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今病,不相能也

古方今病,不相能也

金代易水學派創始人張元素嘗謂:“運氣不齊,古今異軌,古方今病,不相能也。”這觀點提出後近千年來一直備受爭論,有人推崇,亦有人批判。其說對中醫學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不僅活躍了當時的學術氛圍,同時也可以啟發後學,開拓思路。

基本介紹

  • 詞  語:古方今病,不相能也
  • 提出者:張元素
  • 語  出:《醫學啟源》
  • 年  代:金代
語義,語出,啟示,

語義

古方今病,不相能也,意為古時候的方劑不適用於現今的疾病。“能”字古通“耐”字, 意即禁得起,受得住。

語出

  1. 《醫學啟源·張序》載:“潔古治病,不用古方,但云:古方新病,甚不相宜,反以害人。每自從病處方,刻期見效,藥下如攫,當時目之曰神醫。”
  2. 《金史·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六十九》亦載:“平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說曰:‘運氣不齊,古今異軌,古方新病不相能也。’自為家法雲。”

啟示

近千年來,張元素這種觀點不僅為後世所爭論,也為後人提供不少創新的靈感。張氏這種尊重實踐、敢於破舊立新,號召醫家治病時辨證論治,不可膠柱鼓瑟,執方昧法。對當代中醫學者深有啟示。今天,現代疾病譜與仲景時代疾病譜不完全相同的境況,時方療效缺乏臨床實踐且療效不確定的瓶頸,都已成為當代中醫發展的難題。對張元素“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的這一論點,當代中醫應當進行正確的理解,不應拘泥於時方與經方。畢竟無論時方還是經方,其在臨床治療上都是有效的。我們應站在客觀的立場來分析,以“變”為切入點,深入探索“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的內涵,同時還應認真解決古今中藥質量差異以及古今中藥品種混淆的難題,從而更好地為當今中醫藥事業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