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興

古興

古興,廣東東莞人,1925年3月生;1941年參加革命;194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從中共東莞縣調任至東江縱隊武工隊;1950年,調入珠江軍分區;1955年—1961年,海南132師394團政治處主任;十九世紀60年代中期—1973年,西藏;1973—1982年任佛山軍分區副政委。

他是東江縱隊中兩名“全國戰鬥英雄”之一。

他,16歲當上地下交通員;他,東江縱隊的全國戰鬥英雄;他,上戰場上海島上高原40多年。2015年3月11日,“全國戰鬥英雄”古興在廣州病逝,享年9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東莞
  • 出生日期:1925年3月
  • 逝世日期:2015年3月11日
  • 職業:軍人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東江縱隊中兩名“全國戰鬥英雄”之一
人物生平,英雄逝去,家人追憶,家中暖男,

人物生平

古興,東江縱隊中兩名“全國戰鬥英雄”之一。
1948年6月25日,解放戰爭時期在睢杞戰鬥中,古興帶領一個排反擊,被彈片射進手腕根部,他帶傷堅持指揮戰鬥。
1948年11月,在淮海戰役的沙帽山戰鬥中,其所在的二連負責沙帽山主峰和左側高地的防禦。11月27日國民黨41軍122師的兩個團在兩個野炮營和兩個山炮營的炮火掩護下,向沙帽山陣地展開進攻,以猛烈炮火轟擊二連扼守的主峰陣地。在危急時刻,古興從左翼陣地跑到主峰陣地,與戰士們並肩戰鬥,搶救傷員,進行宣傳鼓動,激發鬥志。
1949年6月,在盧村寨追擊敵人時,古興大腿被子彈貫穿,又一次負傷,後隨軍南下繼續戰鬥,先後兩次榮立二等功。
1948年11月,在豫東戰役蘆村寨阻擊戰中,組織全連官兵奮戰三晝夜,打退國民黨優勢兵力兩個團連續攻擊,戰鬥異常激烈。當友鄰部隊陣地被國民黨軍隊突破後,古興帶著兩個班留下掩護部隊安全撤出戰鬥,古興所在的二連在堅守陣地和掩護撤退中,大量殺傷敵人,榮立二等功
1950年9月,光榮出席全國第一次英雄模範大會,被授予“全國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周恩來總理的接見,是東莞籍軍人中被授予最高榮譽的一位。
建國後,古興在武漢高等軍事學校學習,第二次榮立二等功。
1979年,任佛山軍分區副政委,1982年離職休養。
他常用《八路軍軍歌》中“求民族的獨立、求人民的解放,這個偉大的責任都落在我們身上”的歌詞來鞭策激勵自己。

英雄逝去

“看他和戰友聊得很開心,我就給他們拍了照,沒想到竟然是最後一張。”古老的女兒說。
2015年3月6日,古老正在和幾名東縱的老戰友一起,開心地聊著天。談起父親,滿眼疲憊的女兒仍難掩悲痛。雖一再克制,但說起父親親手下廚為戰友做愛吃的菜,又止不住落下淚來。
古興
古老的大女兒告訴記者,那天是古老特意邀請戰友們來聚,“說是要親自下廚,給他們做最愛吃的姜醋豬腳。”見到久未碰面的戰友們,大家一起喝了點小酒。“自從父親2007年一次腦出血後,語言和視力都有了影響,和戰友相聚的時間也少了。”
不想,飯後聊天時,也許因過於興奮,古老突然覺得頭疼難忍。女兒兒子趕緊將其送往了醫院,“沒想到當天爸爸就陷入了昏迷,不管我們怎樣呼喚,爸爸還是在3月11日凌晨走了,他也是3月11日生的,就像算好了日子一樣。”
3月中旬告別會上,子女為他製作了一副輓聯,“戎馬一生精忠報國軍魂哭英雄遠去。清風兩袖厚德傳家兒女戀父愛長存。”大女兒說,這是古老一生的真實寫照。

家人追憶

在古老的家中,他的書法、受訪的報導和大大小小的獎狀及獎牌,都被兒女們珍藏了起來。其中,一張泛黃的請帖,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是他在1950年被評為“全國戰鬥英雄”時,毛澤東主席邀請他參加中秋晚宴的請柬。
古興
古老的女兒回憶,古老很小便參加革命,一生多次負傷,但在工作上從不挑揀。1925年出生在東莞的古老,十六歲在東莞木屐店做學徒時,在哥哥古道引導下,當上了共產黨的地下交通員。這成為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由於表現積極,在1944年3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古老於1945年3月加入了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中的短槍隊。
隨後的部隊生涯里,他不僅在抗日戰爭中做出貢獻,在解放戰爭時期,還參加了豫東戰役、濟南戰役和淮海戰役,並多次負傷。先後立大功3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1950年9月,在全國戰鬥英雄會議上,他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領導人的接見,被正式授予“全國戰鬥英雄”榮譽稱號,成為東江縱隊中兩名“全國戰鬥英雄”之一。

家中暖男

戰場上勇猛無比的英雄,生活中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像很多軍人一樣,從軍數十年,他錯過了5個孩子出生的時刻,也缺席了孩子們成長中的很多值得紀念的瞬間。但子女和戰友卻一致說,古老是個細心的暖心人。
古興
因工作原因,古老的5個兒女出生時,他都沒能陪在妻子楊碧群的身邊。同為東縱戰友的妻子,對其十分體諒。但古老卻一直心存愧疚,除了每次休假時,儘量幫妻子多幹活,他總是囑咐子女要多體諒母親。
1982年,離休的古老和妻子一起在廣州定居,全家人才得以真正團聚。從那天開始,古老就將家裡做飯的任務全權接手。“每天他都出去買菜,問媽媽喜歡吃什麼、我們喜歡吃什麼,買回來做給我們吃。”古老的女兒告訴記者,古老擅長很多菜式,“扣肉、白切雞、醬醋豬腳等都做得極好。”
離休後相依相伴的日子,子女們每周都回家和父母相聚。四世同堂的家庭其樂融融。2010年老伴兒離世後,他仍常常自責,當初對老伴兒關心不夠多。
“每年一次的東縱老戰友聚會,他一定會去,即使2007年腦出血後也不例外。”古老的女兒介紹,在古老的心裡,戰友占了極大的分量。如果遇上自己不便去,他也會記得囑咐子女們,要去看看那些在外地的叔叔(戰友)。
據悉,在東江縱隊時,古老曾冒著敵人炮火,和另一個戰友竭力搶救兩個受傷的戰士,這件事讓戰友們至今難忘。
記者了解到,古老對子女教育這方面極其看重。平時,他樂意和子孫多聊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道德教育,培養孩子們學習、理財等各種能力。在古老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共有7名軍人,更有8個子孫是中山大學的畢業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