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蟲

古蟲

古蟲是早期小型海生後口動物的一屬,發現於中國澄江化石地,屬於澄江動物群(帽天山頁岩)的一員。它們體長7~11厘米頭小,短錐形,不分節,口位於頭的末端,沒有眼睛。身體呈奇特的二分構型:胸區(前部)膨大,分為4-5節,每節具1對鰓裂,外骨由4個骨片組成:腹區(後部)呈槳狀,無附肢,由數量不等的互相疊套的骨片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古蟲
  • 拉丁學名:Vetulicola
  • :動物界
  • :古門動物門
  • :古蟲目
  • :海生後口動物
  • 體長:5-7厘米
簡介,古蟲化石景觀,澄江動物化石群,詳情,

簡介

古蟲是最古老的蟲子嗎?古蟲並非古老的蟲子,而是一類特姝的已滅絕動物發現於中國的澄江生物群中。廣義的古蟲指古蟲動物門中的所有成員,體長一般5-7厘米,最長可達20厘米,蟲體由頭,胸和腹組成,全身被分節的外骨骼保護。
由於古蟲類身體表面的原始分節不種類的古蟲性極像原口動物亞界的節膠動物,曾被視為泛節膠動物已經滅絕了的分支。但隨著它的後口動物屬性鰓裂構造的確認,古蟲被歸類到後口動物亞界,並獨立為門。古蟲動物具有雙重屬性:既保留原口動物亞界的原始特徵--軀體呈簡單分節,也具有今後口動物亞界各分支與原口動物分支的獨有性狀——裂構造。
因此學木界廣泛認可它是後口動物亞界中最原始的種類狹義的古蟲指古蟲屬,它們體長7~11厘米頭小,短錐形,不分節,口位於頭的末端,沒有眼睛。身體呈奇特的二分構型:胸區(前部)膨大,分為4-5節,每節具1對鰓裂,外骨由4個骨片組成:腹區(後部)呈槳狀,無附肢,由數量不等的互相疊套的骨片組成。

古蟲化石景觀

化石是在沉積地層中保存的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蹟。它能指示古代生物的存在,對於研究古地質的發展,地理環境的演變和古生物的演化有重要的意義。澄江動物化石群1984年7月1日,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在澂江縣帽天山挖到了一塊屬於無脊椎軟體動物的納羅蟲化石。
10多年來,這裡先後出土了40多個動物門類、180餘種動物化石,分屬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腕足動物、節肢動物、古蟲動物和脊索動物門或超門,其中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珍稀動物,有的難以歸入任何已知的動物門類,這批化石群的時代為寒武紀2早期距今約5.3億年。
它們呈立體狀,保存著精美的、完整的軟體動物的組織印痕,如眼晴、皮膚、消化道,個體有從幾毫米的微型動物到長達2米帶有粗爪的大型動物,幾乎涵蓋了現存的所有動物門類,包括人類在內的很多多細胞動物很可能就是從這時起源,開始了各自的演化歷史。
據測定,這一化石群的形成時間約在200萬年間,這個過程相對於地球32億年的生物史來說,就好像一天裡的一分。自地球誕生以來,沉寂了40億年的地球“一瞬間熱鬧起來”,展現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動物突發性的進化,打破了生物演化的程式,對生物進化論提出了質疑和挑戰。

澄江動物化石群

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與澳大利亞埃迪卡拉動物群、加拿大布爾吉斯動物群並列為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和演化實例的三大奇蹟。帽天山被國際地質界譽為“古生物學聖地”,是我國首批11個國家地質公園之一。2012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澄江生物群中這些最原始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海洋動物軟體構造保存完好,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是目前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一個多門類生物化石群。生動如實地再現了當時海洋生命的壯麗景觀和現生澄江生物動物的原始特徵,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態等理論提供了珍貴證據。澄江生物化石群的發現,引起了世界科學界的轟動,被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詳情

古蟲
化石時期:寒武紀早期或中期PreЄЄOSDCPTJKPgN

楔形古蟲與長方形古蟲的想像圖
界:動物界Animalia
超門:後口動物總門Deuterostomia
門:古蟲動物門Vetulicolia
綱:古蟲綱Vetulicolida
目:古蟲目Vetulicolata
科:古蟲科 Vetulicolidae
Hou,1999
屬:古蟲屬Vetulicola
Hou,1987
楔形古蟲
  Vetulicola cuneata
Hou, 1987
 楔形古蟲V. cuneata
Hou, 1987
長方形古蟲V. rectangulata
Luo& Hou,1999
崗頭村古蟲V. gantoucunensis
Luoet al.,2005
串珠古蟲V. monile
Aldridge,et al.2007
V. longbaoshanensis
Yanget al. 20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