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新星新表

古新星新表

新星的研究在天體演化學上和射電天文學上都有著重大意義。新星和超新星的爆發否形成射電源?超新星或慢新星是否和行星狀星雲有演化上的聯繫?新星是否能多次爆發?新星或超新星的爆發是否表示普通星向白矮星過渡?銀河系內超新星的爆發頻率如何?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大量的新星和超新星的觀測資料;不僅需要現在的,而且需要過去的。關於古代的新星觀測資料,倫德瑪克曾經蒐集起來編成一個表[1]。現在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們套用的古代新星資料,幾乎全取自這個表中。但是正如伏龍佐夫-威廉明諾夫所批評:“倫德瑪克的表有許多可以懷疑的漏洞,用這些材料來充實我們感到貧乏的觀測資料,至少是冒險的。”[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新星新表
  • 作用:在天體演化和射電天文有重大意義
  • 出處:《文獻通考》
  • 作者: 席澤宗 
新星,文獻記載,注釋,

新星

倫德瑪克的表中包括了十九世紀及以前觀測到的六十顆新星,他的材料主要來自馬端臨《文獻通考》的客星欄。但中國古代客星常常和彗星相混,而且《文獻通考》中所蒐集的材料也不夠完全,因而倫德瑪克的表在正確性和完整性方面都是有缺點的。最近我們查了廿四史(主要是其中的天文志)、各代會要、《文獻通考》和《通志》,並參考了一些雜史和日本的天文史料,詳細地覆核了倫德瑪克的表,發現以下幾條都是彗星:
公元64年5月3日在室女座η附近的新星。《文獻通考》內載:“漢明帝永平七年三月庚戌,客星光氣二尺所在太微左執法南,端門外,凡見七十五日”。既言光氣二尺,可見是有尾巴的,是彗星(永平七年三月庚戌相當於公元64年4月28日)。
公元66年1月31日的新星。倫德瑪克的根據是《文獻通考》里一句話:“後漢孝明帝永平八年冬十二月戊子,客星出東方”。但是在《東漢會要》里有一段彗星記事:“永平九年正月戊申,客星出牽牛,長八尺,歷建星,至房南滅”;《東漢書古今注》說:該彗星“歷斗、建、箕、房,過角、亢,至翼,芒東指,見至五十日”。正月戊申相當於公曆2月20日,距1月31日相差只20天,在這個時期,如以夜晚九時來說,斗、建、箕、房、角、亢、翼這些星宿都在東方,可見1月31日東方所見客星就是這個彗星。又按計算,哈雷彗過近日點的日期是該年1月26日,可見這次觀測到的彗星即哈雷彗。朱文鑫在《天文考古錄》里把永平八年(公元65年)六月觀測到的彗星認為是這次哈雷彗的出現,顯然是錯誤的。因為該彗星出現於六月壬午,凡見五十六日。永平八年六月壬午,相當於公元65年7月29日,56日之後是9月23日。就以9月23日來說,和1月26日也還相差四個多月。
公元684年9月12日新星。《日本書記》和《一代記要》內均載:“天武十二年七月壬申,彗星出於西北,長丈余”。日本天武十二年七月壬申相當於公元684年9月7日,而該年11月26日為哈雷彗過近日點之日期。哈雷彗在近日點前後兩、三個月被觀測到,是常有的事,可見倫德瑪克表中的這個新星(狀如半月)和日本史書中所載的是一回事,即哈雷彗。
公元837年4月到6月的三個新星。《文獻通考》客星欄內載:“唐文宗開成二年三月甲申客星出於東井下。戊子客星別出於端門內,近屏星。四月丙午東井下客星沒。五月癸酉端門內客星沒。壬午客星如孛,在南斗天籥旁。”威廉姆士、畢渥特和倫德瑪克把這認為是三個新星:
1. 837年4月29日到5月21日雙子座新星。
2. 837年5月3日到6月17日室女座υ星附近新星。
3. 837年6月26日人馬座δ,λ星旁新星。
最近史克洛夫斯基和沙因認為雙子座新星爆發在雙子座μ,η星之間,現在觀測到的IC433星雲是它的殘跡,而且可能和射電源(α=614, δ= + 22°38′)對應起來。[3]
但是《新唐書·天文志》里在這段客星敘事的前面還有一段彗星記事:“唐文宗開成二年二月丙午有彗星於危,長七尺余,西指南斗。戊申在危西南,芒耀愈盛。癸酉在虛。辛酉長丈余,西行,稍南指。壬戊在婺女,長二丈余,廣三尺。癸亥愈長愈闊。三月甲子在南斗。乙丑長五丈,其末兩歧,一指氐,一掩房。丙寅長六丈,無歧,北指,在亢七度。丁卯西北行,東指。己巳長八丈余,在張。癸未長三尺,在軒轅右不見。凡彗星晨出則西指,夕出則東指,乃常也。未有遍指四方,凌犯如此之甚者。甲申客星出於東井下,……(如前文)……。八月丁酉有彗星於虛危。”[4]從這段文字總的來看,可以認為這三顆客星及其前後的彗星均是同一彗星,其運行的軌道見圖1。這個大彗星即哈雷彗。哈雷彗星過近日點的日期按計算應該是該年3月1日。
公元562年1月28日新星。《宋史》:“宋建隆二年十二月己酉,客星出天市垣宗人星東,微有芒彗。三年正月辛未西南行,入氐宿。二月癸丑至七星沒。”顯然這是彗星。
我們將倫德瑪克表中的錯誤去掉,並將我們新蒐集的材料加進去,製成現在這份古新星表,至1700年止,共有90顆新星。表中有11個(No.17,27,30, 45,57,60,67,68,70,82和85)可能是超新星。單以最近一千年而論,就有七顆超新星爆發:1006年豺狼座、1054年金牛座、1181年仙后座、1203年天蠍座、1230那武仙座、1572年仙后座和1604年蛇夫座。根據這材料,銀河系內超新星的爆發頻率將大於以往的估計:即平均每150年有一顆超新星出現。
此外,在制表的過程中,我們對新星的再發規律亦有些材料。伏龍佐夫-威廉明諾夫在“氣體星雲和新星”一書中將巴連拿果和庫卡金的亮度變幅關係改進為:
log P = -2.716 + 0.512 A
若取A = 11(新星的平均變幅),則得P = 824年。
在我們的表中,No.12和No.55兩次“客星犯帝座”相距882年,No.5和 No.33兩次“星孛於大角” 相距779年,正好和計算所得的周期約合。因此,這兩個新星很可能是新星再發的例子。
這表我們只編到1700年為止,因為在此以後,西方天文學已很發達,關於新星的材料也很完備,無須再敘。
將表中較有確切位置的61顆新星和2顆再發新星,作視分布研究,得圖2。新星在銀緯方面的分布如下表:
表1
北銀緯
新星數
南銀緯
新星數
總計
0°――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90°
4
7
3
4
4
3
1
0
0°――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50°
-50°―― -60°
-60°―― -70°
-70°―― -90°
13
4
8
7
3
0
0
0
17
11
11
11
7
3
1
0
總 計
26
總 計
35
61
由這表可看出:新星有向銀面集中的趨勢,在±20°範圍以內,占了小半數,而在±70°~±90°的範圍以內,一個也沒有。這和就近代新星資料統計的結果,頗相符合。從表中還可以看出:銀面以南的新星比以北的多,這是因為太陽處在銀面以北的緣故。
就銀經分布來說,在表2里的前六組是在以銀河係為中心的方向為中心的半個天球上,後六組是在另外半個天球上。這樣從統計上可以看出新星在反銀心的半個天球上要多一些。不過,得注意到:南赤緯大的銀河部分(l從240°到300°)在我們中國黃河流域(取φ≒35°)看不見。估計到這一點之後,可以斷定:新星視分布的銀心聚度小。銀心聚度小,銀面聚度大,這說明新星形成扁平子系。
表中可能有彗星,同時這表也不能算是很完整。這些都待以後補充和修正。我們將這份較為完整的古新星表付印,只是為了射電天文學和天體演化學領域工作者的參考。
這表的製作過程中得到竺可楨、葉企蓀、張鈺哲、戴文賽和И.С.Шкловский 的鼓勵和很多幫助,特此致謝。
1955年8月
表2
銀經
新星數
60°――90°
90°――120°
120°――150°
150°――180°
180°――210°
210°――240°
240°――270°
270°――300°
300°――330°
330°――360°
0°――30°
30°――60°
4
11
7
7
2
2
3
1
11
6
4
3
總計
61

文獻記載

號數
原文
書名
時間
年。月。日
星座
α
h m
β
°
l
°
b
°
附註
1
七日己巳夕有新大星並火
殷墟甲骨文
約公元前十四世紀






2
辛未酉殳新星
殷墟甲骨文
約公元前十四世紀






3
周景王十三年春有星出婺女
竹書紀年
532 B.C
寶瓶座
20 40
-10
5
-31
左傳和史記內均有記載
4
秦始皇卅三年明星出西方








5
漢高帝三年七月有星孛於大角,旬余乃入
漢書和文獻通考
204 B.C
牧夫座α星附近
14 20
+20
346
+66
可能是再發新星
6
漢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見於房
漢書
134 B.C
天蠍座
15 40
-25
313
+20
這是中西史上皆有記載的第一顆新星
7
漢元鳳四年九月客星在紫宮中斗樞極間
漢書
77 B.C
大熊座
11 36
+60
103
+55
Williams和Biot有考證,在NGC3587附近
8
漢元鳳五年四月燭星見奎婁間
漢書和文獻通考
76 B.C
雙魚座
1 20
+25
101
-36
Williams,Biot,Lundmark有考證
9
漢地節元年正月,有星孛於西方,去太白二丈所
漢書
69 B.C






10
漢初元元年四月客星大如瓜,色青白,在南斗東第二星東可四尺
漢書
48 B.C
人馬座μ星之東
18
-25
335
-4
Williams,Biot,Lundmark有考證,在NGC6578附近
11
漢哀帝建平二年二月,彗星出牽牛,七十餘日
漢書
5 B.C
天鷹座α星附近
19 40
+10
16
-8
可能是射電源
12
後漢建武五年客星犯帝座
後漢書嚴光傳
29 A.D
武仙座α星附近
17 20
+15
5
+24
可能是再發新星
13
後漢永平十三年冬十一月客星出於軒轅四十八日
後漢書古今注
70 A.D
獅子座
10
+20
184
+54
Biot和Lundmark有考證
14
後漢永平十三年冬十一月乙丑軒轅第四星間有小客星,色青黃
東漢會要,後漢書和文獻通考
101.12.31
天貓座40星附近
9 20
+35
158
+47
Williams和Lundmark有考證,但他們所確定的位置不對
15
後漢永初元年秋八月戊申客星在東井弧星西南
通志災祥略、東漢會要
107. 9.13
大犬座δ星附近
7
-25
205
-8
Biot和Lundmark有考證,在NGC2452附近
16
後漢延光四年冬十一月客星見天市
通志後漢書和文獻通考
125.12月
蛇夫座
17 20
0
350
18

17
後漢中平二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門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後年六月消
後漢書和文獻通考
183.12.7

186.7月
半人馬座α,β間
14 20
-60
282
0
Щкловский認為是超新星,並且是射電源,近伏爾夫-拉葉星-61°4331
18
魏黃初三年九月甲辰客星見太微左掖門內
晉書
222.11.4
室女座ηβ星間
12
+1
248
+61
Williams,Biot,Lundmark均有考證
19
晉太熙元年夏四月客星在紫宮
通志和文獻通考
290.5月
恆顯圈




Williams認為可能在仙后座
20
晉永康元年三月妖星見南方
晉書
300.4月





Williams認為是流星,但Lundmark不以為然
21
晉永興元年夏五月客星守畢
晉書、通志、文獻通考
304.6-7月
金牛座
4 20
+20
144
-18
Williams,Biot,Lundmark均有考證
22
晉永興二年秋八月,有星孛於昴畢
通志
305.9月
金牛座
4
+20
141
-22

23
晉昇平二年夏五月丁亥,彗星出天船,在胃
通志
358.6.26
英仙座
3 20
+50
114
-4

24
晉太和四年春二月客星見紫宮西垣,至七月乃滅
通志和文獻通考
369.3-8月
大熊座天龍座和鹿豹座之間
9
+70
111
+38

25
晉太元十一年春三月客星在南斗,至六月乃滅
通志
386.4月
人馬座
18 40
-25
338
-11
在NGC6644附近,Lundmark有考證
26
晉太元十八年春二月客星在尾中,至九月乃滅
晉書、通志、文獻通考
393.3-10月
天蠍座
17
-40
314
-1
Williams和Biot有考證,但所得位置不同,我們所得者和Biot的近於一致,在NGC II 4637及伏爾夫-拉葉星-40°10919附近
27
魏始皇元年夏六月有星彗於髦頭……先是有大黃星出於昴畢之分,五十餘日。十一月黃星又見,天下莫敵
魏書
396.8月
金牛座
4
+20
141
-22
可能是超新星
28
魏泰常五年十二月客星見於翼
魏書
421年
巨爵座和長蛇座之間
11 20
-20
244
+38

29
魏太延二年五月壬申有星孛於房
魏書
436.6.21
天蠍座
15 40
-25
313
+21

30
魏太延三年(宋元嘉十四年)正月壬午有星晡前晝見東北,在井左右,色黃赤,大如橘
魏書和宋書
437.2.26
雙子座
6 40
+20
162
+9
張鈺哲先生認為可能是彗星,Щкловский認為可能是超新星
31
魏元象元年正月客星出於紫宮
魏書
538.2.15
~3.15
恆顯圈





32
周保定元年九月乙巳客星見於翼
隋書和通志
561.9.26
巨爵座α星附近
11
-20
240
+37
Williams,Biot,Lundmark均有考證,NGC3242在其附近
33
陳光大二年六月壬子客星見氐東
文獻通考
567.7.28
天秤座
14 40
-15
308
+38
Biot和Lundmark誤為568年6月,
34
陳太建七年四月丙戌有星孛於大角
隋書和通志
575.4.27
牧夫座α星附近
14 20
+20
346
+66
可能是204B.C新星的再發
35
隋開皇八年十月甲子有星孛於牽牛
通志和文獻通考
588.11.22
天鷹座α星附近
19 40
+10
16
-8

36
唐貞觀十三年三月乙丑有星孛於畢昴
新唐書舊唐書文獻通考
639.4.30
金牛座
4
+20
141
-22

37
唐乾封二年四月丙辰有彗星於東北,在五車畢昴間。乙亥不見
文獻通考
667.2.24出現,至6.12不見
金牛座
5
+25
145
-8

38
唐總章元年四月彗星見五車,…星雖孛而光芒小,…廿二日星滅
舊唐書和唐會要
668年5.17
~6.14
御夫座
5 20
+40
136
+4

39
唐永淳二年三月丙午有彗星於五車北,凡廿五日,至四月辛未不見
唐會要舊唐書新唐書和文獻通考
684.4.20
~5.15
御夫座
5
+40
134
+1

40
唐景龍元年十月十八日彗見西方,至十一月甲寅不見,凡四十三日而滅
唐會要舊唐書和新唐書
707.11.16
~12.28






41
養老六年七月三日壬申,有客星見閣道邊,凡五日
日本天文史料
722.8.19
仙后座δ,ε附近
1 40
+60
97
-1

42
神龜二年正月廿四日有星孛於華蓋
日本天文史料
725.2.11
仙后座ψ,ω附近
1 20
+70
93
+8

43
天平十六年十二月二日庚寅,有星孛於將軍
日本天文史料
745.1.8
仙女座γ,υ,τ間
1 40
+40
102
-21

44
弘仁十四年正月辛酉,有星孛於西南,三日而不見
日本天文史料
823.2.19






45
(阿拉伯天文家觀測)
Gesch.d’Astr
827年
天蠍座
17±
-30±
335
-16±
Lundmark新星星表中有,可能是超新星
46
唐太和三年十月,客星見於水位
新唐書和文獻通考
829.11月
小犬座
7 20
+10
176
+13
Williams,Biot,Lundmark均有考證
47
唐開成四年閏正月有彗星於捲舌西北,二月乙卯不見
新唐書
839.3.12
~3.21
英仙座
3 20
+40
120
-12

48
唐開成五年二月有彗星於營室東壁間,廿日滅
新唐書和文獻通考
840.3.20
飛馬座
23 40
+20
72
-40

49
唐大中六年三月有彗星於觜參
新唐書
852.4月
獵戶座
5 40
+10
164
-8

50
元慶元年正月廿五日戌時,客星在壁,見西方
日本天文史料
877.2.11
仙女座α和飛馬座γ間
0
+20
78
-41

51
寬平三年三月廿九日乙卯,客星在東鹹星東方,相去一寸許
日本天文史料
891.5.11
蛇夫座φ,χ,ψ,ω之東
16 20
-20
324
+18

52
唐景福元年十一月有星孛於鬥牛
新唐書
892.12月
人馬座和摩羯座之間
19 40
-20
348
-22

53
唐光化三年正月客星出於中垣宦者旁,大如桃,光炎射宦者,宦者不見
新唐書和文獻通考
900. 2月
武仙座
17
+15
2
+29
Biot和Lundmark有考證
54
唐天復二年正月客星如桃,在紫宮華蓋星下,丁卯有流星,起文昌,抵客星,客星不動,乙巳客星在槓守之,明年猶不去
文獻通考
902年
仙后座ω,ψ星附近
1 30
+65
97
-6

55
梁乾化元年五月客星犯帝座
文獻通考
911. 6月
武仙座α星附近
17 20
+15
5
+24
Biot和Lundmark有考證可能是29 A.D新星之再發
56
延長八年五月以後,七月以前,客星如羽林中
日本天文史料
930年






57
宋景德三年有巨星見於天氐之西,光芒如金圓,無有識者
玉壺清話
1006年
豺狼座κ星附近
15
-50
292
+6
可能是超新星,並且是射電源②
58
宋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丁丑,客星見南斗魁前
宋史和文獻通考
1011.2.8
人馬座
19 20
-30
336
-22

59
宋明道元年六月乙巳客星出東方近濁,如木星大,微有芒彗,至丁巳,凡十三日而滅
文獻通考
1032.7.15
~7. 27






60
宋至和元年五月乙丑客星出天關東南,可數寸,歲余稍沒
宋史
1054.6.10
金牛座ζ星附近
5 30
+20
155
-3
金牛座蟹狀星雲NGC 1952(=M1)即其殘跡,也是射電源③
61
遼鹹雍元年八月丙申,客星犯天廟
遼史道宗本記
1065.9.11
長蛇座與唧筒座之間
10 20
-30
265
+32

62
宋熙寧三年十一月丁未,客星出天囷
文獻通考和宋史
1070.12.15
鯨魚座
2 40
+10
132
-42
Biot和Lundmark有考證
63
遼太康五年十二月丙午彗星犯尾
續文獻通考和遼史
1080.1.6
天蠍座
17
-40
314
-1

64
宋高宗紹興八年五月,客星守婁
文獻通考
1138.6月
近牡羊座β星
1 50
+22
112
-39

65
宋紹興九年二月壬申,客星守亢
宋史和文獻通考
1139.3.23
室女座
14 20
-10
306
+45
Biot和Lundmark有考證
66
宋淳熙二年七月辛丑有星孛於西方,當紫微垣外七公之上,小如熒惑,森然蓬勃,至丙午始消
宋史和宋史新編
1175.8.10
~8.15
牧夫座、武仙座和天龍座之間
16
+60
58
+44

67
宋淳熙八年六月己巳,客星出奎宿,犯傳舍星,至明年正月癸酉,凡一百八十五日始滅
宋史和文獻通考
1181.8.6
~1182.2.6
仙后座
1 40
+70
95
9

68
宋嘉泰三年六月乙卯,東南方泛出一星,在尾宿,青白色,無芒彗,系是客星,如土星大
宋嘉泰三年六月乙卯,客星出東南尾宿間,色青白,大如填星,甲子守尾
文獻通考
宋史
1203.7.28
~8.6
天蠍座
17
-40
314
-1
NGC4673及伏爾夫-拉葉星-40°10919在其附近
Щкловский認為是顆超新星
69
宋嘉定十七年六月乙丑,客星守犯尾宿
宋史
1224.7.17
天蠍座
17
-40
314
-1

70
宋紹定三年十一月丁酉有星孛於天市垣屠肆星之下,明年二月壬午乃消
宋史、宋史新編
1230.12.15
~1231.3.20
武仙座109星之南
18 20
+20
16
+13
Biot和Lundmark有考證,日本天文史料中亦有很多記載。⑤可能是超新星。但日本記在天鵝座
71
宋紹定五年閏九月庚戌,彗星見東方角宿,十月己未始消
宋史新編、宋史、金史續文獻通考
1232.10.18
~11.26
室女座α和ζ之間
13 20
-10
286
+51

72
宋嘉熙四年五月辛未,彗星見於室,至三月辛未始消
宋史
1240.6.5
~1241.4.25
飛馬座
23
+20
60
-36

73
宋嘉熙四年七月庚寅,客星出尾宿
宋史和續文獻通考
1240.8.17
天蠍座
17
-40
314
-1

74
元大德元年八月丁巳祅星出奎,九月辛酉朔,祅星復犯奎
元史和續文獻通考
1297.9.9
~9.18
仙女座與雙魚座之間
1
+30
95
-32

75
元大德二年十二月甲戌,彗出子孫星下
元史和續文獻通考
1299.1.24
天鴿座
6
-40
214
-25

76
元皇慶二年三月丁未,彗出東井
元史
1313.4.13
雙子座
6 40
+20
162
+9

77
明洪武廿一年二月丙寅,有星出東壁
明史
1388.3.29
飛馬座γ和仙女座α間
0
+20
78
-41
Lundmark表中的位置不對
78
明永樂二年十月庚辰輦道東南有星如盞,黃色,光潤而不行
明史
1404.11.14
天琴座
19
+40
38
+14

79
明宣德五年八月庚寅有星見南河旁,如彈丸大,色青黑,凡二十六日滅
明史和續文獻通考
1430.9.9
小犬座α,β星附近
7 20
+7
176
+13
Williams和Lundmark有考證
80
明宣德五年十二月丁亥有星如彈丸,見九游旁,黃白光潤,旬有五日而隱。六年三月壬午又見
明史和續文獻通考
1431.1.4
~4. 3
波江座μ,ω,ψ附近
5
-10
177
-27
Williams和Lundmark有考證
81
明天順五年六月壬辰天市垣宗正星旁有星粉白,至乙未化為白氣而消
明史和續文獻通考
1461.7.30
~8. 2
蛇夫座β星附近
17 40
0
353
+13
Lundmark有考證
82
明隆慶六年冬十月丙辰彗星見東北方,至萬曆二年四月乃滅
明史稿神宗本紀
1572.11.8
~1574.5月
仙后座γ星附近
0 40
+60
90
-2
此即Tycho新星,它是顆超新星,又是射電源⑥
83
明萬曆六年正月戊辰有大星如日,出自西方,眾星皆西環
明史、明史稿和續文獻通考
1578.2.22





Williams Biot和Lundmark都有考證,但可能性不大
84
明萬曆十二年六月己酉,有星出房
明史和續文獻通考
1584.7.11

天蠍座
15 40
-25
313
+21
Williams Biot和Lundmark有考證
85
明萬曆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彈丸,色赤黃,見西南方,至十月而隱。十二月辛酉,轉出東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漸暗,八月丁卯始滅
明史和續文獻通考
1604.10.10
~1605.10.7
蛇夫座


337
-4
此即Kepler新星,Williams Biot和Lundmar均弄錯了
86
明萬曆卅七年有大星見西南,芒刺四射
明史和續文獻通考
1609





Williams Biot和Lundmark有考證,但可能性不大
87
明天啟元年四月癸酉,赤星見於東方
明史和續文獻通考
1621.5.22





Williams和Lundmark皆列入新星表中
88
清康熙十五年正月戊子,異星見於天宛東北,色白
清史稿
1676.2.18
波江座
4
-10
169
-40

89
清康熙二十七年十月己酉,異星見奎,色白
清史稿
1688.11.2
仙女座
1
+30
95
-32

90
清康熙二十九年八月己酉,異星見萁,色黃,凡二夜
清史稿
1690.10.18
人馬座
18
-30
331
-10

注釋

① Щкловский和Паренао曾認為:這顆新星爆發在仙后座里,並且可以和射電源(α=2321,δ=58°)對應起來。但在這次編表過程中,發現紫宮西垣並不經過仙后座。紫宮西垣的主要七顆星是:天龍座α,κ,λ,δ和鹿豹座43,9,IH星。這樣一來,最強的射電源——仙后座射電源A——就不能認為是超新星爆發的結果。
② 關於這個超新星記載的資料尚有:
(1)《文獻通考》:“宋真宗景德三年四月戊寅周伯星出氐南,騎官西一度。狀半月,有芒角,煌煌然可以鑒物。……八月隨天輪入濁,十一月復見在氐。自是常以十一月晨見東南方,八月西南入濁。”根據這段記載,這顆新星可見時間很長(四月戊寅相當於5月6日)。
(2)《宋史·新編真宗本紀》:“景德三年五月壬寅(5月30日),日當食不虧,周伯星見。……十一月壬寅(11月26日),周伯星再見。”
(3)《宋史·天文志》:“宋景德三年三月乙巳客星出東南方。” 景德三年三月乙巳相當於4月3日。
(4)日本《明月記》:“寬宏三年四月二日癸酉(5月1日)夜以降,騎官中有大客星,如熒惑,光明動搖,連夜正見南方。或雲騎陣將軍星變本體增光歟”。可見這顆新星當時亮如火星,在κLup附近。
(5)Schonfeld在A.N.127, 153上說,1006年初Hepidanus及Barhebreaus曾在天蠍座觀測到新星。可能與此為同一新星。
③關於這個超新星,尚有以下參考資料:
(1)日本《明月記》:“天喜二年四月中旬以後,丑時客星出觜參度,見東方,孛天關星,大如歲星。”可見當時的亮度猶如木星。
(2)《宋史·仁宗本紀》:“嘉佑元年三月辛未,司天監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出東方守天關,至是沒。” 嘉佑元年三月辛未公元1056年4月6日,可見這顆星在一年零十個月中都可看見。
(3)Dybendak, Oort, Mayall: Supernova in Taurus, PASP, 54,91,95(1942).
④ 關於這個新星尚有以下文獻可以參考:
(1)《金史》:“金大定二十一年六月甲戌客星見於華蓋,凡百五十有六日滅。”
(2)日本《吾妻鏡》:“治承五年六月廿五日庚午,戌刻客星見艮方,大如鎮星,色青赤,有芒角,是寬宏三年出現之後,無例云云。”艮方即東北方。
(3)日本《玉葉》:“養和元年六月廿八日癸酉,傳聞自六月廿五日起,客星出內天王良旁。”
(4)日本《明月記》:“治承五年六月廿五日庚午,戌刻客星見北方,近王良星,守傳舍星。”
(5)日本《百鍊抄》:“治承五年六月廿五日,客星見北極。”
⑤ (1)日本《百鍊抄》:“寬喜二年十月廿九日自昨日夜客星出現,養和元年(1181年)以後無此變歟”。寬喜二年十月廿九日相當於1230年12月4日。
(2)日本《明月記》:寬喜二年十一月三日夜“奇星現辛方,在織女東,天津艮,奚仲旁”。奚仲為天鵝座χ,ι,θ三星。
(3)日本《吾妻鏡》:“寬喜二年十二月五日壬戌,客星出現;十一日戊辰,今曉客星猶出現。京都十月廿八日出現,天文博士維藩朝臣最先奏聞”。
(4)日本《本國寺年譜》:“寬喜二年十二月五日客星西州見之,十月京洛見之廿八日。”
⑥ (1)《明史·天文志》星表部分記有:“……又有古無今有者,策星旁有客星,萬曆元年新出,先大今小。”策星即仙后座γ星。
(2)《中西經星同異考》梅文鼎序中有:“王良之策有萬曆癸酉年新出之星。”
⑦從這時起,西洋人都把日期換算弄錯了十天,他們沒有考慮到1582年的改歷。
(首次發表於《天文學報》1955年第2期)
[1] Kunt Lundmark, Suspected New Stars Recorded in Old Chronicles and among Recent Meridian Observations. PASP, 33, 225-238 (1921).
[2] Воронцов-Вельяминов, Газовые туманности и новае эвёзды. стр. 184.
[3] Г. А. Щайн и В. Ф. Газе, ДАН, 96, 4, 713-715 (1954).
И. С. Щкловский, ДАН, 97, 1, 53-55 (1954).
В. Ф. Газе и Г. А. Щайн, А. Ж. 31, 5, 409-412 (1954).
[4] 唐書天文志、唐書文宗本紀、新唐書文宗本紀、唐會要、續日本後記、一代記要、日本紀略和諸道勘文中均有這顆彗星的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