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良玉

厲良玉

厲良玉(1865年~1940年),字韞山,別署樊榭後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官員,晚清著名篆刻家、書畫家,西泠印社創立發起人之一,所作百壽圖享譽海內外。著有毛筆雙鉤四冊《文秘閣》、《種榆仙館印譜》、《補羅迦室印譜》、《古今印存》等。厲良玉是清代文豪厲鶚之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厲良玉
  • 外文名:Li Liangy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865年
  • 逝世日期:1940年
  • 職業:清朝官員、篆刻家
  • 主要成就:晚清篆刻書畫大家
    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
  • 代表作品:《百壽圖》等
  • 別稱:樊榭後人
  • 字號:字韞山,又作蘊山、蘊珊、韻珊
  • 所處時代晚清
  • 兒子厲綏之厲爾康厲麟似
  • 孫子女厲聲教厲矞華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史籍記載,軼事典故,貽書聽松,克勤克儉,白頭玉碎,家族成員,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據《廣印人傳》與《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載,厲良玉,[清](一八六五至一九四零),字韞山,又作蘊山、蘊珊、韻珊,別署樊榭後人,杭州人。清諸生,鄉試三蘆不售。性耿直和易,風度瀟灑。曾游溫、處兩州知府文幕,因其地產青田佳石,遂從事篆刻,追摹秦、漢,兼擅南北兩派。章法勻正,刀法峭拔,尤喜刻楷書長跋。所作百壽圖著名於時。卒年七十六。
據《中國美術》雜誌、《杭州日報》等載,光緒三十年(1904年),厲良玉與吳隱丁仁王福庵葉為銘等創設西泠印社西湖孤山
1940年,厲良玉因數代家傳的書畫珍品和集聚自己畢生心血的金石篆刻作品在戰亂中被搶掠殆盡,錐心刺骨,悲憤至極,突發腦溢血,在上海法租界內的茂名南路寓所溘然長逝,享年七十六歲。

主要成就

作為中國書畫史上的名家,厲良玉的生平事跡廣泛載於各類美術經典文獻、藝術辭書等,分別被《廣印人傳》、《姜丹書稿》、《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中國書畫藝術辭典》、《浙江書畫名家錄》、《浙江古今人物大辭典》、《中國古代名人錄》、《中華名人庫》、《宋元明清印事編年(下)》、《篆刻年曆1051-1911》等收錄。
厲良玉篆刻作品厲良玉篆刻作品
厲良玉曾參與創辦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學術社團西泠印社,是該社的創立發起人之一,也是西泠印社最早的一批社員。他所作的百壽圖享譽海內外,被世界各地藏家所爭相收藏。
世代書香的學問浸淫和善本珍藏的品味陶養,令厲良玉年紀輕輕即已先成為了一名浩博淵雅的鑑賞家。

人物評價

《論厲良玉書家》中對厲良玉評價曰:“性耿直腸風度好,篆刻青田佳石妙。南北兩派專數年,所作百壽筆底老。”
顧印愚贈厲良玉對聯顧印愚贈厲良玉對聯
知名文化學者厲振羽以兩首藏頭七絕對厲良玉進行了評述,曰:“良辰美景渾如夢,玉碎徒留鬢滿霜。金闕荒涼空餘恨,石殷碧血渡扶桑。留燕青青箭道桑,貽書脈脈古香堂。後園曲徑聽松回,世上難得滿庭芳。”
晚清著名詩人、書畫家顧印愚曾書對聯贈厲良玉,曰:“酒後劇譚猶激烈,花前歸思自飛翻。”款識為“舊集東坡句書寄韞山仁弟同年清賞。光緒戊戍初夏,涿州客舍,時過涿訪心莊也。兄顧印愚所持並記。”該對聯1982年被鑑定為國家三級文物。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評價厲良玉為“融合皖浙兩派的大師級人物”。
中國網:厲良玉先生是清末的一位重要的金石學家和篆刻大師。作為近代金石文化發展歷程中的集大成者之一,他未及完成畢集其一生心血的印譜,即悄然離去,對於金石印學的傳承和發展,以及後世研究者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損失。厲良玉先生晚年的悲慘遭遇,以及他那些本應作為文人雅士的案頭清供或進入博物館以供國民品賞的金石作品的不幸遭遇,從不同角度折射了抗戰時期整箇中華民族的深重苦難。

史籍記載

《廣印人傳》《廣印人傳》
《廣印人傳》
《姜丹書稿》
《宋元明清印事編年(下)》
《篆刻年曆1051-1911》

軼事典故

貽書聽松

晚年的厲良玉在家中素日寂靜無聲,生活中家人很少聽見他講話。厲良玉生活十分規律有序。每日,他黎明即起,穿著竹布長衫,經外園小徑,越過萬松嶺的山道,直走到長橋柳浪聞鶯一帶的西湖邊上,再走回來。這樣一段長距離的晨間散步之後,他往往獨自在“敬修堂”用早粥,用畢就走到遍地成排放滿一行行印石的“古香堂”左翼,即他的書房,開始自己一天的工作。
晚年的厲良玉先生晚年的厲良玉先生
他或是坐在周圍擺滿印石的書桌旁,靜心讀書;或是潛心設計他的印章篆刻稿樣,反覆篆寫;或是佇立在青石砌成的前庭邊的立几旁,打磨印石或刀具;有時還用他購來的硃砂和夫人自製的絲綿棉絮等材料親自配製他理想的印泥。他認為自製的印泥更為鮮艷持久。如今備受藏家寶愛的一幅幅百壽圖,便都是如此這般,由厲良玉先生獨自一人在古香堂內裁紙、排印、沾印泥、施印,最後再審定而完成的,是他深厚修養,精湛技藝和嚴謹態度的珍貴結晶。
除了終日孜孜不倦於學問和篆刻,偶爾,厲良玉也會到園內一角,給他手植的牡丹和金橘澆水施肥,享受片刻閒暇。

克勤克儉

晚年的厲良玉平時生活十分儉樸。他很少參與全家的用膳,飲食相當簡單,常親自用一個小小的瓦罐來燒煮。每逢傍晚時分,他便到自家菜園裡挖兩棵翠綠的嫩油菜,自己洗切後,放入用他在家中收藏起來的火腿皮煨制的湯,作為一道唯一的菜餚,獨自下飯吃。食物如此簡素,他卻每每還在餐後自贊好吃,真是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
實際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前,厲良玉收入尚可,但他生活卻十分簡樸,穿的襪子都是夫人親手用白布縫製的,日常衣物不過是一雙布鞋或套鞋,幾件長衫而已。他自己節儉,待人卻十分大方。他給自己訂立標準,每月自己個人的開銷不得超過四個銀元,給家裡的傭人都是每月兩個銀元,且對他們十分寬厚。當時一個銀元可以買一百斤大米。而他給自己一個孫子買書就用掉五個銀元。可見其舐犢情深及對子孫教育的重視。
厲良玉在生活上克勤克儉,但在蒐集印石等與金石研究有關的投入方面卻毫不吝惜。他在《百壽圖印譜自序》中提到,自己利用游幕外阜的機會,在當地大量購買了物美價廉,品種繁多的青田石等優質石材,用於創作篆刻作品。這大概是他自己一生中唯一一個比較費錢的開銷了。厲良玉就這樣無欲無求,終年孜孜於金石研究與篆刻。

白頭玉碎

隨著日寇鐵騎逼近杭州,厲良玉安寧平靜的生活,從此一去不返了。1937年11月5日,日軍在杭州灣北岸登入,12月24日,杭州淪陷。日軍入城後,屠殺杭州市區平民4000多人,血流成河。厲良玉不得不舉家倉皇逃難,以避兵火,幸有其三子厲家禎隨侍護送,輾轉經溫州海路,最後避居上海英美租界的四子厲麟似家中,方才得以安身。一家人雖然性命得脫,然而,杭州厲家老宅,卻因日軍入侵,慘遭燒殺劫掠,歷代收藏的名家法帖,繪畫珍本,以及匯聚了厲良玉先生一生心血的金石篆刻作品,全部被洗劫一空,蕩然無存。厲家老宅,自此衰落。
厲良玉刻青田石印章厲良玉刻青田石印章
聞此噩耗,年逾七旬的厲良玉肝腸寸斷。他因為數代家傳的書畫珍品和集聚自己畢生心血的金石篆刻作品在戰亂中被搶掠殆盡,錐心刺骨,悲憤至極,於1940年春季的一天,突發腦溢血,在上海法租界內的茂名南路寓所溘然長逝。

家族成員

厲良玉是清代文豪、浙西詞派代表人物厲鶚之後。
清代文豪厲鶚清代文豪厲鶚
厲良玉的父親為清代舉人。他的長子、次子和季子分別是中國近現代名醫厲綏之,民國高級將領厲爾康和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厲麟似半子是民國第一批將軍軍銜授予者施承志;孫子是當代著名外交家厲聲教;孫女是中國兒科醫學開拓者厲矞華
厲良玉出身於杭州厲家,其家族一直沿襲著嚴格正統的輩字傳統,清代立有“得申自齊良,家聲振景陽”十個字輩。厲良玉即是“良”字輩,字韞山,別署樊榭後人(厲鶚號樊榭)。自清代至今,杭州厲家一直作為樊榭後人,一代又一代薪火相傳,在保存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方面,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厲良玉的祖父厲自治是杭州厲家文化的重要奠基者,對厲良玉有著很深的影響。厲自治平生收藏書畫十分豐富,其中不僅有歷代狀元書寫的對聯和文幅,還有明代畫家仇英的山水作品等珍品。厲自治因在雨中走上箭道附近當年中河上的上倉橋跌傷而逝,享年九十六歲。
據史料載,厲良玉的先祖為周朝開國名相姜子牙

個人作品

據厲良玉之孫、外交家厲聲教透露,大量厲良玉的作品今已流散於日本。日軍1937年12月占領杭州後,大肆搜刮厲良玉的作品,並將其悉數運往了日本,以至於其生平創作作品雖多,但現留存於國內收藏市場上的數量卻很有限。又據《浙江書畫名家錄》載,厲良玉生平所拓印存甚富,作品流傳頗多,但散佚於抗戰期間。
厲良玉摹《雙鉤集古印萃》等厲良玉摹《雙鉤集古印萃》等
作為書法家,厲良玉著有毛筆雙鉤四冊《文秘閣》(庚戌(1910)夏月)、《種榆仙館印譜》(乙卯(1915)仲春)、《補羅迦室印譜》(丁未(1907)冬月)、《古今印存》(戊午(1918)冬月)等。
厲良玉還摹有《雙鉤集古印萃》、《雙鉤名人印存》等作品。《雙鉤集古印萃》為厲良玉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秋所作。是譜摹古人印存六百二十三方,每頁摹印一至九方,內收漁洋山人印、項子京印、翁方綱印等前人印記。《雙鉤名人印存》為厲良玉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夏所作。是譜為厲韞山早期所摹,收名人印存五百八十二方,每頁摹印一至十一方,內收孫承澤北平孫氏硯山齋圖書印、董其昌印、曾國藩印等諸多名人印存,藏家當寳之。
厲良玉刻青田石閒章二方厲良玉刻青田石閒章二方
篆刻作品《青田石閒章二方》為厲良玉1918年所作。印文一為“花酒藏風雅”,印文二為“謝跡人寰屏除俗慮”。邊款一原文為:“余性好吉金樂石,恬淡寡營,屏除俗慮。於居室外有小軒焉,園中樹石參差,廣羅奇石,多種名花。每有嘉賓坐花醉月,或弄柔翰,或橅古印,藏修息遊行於其間,不願聞塵俗事。雖不敢自謂風雅,而放翁之花,劉伶之酒,米芾之石……”;邊款二原文為:“塵寰寄跡,俗慮擾心,超出其間者能有幾人哉?余友孔君子香自泰山歸,極道天門之勝境。峰巒競秀,嚴壑爭奇,千狀萬態,目不暇給。余聆其言,恨不能同登遊覽以結山水之緣,遂煙霞之癖耳。甚矣!名利之累人而欲謝紅塵追仙跡捐俗務屏世慮不亦難乎?我亦自嘲未能免俗耳。”
《厲良玉刻印金石百壽印屏》:此四條屏鈐拓長壽印文共百方,初為厲良玉為其祖父九十大壽所作。後又拓成此四軸以贈常雲湄。識文:憶甲辰歲,家大父九秩,開筵重闈祝嘏。玉歡承燕侍,學愧蟲雕,曾作是圖懸之椿庭以代萊舞。光陰易逝,忽忽二十餘年。近友人每見而愛之,拓此以公同好,非敢期壽世耳。爰志數言,奉貽雲湄先生清賞並乞教正。中華民國二十年春,泉唐厲良玉識於壽椿堂。鈐印:泉塘厲良玉字韞山作(白)樊榭後人(朱)。
厲良玉先生《百壽圖印譜自序
厲良玉先生刻印金石百壽印屏厲良玉先生刻印金石百壽印屏
良玉幼承祖訓,不自暇逸。佔畢劬余,留意金石。齒稍長,游幕括蒼印石之區,價廉而種夥,得悉採收,而肆意鐫刻。爾時學雖蠠,復識未擴、趣未博也。永嘉葉墨卿鴻翰,以鐵筆名。當時玉適應呂少良別駕聘至甌,與之遇為忘年交,盡發其藏庋而鑽研之。於篆籀之源流、諸家之宗派,稍稍窺見管豹矣。
二弟輔臣亦客甌,啟玉曰,昔袁簡齋太史稱湯老人,年百有卌。曾於純廟南巡仰邀宸翰,以“古□□庋”四字旌其門。朱紫雲先生為輯壽言,刻石章符其壽數。吾家大父壽臻六耆,兄盍亦刻畫金石、集百壽已為遐齡祝乎?
玉韙其言,以館課鮮暇,未能猝償之。
□□□歲庚子,呂公量移定海,玉偕之來,乃獲遴石百方,圓長方橢,各隨形質,以成章法。博稽往籍,上窺贏劉,下迄今茲。亹亹奏刀,寒暑再歷,始蕆事,厘為兩冊。自維蟲技,奚之當萬家一粲。然藉此以志斗庭之慶,當萊衣之舞,博重闈之歡,且以紀熙朝人瑞焉。亦或不為當世鍥家所擯乎?
光緒廿有八年,歲在壬寅,百花生日,泉唐厲良玉志於定海庁署之雙桂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