身軀的靈魂、使之復生的手段。在日本古籍中已有這種記載。

陝西北部民俗

在陝西北部榆林地區,有一種傳承多年的民俗:叫魂。
當地人認為:人的魂魄一定要附在其主人的肉體上。如果一個人因受到驚嚇或者魂魄受到什麼引誘自行出走了,魂魄出走而身體尚留在家裡的人就會表現出演神恍惚,心神不定,煩躁不安等異常狀況,丟了魂魄的人要採取措施, 就是叫魂,把丟魂人的魂魄叫回到其主人的肉體上。
叫魂多在晚上進行,一個人叫一個人應答,而被叫的人必須待在家中。具體方法是:由一成年人擔任叫魂人的角色,需要在肩頭搭上丟魂人的一件衣物,首選紅色,還要在衣服的口袋裡放上紅棗。叫魂人選好地點,一般在離家不遠處,先面向西方叫三次:“某某回來!”,應答人回覆:“回來了!”,叫三次後轉身向家的方向走,每走一步叫一次,應答人緊隨其後回答一次。一直邊走邊叫到丟魂人的面前,然後叫魂人取下搭在肩頭的衣物在丟魂人的頭頂轉圈口中念念有詞,之後將衣物口袋中的紅棗拿出讓丟魂人吃下,這樣就算是把魂魄叫回來附在其主人的肉體上了。
叫魂多針對生病的人,但在年三十的晚上,無論是否生病,大多數人都會叫魂,尤其是父母給孩子叫,叫魂的地點也略有不同。一般是父親肩搭孩子的衣物左手拉著門閂,左腳跨在門檻外,右腳在門檻內,對著門外先叫孩子的名字回來三次,當然,每叫一次家中的母親都要應答:“回來了”,然後轉身走一步叫一聲來到被叫魂孩子的面前,接下來的儀式和以上內容相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