叄

三的大寫形式,一般用於錢財記賬方面,如叄佰元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叄
  • 拼音:sān
  • 部首:厶
  • 部外筆畫:6
  • 總筆畫數:8
  • 注音:ㄙㄢ
  • 鄭碼:ZSGC
  • 五筆86:CDDF
  • 倉頡:IKMMM
  • 五筆98:CDDF
  • 四角號碼:23101
  •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3C1
  • 筆順編號:54134111
漢字釋義,基本字義,詳細字義,方言集匯,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音韻集匯,上古音系,廣韻,蒙古字韻,中原音韻,洪武正韻牋,分韻撮要,

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三”的大寫。同弎。

詳細字義

〈數〉
大都不過叄國之一。——《左傳·隱公元年》。註:“三分國城之一。”
“叄”字的字源演變“叄”字的字源演變
叄伍以變。——《易·繫辭上》。疏:“叄,三也。”
志以發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參以定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註:“志言行三者具,而後身安存。”
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叄。——《荀子·天論》。註:“人能治在時地財而用之,則是叄於天地。”
叄天地而獨立兮。——《漢書·楊雄傳上》。師古曰:“叄之言三也。”

方言集匯

◎粵語:saam1
“叄”字的字形對比“叄”字的字形對比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sam1 【客英字典】 sam1 【寶安腔】sam1 【梅州腔】 sam1 【海陸豐腔】 sam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一部】 三·康熙筆畫:3 ·部外筆畫:2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為眾,女三為粲,獸三為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刑法志》秦造參夷之誅。與三同。
又《韻補》葉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葉今。叄。

說文解字

【卷一】【三部】三
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凡三之屬皆從三。弎,古文三從弋。穌甘切 文一 重一

說文解字注

(三)數名。天地人之道也。陳煥曰。數者、易數也。三兼陰陽之數言。一下曰道立於一。二下曰地之數。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釋三之義。下釋三之形。故以於文二字別言之。於文一耦二為三。成數也。此依韻㑹所引。韻㑹多據鍇本。今鍇本又非舊矣。耦、各本作偶。今正。二下曰從一耦一。以一儷一也。此曰一耦二為三。以一儷二也。今又皆脫一字。三畫而三才之道在焉。故謂之成數。又字下曰。手之列多、略不過三。凡三之屬皆從三。穌甘切。古音在七部。
(弎)古文三。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重定向至“三”)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suːm
suːms

廣韻

字頭(重定向至“三”)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蘇甘
平聲
一等
開口
下平二十三談
sɑm
sɑm
sɑm
sɑm
sɑm
sɑm
sam
san1
sam
sam
數名又漢複姓五氏三閭氏三閭大夫屈原之後也沛上計三烏群三烏大夫之後也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後單姓州蜀志有三丘務蘇甘切五
蘇暫
去聲
一等
開口
去五十四闞
sɑm
sɑm
sɑm
sɑm
sɑm
sɑm
sam
san4
samh
samm
三思蘇暫切又蘇甘切一

蒙古字韻

字頭(重定向至“三”)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ꡛꡏ
sam
sam
平聲
ꡛꡏ
sam
sam
去聲

中原音韻

字頭(重定向至“三”)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監鹹開
監鹹
陰平
開口呼
sam
監鹹開
監鹹
去聲
開口呼
sam

洪武正韻牋

字頭(重定向至“三”)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倉含
二十一覃
平聲
蘇監
二十一覃
平聲
息暫
二十一勘
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重定向至“叄”)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二十四緘減鑒甲
陰平
同上(數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