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社會變遷

古村社會變遷

《古村社會變遷》是2005年6月1日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必友。

基本介紹

  • 書名:古村社會變遷 
  • 作者:譚必友
  • ISBN:7105070692
  • 頁數:208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6-1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 封面形式:簡裝本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由於本書的研究是在經過多個社區長時間段的考察之後再又轉到一個具體社區里來的,從理論上來講,它已經不能集中精力特別關注社區調查研究追求的目錄了。它是在有了一定的理論傾向之後,需要運用一個社區資料來詳細說明的課題。從後面的敘述可以發現,本書討論的更像一個理論上的問題。
本書所討論的行為主要是社會行為。它是與個人行為相對而言的。個人行為千差萬別,但多個個人行為個有某種一致性或相同傾向,它也構成社會行為,它還不是社會行為的全部。因為,有些行為從人數特徵上來看,屬於個人行為,但它是以社會的名義表達出來的,因此也可視為社會行為。

圖書目錄

導言 為什麼要建立一個話語群的視角
上篇 古村社會的歷史話語群
第一章 兩部經典與一個傳說——族源話語的改變及其歷史意義
第二章 廩卡人的祭祀與居喪習俗
第三章 天王廟:不斷擴展的話語群與不斷展開的民族關係
第四章 見者有份:先去了社會行為系統的話語群
第五章 相互作證:無從話語群化的行為模式
第六章 圍圈:無從產生話語的行為模式
第七章 缺口:行為方式的深刻變化未為話語群所注意第八章 打工:行為方式的變革與話語群新展開的轉機
下篇 古村社會的當代話語群
第九章 宗族——無由展開的組織話語及其行為後果
第十章 民間信仰與秘密結社——一個潛伏的組織話語
第十一章 鄉政府與村委會——調整中的組織話語群
第十二章 民族——從身份標誌到權益標誌的轉換
第十三章 選舉與上仿——有內在衝突的權益話語
第十四章 公益事業:是誰解構了這個權益話語
第十五章 土地與林業資源——有待突破局限性的權益話語
第十六章 開發——藉助參觀構建新話語的實際意義
結論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