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課堂:數學卷

另類課堂:數學卷

《另類課堂:數學卷》,是一本於2006年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斌。

基本介紹

  • 書名:另類課堂:數學卷
  • 出版社:廣西教育出版社
  • 頁數:206頁
  • ISBN:7543543893
  • 作者:徐斌
  • 出版日期:2006年1月1日
  • 開本:16開
  • 定價:18.6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本書“另類教學嘗試”和“名師的另類教學藝術”中則是相對成熟的教學案例,有的可以稱得上另類教學的範本,一線的教師可以細讀、研究、模仿和超越。這樣,把數學教學變成思維的體操和藝術,讓學生和老師都享受智力之美。
翻開目錄吧,在短暫的瀏覽中你將發現許多可以和你的智慧相互啟迪的地方,每一個案例對你都將是一種思維的誘惑,一種直指內心的呼應,一種正本清源的砥礪。

圖書目錄

另類課堂:超越傳統的起跳點
第一編 冷觀課堂另類現象
課堂教學八大誤區剖析——對當前課堂另類教學現象的思考
數學課堂的“死胡同”
冷觀課堂學習方式——對當前課堂另類現象的思考之一
三問而後教——對當前課堂另類現象的思考之二
如此探究:牽著學生走——《圓錐的體積》教學評析
質疑貼標籤式情境引入——《年月日》教學評析
學科整合別“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園”——對一節《分數的意義》的探討
數學遊戲活動豈能“作秀”?
“算法多樣化”遭遇尷尬——觀摩《兩位數乘兩位數》一課後的思考
課堂,在動態生成中跟進——從《有餘數的除法》教學中展開
“精心設計”的鋪墊緣何成為學習新知的障礙?——對《9加幾》兩次教學評析
個性,怎一個“揚”字了得——對當前課堂中另類現象的思考
第二編 我的另類教學嘗試
讓情感體驗與認知過程結伴同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課堂爭論過火了,如何調控?——從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起
挑戰傳統:拓展性作業的兩次嘗試
填寫發票,還要學嗎?——《小發票學問大》教學反思
將錯就錯成好課——《百分數套用題的練習課》教後反思
是手工課,還是數學活動課?——一次《製作2004年主題年曆》的教學與反思
複習課:從“機械重複”走向“互動生成”
換種思路出題
在“西洋棋”上巧做文章——《平均數》教學反思
改進出無法預約的精彩——《整十數乘一位數(不進位)》教學反思及改進
如何有效處理“算理直觀”和“算法抽象”之間的矛盾——讀《改進出無法預約的精彩》一文有感
創設教學情境要調動“情商”——對幾種方法的反思
巧妙開發利用教材和課堂資源——對幾種方法的反思
返璞歸真的施教?——《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教學反思
是“敗筆”還是“亮點”?——《可能性》導入反思
課堂設計重在關注學生學習起點——《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第三編 名師的另類教學藝術
探究大師的課堂
從“課題”人手教學——特級教師張紅《倒數的認識》教學賞析
教是因為需要教——聽特級教師華應龍《我會用計算器嗎?》一課有感
“創造精彩”與“創設精彩”——特級教師黃愛華《24時計時法》課堂教學賞析
跳出數學學數學——特級教師劉德武教學《可能與一定》教學賞析
用力量打造課堂——優秀教師賁友林《7的乘法口訣》的教學片段評析
沒有教案的自然啟迪教學法——特級教師陳慧英另類教學藝術之一
不僅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特級教師陳慧英另類教學藝術之二
課堂智慧的妙用——特級教師陳慧英另類教學藝術之三
看似笨拙實則高明——特級教師徐斌的課堂另類藝術賞析
為學生的發展而教——特級教師吳正憲《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數學史上將留下我的名字——與特級教師華應龍的學生一起研究《36軍官問題》
探尋理想課堂——特級教師徐斌《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賞析
什麼是一節美麗的好課?——優秀教師張齊華《走進圓的世界》教學評析
後 記

文摘

書摘
課堂教學八大誤區剖析——對當前課堂另類教學現象的思考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國小 徐斌
新課改的全新理念帶來了全新的課堂教育生活,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
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
逐步深入,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下面列舉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常
見的幾個誤區,分別加以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誤區一:只為情境創設而創設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
用的過程”,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確實,創設有
效的數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前不久筆者聽了一節“認識乘法”,執教者在上課一開始,出示了一個
像卡通片一樣的精彩畫面——“動物園的一角”。教師讓學生觀察畫面並提
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經過觀察後紛紛發言。
生1:我發現這兒真好玩!有小動物,有房子、大樹、白雲、河流、小橋

生2:我發現小河的水還在不停地流動呢!
生3:我發現小河裡還有魚兒在游呢!
生4:我發現小兔們在開心地跳動著。
生5:我發現小雞的頭還在一動一動的,它們在啄米呢,還是在吃蟲子?
生6:我發現小橋上有兩隻小白兔,它們是要到橋這邊來呢,還是要過
橋去?
生7:那裡的兩座房子,哪是小雞家的,哪是小兔家的?
生8:遠處的白雲在飄動著,好像在歡迎我們小朋友呢!
至此,十多分鐘過去了,學生不斷有新的發現,教師在肯定中不斷提問
“你還發現了什麼?”於是,學生又不斷有新的發現。
思考:至此,筆者不禁要問:情境創設到底為哪般?這樣的情境創設,
是在上數學課還是在上看圖說話課?氣氛雖然熱烈,可課的性質卻似乎改變
了。
其實,在出示情景圖後教師只要提問:圖上有幾種動物?(兩種,即雞和
兔)它們各是幾隻在一起的?(兔是每2隻在一起,雞是每3隻一堆)接著引導學
生2隻2隻地數小兔,3隻3隻地數小雞,然後讓學生想辦法求小兔和小雞各有
多少只。這樣,學生就能在問題情境中有效地捕捉數學信息,初步感知“幾
個幾”的生活現象,為接下來學習乘法做好必要的準備。
我們知道,數學發展的動力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數學外部現實社會的
發展需要;二是數學內部的矛盾,即數學本身發展的需要。建構主義認為,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背景即“情境”相聯繫的,在實際情境中學習,有利
於意義建構。但是,創設情境不能只圖表面上的熱鬧,更不能讓過多的非數
學信息干擾和弱化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以及數學思維的發展。數學課上的
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應該有利於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現
實生活,應該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與技能提供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
土壤。
問題的另一方面是,新課教學之前,還要不要組織學生複習呢?其實,
新課教學前複習的主要目的,一是為了通過再現或再認識等方式激活學生頭
腦中已有的相關舊知,二是為新知學習分散難點。前者,如果有必要,則無
可厚非。問題在於後者,常常有教師為了使教學順暢,設計了一些過渡性、
暗示性問題,甚至人為設定了一條狹隘的思維通道,使得學生無需探究或者
僅需稍加嘗試,結論就出來了。這種把知識嚼爛了再餵給學生的所謂“鋪墊
”,對於發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是不利的。
可見,創設情境和複習鋪墊也不矛盾,並不是所有內容的教學都必須從
生活中找到原型,選擇怎樣的引入方式,取決於內容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學
習起點。
P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