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諸已

反求諸己戰國孟子用語。指反躬自責,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反省。《孟子·公孫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認為踐履道德好比射箭,如果沒有得到預期目的,就應反躬自責,檢查自己的動機和行為是否端正。“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敬,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婦之。”(《孟子·離婁上》)只要自己的行為、動機端正,自會得到天下人的歸順和擁戴。與孔子的“內自省”、“內自訟”相一致,都是道德修養的一種方法和途徑。後世又有“躬自厚而薄責於外”,“自責以備”而不“責人以備”,“責己嚴,責人寬”之說,皆與“反求諸己”義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