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是唐代詩人沈佺期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沈佺期
  • 作品別名:古意呈喬補闕知之、獨不見、古意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盧家少婦鬱金堂①,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②。
白狼河③北音書斷,丹鳳城④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作品注釋

①盧家句: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此句用其意。鬱金:鬱金香,可浸酒塗壁,百合科,舊謂出大秦國,即今小亞細亞。 ②遼陽:指今遼寧遼陽市附近地區,為東北邊防要地。 ③白狼河:白狼水,即今遼寧境內的大凌河。兩《唐書》《奚傳》說奚國國境南接白狼河,即此。 ④丹鳳城:一說因秦穆公女吹簫,鳳降其城,故名,後便為京城之別稱。按:恐即鳳闕之意。漢建章宮有鳳闕,後世也借指帝城,唐代民居多在城南。5,喬知之:喬知之以左補闕隨武攸宜出征契丹,次年凱旋迴朝,即因愛妾碧玉被奪作詩事為武承嗣所殺。詩中寫思婦念征夫,當為喬知之出征時所贈,或疑即擬碧玉代贈。

作品鑑賞

這首詩是用樂府題目來寫思婦愁怨的七律詩,故蘅塘退士把它編入卷六七言律詩,而不編入卷四七言樂府。詩先寫夫婦雙棲於京都,猶如海燕雙棲玳瑁之梁。然後寫到闊別十載,少婦思夫之苦。一揚一抑,其意自現。在手法上詩人借鐫刻環境,渲染氣氛,以烘托人物心情,達到了增強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雙棲”,烘托少婦獨處;以寒砧木葉、城南秋夜,烘托“十年遠戍”、“音書斷”之思愁;以“月照流黃”烘托“含愁獨不見”的愁緒。語言構思新巧,讀來清新無限。

作者介紹

沈全期:(656?—約714),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青少年時代曾事漫遊,到過巴蜀荊湘。上元中進士及第,後任考功員外郎,預修《三教珠英》,任通事舍人,轉給事中。中宗復帝位,殺張易之,其幕僚被流放嶺南。經儋州,過交趾,達州流放地。遇赦量移台州錄事參軍。景龍中入修文館為學士,作文學侍從。其詩多屬應制,帶六朝綺靡文風,然前期模山范水之作,及流放中感時傷懷之章,尚有骨力。與宋之問齊名,世稱“沈宋”。唐代五七言律體至沈宋而定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