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盤山城市森林公園

古盤山城市森林公園

古盤山城市森林公園的範圍,東起鰲江鎮西灣的沿海山麓,北至萬全鎮宋埠的加豐山尖和榆洋的水牛河山山腳,西沿昆陽鎮東門山和鰲江鎮務洋的蔡家山山腳,南臨鰲江鎮墨城的青山頭和東山腳,是一片面積約60多平方公里的環狀山脈。古盤山的北面是萬全鎮,西面是昆陽鎮,南面是鰲江鎮,東面是大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盤山城市森林公園
  • 位置:平陽縣鰲江鎮至萬全鎮
  • 面積:約60多平方公里
  • 人文景觀:仰天荷、霧洋、萬全洋
名稱由來,歷史地位,人文景觀,仰天荷,霧洋,萬全洋,

名稱由來

古盤山原為昆陽鎮城東鳳凰村一個山頭的名稱。它的北面有白洋村的十二盤頭,而西灣派田村的豐門頭附近也有個叫古盤心的地方。把“古盤”二字拿來作為整個城市森林公園的稱謂,倒也覺得古雅貼切。
說其“古”,是因為平陽的地質構造屬於浙閩太平洋沿海基底隆起帶,約於六億年前,在元古代震旦紀奠基;自中生代侏羅紀(約1.4億年前)至白堊紀末(約七千萬年前)火山噴發,開始全面隆起。古盤山脈地質構造屬於浙東南褶皺系(即“華夏古陸”)中的溫州象山隆起帶南端一個單獨的東部穹形隆起,範圍包括昆陽鎮城東和萬全鎮象山、宋埠及鰲江務洋、墨城、西灣等地,形成一個環圈構造。
說其“盤”,是因為古盤山是一條自東南向北向西再繞回南的綿延起伏的環狀山脈,即地質構造上的環圈狀穹形隆起。從大的方面來說,古盤山是個正置的盤子,周邊隆起中間低;從小的方面來說,一個個山峰像倒置的盤子,中間穹形隆起。古盤山脈海拔超過500米的山峰有三座。最高峰半天山,海拔657.5米。

歷史地位

平陽從前有首民謠:“處州十縣九無城,平陽一縣九條城。”說的是麗水地區十個縣九個沒城牆,而平陽一個縣就有九條城牆。九城之說有待考據,但原平陽縣(包括蒼南)的城多確是事實。據史料記載,平陽有縣城、金鄉衛城、蒲門城、宋埠城、仙口城、江口城、蘆浦城、壯士城、榆洋城、蔡家山城、錢倉城和墨城等。雖然這些城堡建設時間有早有晚,規模有大有小,但令人驚奇的是環古盤山就有七座,即縣城、宋埠城、榆洋城、仙口城(原宋埠仙口村)、江口城(原在鰲江下埠)、墨城和蔡家山城。這些城堡大多建在明代抗倭時期,也就是中國的海洋活動開始頻繁的時期,是國家用於屯兵戍守、軍事防禦的設施。平陽“面海負山林,實維甌閩疆”,而古盤山前朝東海,突兀在飛雲江沖積平原和鰲江沖積平原之中,扼守兩個江口,後面是浙閩交通要道。環古盤山的七座軍事城堡,江口、墨城守住東南,仙口、榆洋、宋埠守住東北,縣城和蔡家山守住西南,扼守著浙閩通道。古盤山在古代沿海軍事戰略上的重要地位,於此可見一斑。
古盤山城市森林公園

人文景觀

仰天荷

蔡家山古名仰天荷,意為仰面朝天之荷花。南宋時,蔡氏族人遷至這裡居住,故名蔡家山。明嘉靖四十四年,即公元1565年,蔡氏族人為抗擊倭寇入侵,在此修建民堡。蔡家山城堡坐北朝南,長方圓形,有四門和鼓樓,城內面積260畝。城北西角山巔有烽火台,城牆北面有校場、練兵場。城堡內是個面南靠北的山間盆地,有面積數畝的水庫和水池、古井。兩棵數百年的大楓樹,矗立在古堡中心。盆地周圍,環繞著鬱鬱蔥蔥的樹木竹林。出東城門,又是一個面朝東南的小盆地,中有村民世代耕種的梯田和山園,還有一個十餘畝的水庫。古盤山的龍頭——蔡家山,是個古老而美麗的地方,她神秘的面紗終將慢慢揭開。

霧洋

蔡家山下面是務洋,從前叫霧洋。傳說龍頭呼吸,常年水氣瀰漫,雲遮霧繞。它的西面,就是千年古邑昆陽鎮。
縣誌記載,晉太康四年(283),析安固縣南橫嶼船屯地置始陽縣,不久改稱橫陽縣。平陽縣城始建於晉建武元年(317),後幾經修築,最後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再度修築。有城門四座:東曰挹仙,南叫通濟,西名登瀛,北稱迎恩。有城樓四座,水門三處,護城河四面環繞。城內青瓦粉牆古宅,小橋流水人家。
隨著時間流逝,千年古城消失,如今只有城南,從通福門到平塔,在不到三平方公里的範圍里,還保留著些許歷史文脈。通福門不是城門,而是南北交通道上的一座建築,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與城南文明塔(1884)建造時間幾乎相同。坡南街南起南埠頭,北至通福門,全長1440米。街西依山,東面傍水,周邊樹木蔥鬱,自然景觀優美。歷史文物如始建於唐代的廣慧寺、宋代的東嶽觀、明代的師儒侍養牌坊、清代的通福門及附近的文明塔、學宮遺址、蘇步青就讀過的平陽縣小,又有諸多古宅小院、木石小橋,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是溫州現存原貌保護最好的一條歷史文化長街。同時,它還是一條驛路,是通閩入浙的交通要道,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都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萬全洋

昆陽鎮和古盤山的北面是萬全洋。平陽古民謠說:沉落七洲洋,漲起萬全洋。七洲洋在什麼地方現已無考,而萬全洋指的就是古盤山北面的萬全平原。據考證,萬全平原滄海變桑田已逾千百年,此前則是汪洋一片,而古盤山的許多山岙是最好的港灣。據記載,三國時期,孫權於仙口一帶建橫嶼船屯,委派典船校尉監督罪徒造船,操練水師。當時橫嶼船屯與溫麻船屯(福建)、番禺船屯(廣州)同為東吳三大造船基地。其範圍大致為平陽東門山腳至宋埠仙口村一帶,東瀕大海,南屏古盤山,枕山臨水,地勢險要。基地規模大、範圍廣,十分繁榮。加上飛雲江和鰲江上游當時擁有廣袤森林,大量樹木採伐後沿江而下,運抵橫陽船屯,供造船所用。橫嶼船屯所造船隻除戰爭使用外,還有大量船隻駛往沿海和長江沿岸,有力促進了海上交通和造船工業的發展。史書形容橫嶼船屯“可泊萬船”,足見當時造船基地盛極一時。海風習習、戰旗飛舞、號角聲鳴、千船競發的壯觀景象,是千年之後鰲江、飛雲江建港以來都不曾有過的場面。據說,萬全的名稱也是“萬船”諧音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