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竹鎮

古竹鎮

古竹鎮位於廣東省河源市江東新區東南部,東江中游東岸,居二市四縣八鎮交匯處,西與源城區、惠州博羅縣隔江相望,北連臨江鎮,南鄰紫金縣好義鎮、惠州蘆洲鎮,東接紫金縣義容鎮鳳安鎮。總人口為6.3萬人,下轄18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全鎮總面積27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萬畝。

2014年5月20日,河源市江東新區掛牌成立,古竹鎮自此隸屬江東新區管委會管轄。古竹鎮域大部分屬於江東新區的生態發展區,承擔著河源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的重任。

古竹鎮為江東新區南部,紫金縣以西的交通樞紐,河紫高速公路及規劃建設中的河源東環高速公路河惠汕高速公路組成了古竹鎮的交通網路。

古竹鎮是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眼鏡生產專業鎮、國家級衛生先進鎮、省級經濟開發區、省定中心鎮、省級眼鏡生產專業鎮、省衛生先進鎮、省教育強鎮,是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竹鎮
  • 外文名稱:Guzhu Town
  • 別名:苦竹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河源市江東新區
  • 下轄地區:古竹居委會及18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河源市江東新區古竹居委會340省道
  • 電話區號:0762
  • 郵政區碼:517465
  • 地理位置:江東新區東南部,東江中游東岸
  • 面積:278.1平方公里
  • 人口:6.3萬人(2017年)
  • 方言客家語,東江水源音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越王山風景區、河源石窟景區、道姑岩、北帝廟、陳家祠、葡萄園等 
  • 機場:河源通用機場(研究規劃中)
  • 車牌代碼:粵P
  • 鎮委書記:廖杏強
  • 鎮長:吳春華
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資源,地形與地質,氣候與水文,歷史,名稱由來,隸屬沿革,行政區劃,發展情況,教育事業,工業,農業經濟,招商引資,基礎設施,主要旅遊景點簡介,越王山風景區,抗戰革命舊址,河源石窟景區,道姑岩,萬畝荔枝長廊,

地理位置

古竹鎮位於河源市江東新區西南部,東江中游東岸,居兩市四縣八鎮交匯處,北回歸線從鎮域南部欖溪村穿過。鎮區位於北緯23°31′,東經114°45′。

自然環境與資源

地形與地質

古竹全鎮屬低山、丘陵區,鎮域南部榴坑村與鳳安交界的公王頂為最高峰,海拔517m。山丘基岩以紅色砂岩居多,工程地質條件好。本區地震裂度為6度。

氣候與水文

古竹鎮地處低緯度,氣候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太陽輻射能量豐富,無霜期在300天以上。主導風向冬春為北風和東北風,夏秋多為南風,其次是東南風和西南風。年平均溫度20.5℃,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mm以上。
古竹水系發達,河湖眾多。東江、義容和秋香江等河流,既為本鎮提供了豐富的水源和航運、灌溉之便,也帶來了澇災和洪水的威脅。義容河為山區型河流,下遊河道彎曲,如遇大暴雨天氣,圩鎮要受其洪澇災害。截止2011年,古竹港吞吐量為100萬噸。

歷史

名稱由來

古竹舊稱苦竹,因當時東江岸邊生長大量苦竹子而得名,後諧音改名古竹。

隸屬沿革

古竹明清屬寬得都苦竹派社(約),民國18年(1929年)起屬第二區古竹鄉,民國34年(1945年)設古竹鎮,建國初屬古柏區、第三區,1952年5月設第八區,1957年12月分屬古竹、平渡鄉,1958年10月成立古竹公社,1961年4月析置古竹槎嶺農場(1963年3月併入古竹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7年4月復設古竹鎮。
1988年,古竹鎮總人口8031戶,6218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059人,總面積195平方千米,轄吉安(石桐、中心、吉星、建嶺4個自然村)、上洞(王樓、橋頭、在下、坪山、橋子、石山6個自然村)、下洞(田埔、廣昌、光尾、山下、四樓、田心6個自然村)、平渡(烏泥塘、上坑、竹徑、三丫塘、坪橋、小塘6個自然村)、留洞(留洞1個自然村)、雅色(良勝、向陽、月布、紅衛、更塘5個自然村)、孔埔(下圍、大嶺、廟嶺、新作塘、上圍5個自然村)、岸頭(格嶺、南門、新聯、蓮塘4個自然村)、甘洞(大坑、東星、田心、塘排、井下5個自然村)、雙坑(雙坑、竹儒、鵝塘3個自然村)、榴坑(長安、良徑、柚坪、旱塘、紅藝、紅屋、上屋、下屋、高簡、 埔坪、五星、下徑、東風、東田14個自然村)、潮沙(潮沙、集義、牛牯石3個自然村)、奎溪(奎溪1個自然村)、黃坳(坑尾、竹元、樓下、半徑4個自然村)、欖溪(老屋、上新屋、下新屋、紅衛、圍內、果園、上洞、瀝口8個自然村)、江口(江東、江南2個自然村)、坑尾(官田、金星、共星3個自然村)、蓼坑(蕉坑、水田、東地、磜下4個自然村)、榕豐(榕豐1個自然村)、水東(東紅、東利2個自然村)、槎嶺(樟槎、大嶺2個自然村)、四維(雷公橋、冷水坑、黃塘、烏石塘、新坑5個自然村)、新圍(下屋、上屋、沙坳3個自然村)、上聯(聯和、源塘、白門樓、上村4個自然村)24個行政村和古竹圩居委會。
2004年,撤銷蓼坑尾、榕豐兩村併入蓼坑村,撤銷甘洞村併入榴坑村,撤銷奎溪村併入潮沙村,撤銷江口、黃坳兩村併入欖溪村;全鎮轄古竹居委會和吉安、蓼坑、四維、水東、槎嶺、平渡、新圍、上聯、雁頭、下洞、上洞、榴坑、雙坑、雅色、孔布、欖溪、潮沙、留洞18個行政村,101個自然村,總面積278.1平方千米(含東江林場),總人口53673人。
2014年5月20日,中共河源江東新區委員會、河源江東新區管委會正式成立,古竹鎮納入規劃範圍。

行政區劃

古竹鎮下轄18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古竹居委會
古竹鎮吉安村
古竹鎮蓼坑村
古竹鎮四維村
古竹鎮新圍村
古竹鎮槎嶺村
古竹鎮平渡村
古竹鎮水東村
古竹鎮上聯村
古竹鎮岸頭村
古竹鎮榴坑村
古竹鎮下洞村
古竹鎮上洞村
古竹鎮孔布村
古竹鎮雙坑村
古竹鎮雅色村
古竹鎮留洞村
古竹鎮欖溪村
古竹鎮潮沙村

發展情況

1992年,古竹經國家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規劃開發10平方公里的“廣東紫金經濟開發區”,建成區3.8平方公里,落戶企業13家,已逐步形成眼鏡光學、塑膠、五金、紡織、電子等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全鎮工農業產值19.42億元;農業總產值為3.67億元;本級財政收入2058萬,農民人均純收入7062元,古竹港吞吐量約為100萬噸。

教育事業

2014年,古竹鎮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1所,有教職工225人,在校學生2288人;國小規範化學校4所,教學點13個,有教職工248人,在學生4538人。通過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活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高教育得到鞏固提升。
古竹鎮中心國小古竹鎮中心國小

工業

古竹鎮堅持“工業立鎮”戰略,致力於打造國家級眼鏡生產專業鎮。至2014年末,落戶企業17家,規模以上企業2家。眼鏡行業、現代物流、新型化工等優勢產業規模和效益明顯提升。

農業經濟

古竹鎮現有水田2.7萬畝,旱地8千畝;林地面積19.93萬畝,其中生態林面積6萬畝。
2005年,由國家國土資源部投資2503萬元,古竹鎮對平渡、孔埔、雅色、留洞4個村共14250畝農田進行土地整理,改善耕作條件,有利集約經營。投資42萬元,修復水庫、水利設施2宗。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孔埔村全年種植冬瓜510畝,估算年產值400多萬元,因遭受“6.20”特大洪水災害,實收冬瓜產值 100多萬元。雙坑村發展山地雞;水東、槎嶺、四維、新圍、上聯村連片的荔枝、龍眼得到鞏固和發展;平渡村種植大紅西瓜;蓼坑、上洞、下洞、榴坑、欖溪發展速生豐產林,“一鎮數品”的格局穩步發展。全年漁業養殖面積2248畝,生產淡水產品2624噸;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2445畝,總產12430噸;蔬菜面積12440畝,總產量23306噸;水果面積58762畝,總產4926噸;其中荔枝面積47650畝,產量1530噸。實現農業產值1.78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4121元。
古竹鎮養殖場古竹鎮養殖場

招商引資

古竹鎮廣東紫金經濟開發區,1992年10月經國家和省政府批准設立,批准面積為10平方公里,1993年由中山大學進行規劃設計,區內設定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文化娛樂區。2002年,古竹被劃為紫金縣中心鎮。至2004年,開發區已與古竹圩鎮連成一體。2004年,古竹鎮委、鎮政府全年引進項目3個,契約利用外資6.84億元,實際利用6,900萬元;上洞、下洞、榴坑、蓼坑、欖溪等村種植速生豐產林,種植面積1.36萬畝。2005年9月,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初審公示,保留該國家級開發區。
古竹鎮景區古竹鎮景區
2011年,開發區建成區(含老圩)約為3.7平方公里,落戶企業21家,總人口3.68萬人,全鎮工農業產值達到19.42億元;農業總產值為3.67億元;本級財政收入2058萬,農民人均純收入7062元。2014年,江東新區管委會正式設立,古竹鎮納入規劃範圍。江東新區的設立,為古竹的發展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2014年,河源江東新區設立後,古竹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作為河源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建設的重要一環,招商引資工作也正如火如荼的展開。

基礎設施

古竹鎮臨近河紫高速公路及規劃建設中的河源東環高速公路河惠汕高速公路;臨近京九鐵路河源站、贛深鐵路河源東站東江航道河源港
2004年,古竹鎮國稅分局大樓投入使用,鎮區和開發區水、電、路等設施進一步完善,年內爭取上級投資400多萬元改造了新坑水庫東西灌渠一期工程,解決圩鎮用水問題。新圍、下洞、留洞、雅色、雙坑新增村道水泥硬底化路面15公里。爭取上級支持,架設了110千伏供電線路15公里,緩解了工業用電緊張問題。年底電視會議網路和有線電視網路開通到鎮,為農村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創造了條件。古竹鎮被紫金縣交通局評為村道養護和硬底化建設先進鎮。
古竹鎮古竹中學古竹鎮古竹中學

主要旅遊景點簡介

越王山風景區

古竹鎮越王山風景區位於距鎮府駐地6公里的留洞村,是呈褐紅色的大石山,四面陡峭。占地約兩平方公里。
越王山越王山
越王山屬丹霞地貌,由數十個石山組成,險峻而秀美。主峰海拔316米,四面絕壁,谷底及山腳植被茂盛,一片蒼翠。從遠處看,主峰屹立於群山的簇擁之中,如一位大王在士兵的護衛之下,巡視東江兩岸廣闊的土地。這是一座具有王者氣派的雄偉大山。
越王山的名字,本身就已經是一個故事。據說秦朝時,時任龍川縣令趙佗奉病重的南海郡尉任囂之召,順江南下番禺。船經古竹,見越王山拔地而起,氣勢磅礴,素有大志的趙佗心裡一動,便上山遊覽。在一道懸崖峭壁之下,趙佗放眼四野,豪氣頓發,他面對石壁冷靜地分析了天下大勢,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立志稱王。之後,他受任囂之託行使南海郡尉的職權,還吞併了象郡桂林郡,最終被統一天下的劉邦封為南越王。越王山上還有乾坤石、面壁岩、古寨門、打鐵場等遺蹟。以趙佗的傳奇故事為依託,越王山也便有了一系列與越王有關的歷史遺蹟,讓後人在攀登越王山的同時,跨越時空,遙想這位傳奇的南越王的故事與足跡。

抗戰革命舊址

古竹陳家祠,即古竹陳氏宗祠,坐落於江東新區古竹鎮東江河畔,建築面積為1395平方米,是一座古樸典雅的古祠。
古竹陳家祠始建於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距今已有120多年歷史。當年它是由紫金河源、博羅三縣部分陳氏家族集資興建的“朝拜祠”,祠內供奉著120個陳氏祖宗的靈位。
古竹陳家祠古竹陳家祠
古竹陳家祠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祠宇。在抗日戰爭時期,是紫金(古竹)民眾抗日自衛大隊、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紫金支隊、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等三個革命團體活動的大本營,同時也是中共東江特委、後東特委領導東江人民進行抗日救亡宣傳的大本營。因此,紫金縣人民政府批准古竹陳家祠為革命歷史文物保護單位。但由於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瀕臨倒塌,已成危房。改革開放後,紫金河源博羅等三縣的陳氏嗣孫,積極醞釀籌備修復古竹陳家祠。2000年6月22日,紫金縣人民政府發文批准成立“紫金縣東江革命歷史文物(古竹陳家祠)保護促進會”。保護促進會成立時,由五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擔任名譽會長:梁威林(原中共後東特委書記、原廣東省政協主席)、鄭群(原東江特委武裝部長、原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李海東(原深圳市人大主任)、張秀山(原中共紫金縣委副書記、廳級離休幹部)、陳流明(原廣東省國稅局長)。
通過保護促進會的努力,共捐集資金150萬元人民幣。2001年5月1日動工修復,當年11月17日順利竣工。在修復陳家祠過程中,紫金、河源、博羅三縣的陳氏嗣孫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貢獻。如今,古竹陳家祠內開設了革命鬥爭展覽館,陳列了大量東江人民抗日鬥爭和解放戰爭的圖片和實物,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河源石窟景區

河源石窟景區位於古竹鎮孔埔村長排山,距鎮府駐地4公里。該景區於2004年5月由深圳永利竹有限公司鄒振惠先生投資開發,計畫投資2億元,開發以佛文化為主題的石窟景區,兼建五星級酒店商務及休閒度假等項目。已累計投資5000多萬元,建成觀音、十八羅漢、巨型笑佛、睡佛等石窟景觀及附屬設施。

道姑岩

道姑岩位於古竹鎮孔埔村正南,距鎮府駐地4公里,迄今有700多年歷史。
相傳宋末孔埔上圍有位鄒姓女子,年方十七,因抗拒家長迫婚而出走。數天后,一放牧老人發現美貌女子,從岩洞側水井挑水往岩洞走去,覺得奇怪,便尾隨而去。至岩洞不見女子,只見一女屍,經辯認正是那位出走的少女。民眾認為此女已得道成仙,便募捐石岩下建築廟宇,並塑一女神像,民眾絡繹供奉。道姑岩由此得名。岩內高50米,廟宇前有可容近百人平台。岩側有口噴泉井夏涼冬暖,清爽甘冽。登高遠眺,鄉村圍繞,風光旖旎。

萬畝荔枝長廊

荔枝長廊位於古竹鎮東江中游東岸的臨古公路旁邊的上聯、新圍、四維、槎嶺、平渡村連片延綿的低矮丘陵上,面積14233畝,基地內環山路道相連,春季花香撲鼻,招蜂引蝶;夏季荔熟蟬鳴,枝頭碩果纍纍,令人賞心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