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血未乾

口血未乾

口血未乾是一個成語,讀音是kǒu xuè wèi gān,指血還沒有乾就毀約了,形容立盟的時間很短就背棄盟約毀約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口血未乾
  • 拼音:kǒu xuè wèi gān
  • 近義詞:墨汁未乾
  • 反義詞:始終不渝
  • 解釋:立盟的時間很短就背棄盟約毀約了
釋義,出處,典故,語法,

釋義

口血:飲血或用血塗於口旁,是古代結盟的一種儀式。古代的人歃血為盟,結盟的人嘴上塗上牲畜的血以示誠信。這裡指血還沒有乾就毀約了,形容立盟的時間很短就背棄盟約毀約了。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九年》:與大國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

典故

春秋時期,晉楚兩國都想爭奪鄭國,晉國便聯合了七個國家一起進攻鄭國,鄭國派出使者希望可以講和。晉軍首領荀偃主張困住鄭國,待楚國前來救援鄭國的時侯聯軍打敗楚軍後再講和收穫更大。但聯軍認為講和後退兵楚國會來攻打鄭國,待他們兩敗俱傷的時侯聯軍很容易就能打敗楚軍。於是晉軍代表和鄭國代表簽訂了盟約,鄭國的卿士公子騑參加了盟誓。晉軍代表讀完盟約後說:鄭國今後若不聽從晉國便會遭到上天的懲罰。公子騑聽後馬上說道:鄭國夾在兩個大國之間,今後我們肯定服從大國,如果大國侵略鄭國也會遭到上天的懲罰。果然在結盟後楚國為了此事向鄭國問罪來了,眼見楚軍一步步逼近,鄭國上下十分緊張,這時公子騑建議跟楚國議和結盟,有的大臣認為剛跟晉國結盟,口血未乾如何能違背盟約呢?公子騑解釋道:我們在跟晉國結盟的時侯我說服從大國,楚國是大國當然也可以結盟呀。大家覺得有道理便又派出使者跟楚國講和,定立了盟約。楚軍這才退兵回營。

語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剛訂盟約就毀約,多用來指口頭訂立盟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