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手擰拉弧圈

反手擰拉弧圈

反手寧拉 弧圈技術講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手寧拉弧圈技術
1. 擊球前: 前臂自然內曲,手腕內曲,內轉. 拍頭向下, 球拍近乎垂直於球檯而拍面平行於身體. 2. 擊球後: 拍頭向前(上), 而拍面近乎平行於球檯台面(球拍反手面向下). 大臂, 前臂, 手腕和球拍幾乎成一條直線. 3. 擊球過程: 從擊球前和擊球後的球拍變動可以看出, 在此過程中手腕外轉180°左右, 外展90°左右. 也就是說反手台內小弧圈是由手腕外傳和外展的組合再帶動小臂來完成的. 其中外傳的成色很重(一般拉弧圈只轉動90°左右)說明了摩擦的成分較大. 另外, 我們一般說的"擰"的動作其實就是手腕的轉動, 在拉反手台內小弧圈時,外傳大於外展, 說"擰"還是挺形像的. 只是不要忘了還有外展這一重要發力機制. 4.觸球角度: 球的中線偏左大約45°. 一, 對於純下璇, 可以起到避轉的作用. 二, 其角度的大小決定了球落對方球檯後側拐程度的大小. 5.觸球部位: 從中部偏下到中部, 中部偏上, 到偏上部都為可能擊球部位, 要依來球的旋轉而定. 因此可以說反手台內小弧圈不僅可以對付下璇球,也可以對付不轉球和上旋球. 6.發力機制: 反手台內小弧圈是靠強烈的摩擦克服來球的旋轉將球帶起並製造側拐的.可見發力極為重要. 總體來講台內小弧圈是"抖動"發力式. 右腿向前(右手握拍), 身體前傾, 用抖動發力使手腕的外轉和外展一氣哈成, 看似動作較小, 其實瞬間力量很大以產生足夠的力量摩擦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