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矣行

《去矣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於杜甫任右率府胄曹參軍以後不久。杜甫最初還以為:“率府且逍遙”,此時方感到在許多王侯中間做這個小八品官實在不是滋味,所以想走之大吉。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點評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去矣行
君不見鞲上鷹,一飽即飛掣⑴!
焉能作堂上燕,銜泥附炎熱⑵。
野人曠盪無靦顏,豈可久在王侯間⑶。
未試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藍田山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杜甫多以鷹擬人或自擬,這裡也是自比。鞲,放鷹人所著的臂衣。飛掣,猶飛去。
⑵燕,比喻小人。
⑶二語諷刺官僚。靦音忝。靦顏,猶厚顏。
⑷十分討厭那班王侯,但不作這官兒,生活又成問題,所以有一試“餐玉法”的無聊想法。《魏書》卷三十三:“李預居長安,每羨古人餐玉之法,乃採訪藍田,躬往攻掘,得大小百餘,預乃椎七十枚為屑,日服食之。”藍田,山名,在長安東南三十里,出玉。

白話譯文

先生,你不見那放鷹人臂套上的鷹, 一旦吃飽後就迅速飛去。
怎么能作那廳堂上的燕子, 只知銜泥為自己築巢去依附時貴的權勢之家。
我這個人生性心胸開闊不受約束,缺少一副厚臉皮, 怎么可以久處在王侯權貴之中呢?
我沒有嘗試過從盛物的袋子裡取出美玉而服食之的方法,明天暫且進入藍田山去試一試吧。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杜甫任右率府胄曹參軍以後不久所作。杜甫“在率府,數上賦頌,不蒙採錄。欲辭職去,作《去矣行》”。

點評鑑賞

杜臆》:
“曠盪無靦顏”,此公向道本色。讀此詩何等氣岸!窮益堅,老益壯,此公有焉。
杜詩詳註》:
鮑欽止曰:天寶十四載,公在率府,因欲辭職,作《去矣行》。
杜詩鏡銓》:
王阮亭曰:胸次海闊天空。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