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分瓣投影

古德分瓣投影又稱“古德投影”、“古德分瓣法”。美國地理學家古德於1923年提出,故名。一種用分瓣法表示的等積偽圓柱投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德分瓣投影
  • 又稱:“古德投影”、“古德分瓣法”
  • 人物:美國地理學家古德
  • 時間:1923年
基本概述,特點,優點,缺點,特徵,

基本概述

古德投影,是由美國地圖學家古德(J.P.Goode)與1923年創擬。在編制世界地圖時,為使大陸的變形小,將全球分成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歐亞洲、大洋洲五部分,每部分均有一條中央經線,以赤道聯結起來,在大洋部分分裂開,如圖(略)。在低緯度採用桑遜投影,高緯度用摩爾魏特投影,在緯度40°44′11.8″處相結合,由於兩個投影不同,結合處不太平滑,但較單一的偽圓柱投影有較大改善。美國出版的“古德地圖集”內的世界圖主要用這種投影。由於海洋部分裂開,使世界圖缺乏整體感,在表示海洋時,可將大陸部分裂開,使海洋部分完整而且變形較小。

特點

優點

減少變形
(每瓣中央經線投影區域不大,從偽圓柱投影的變形情況可知,中央經線是一一條沒有變形的線,離中央經線越遠,變形就越大)
如果以表現大陸為主的世界地圖,則要求各大陸部分保持完整,不同大陸部分可採用不同中央經線。
古德投影古德投影
如果以表現大洋為主的世界地圖,則要求各大洋部分保持完整,而將大陸割裂開來。

缺點

在40°緯度附近有一折角,離中央經線越遠,折角越明顯(2 個投影不同,結合處不太平滑)

特徵

儘可能減小投影變形,不惜圖面連續性是古德投影的基本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