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陰證

厥陰病證,中醫病證名。是傷寒病發展到較後階段,出現陰陽對峙、寒熱錯雜、厥熱勝復等為特點的證候概括。厥陰為六經之末,故厥陰病多由他經傳變而成,常見於傷寒病變末期病情出現生死轉機的階段。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證候分析,臨床表現,常見證型,轉歸,

病因

一、傳經
1.少陽病傳來。
2.少陰寒化證轉來。
二、直中:一病即見厥陰症候。(較少見)

病機

凡厥,泛指許多厥症,不是單指寒厥、熱厥,他如蛔厥、痰厥、水厥、冷結關元之厥等都包括在內。這許多厥症,成因儘管各別,但其病機總不外乎陰陽氣不相順接。

辨證要點

以胃熱腸寒,寒熱交錯為辨證要點。

證候分析

此處所述為上熱下寒的症狀。上熱,為胃中有熱,表現為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下寒,為腸中有寒,表現為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邪入厥陰,厥熱上逆,上沖胃脘,則自覺氣上撞心,心中疼熱;胃熱消爍津液,則消渴飲水不止。另一方面,雖胃熱而知飢,但腸中有寒,寒郁而食之不化,故不欲食;若勉強進食,則必引起胃氣上逆而致嘔吐,若內有蛔蟲者,常可因嘔逆之劇烈而引發吐蛔。

臨床表現

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

常見證型

1、上熱下寒證
臨床表現: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為上熱證;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為下寒證。
治法:溫胃安蛔止痛。
方劑:烏梅丸。
2、厥熱勝復證
臨床表現:為四肢厥逆與發熱交錯出現。
3、厥逆證
臨床表現:四肢厥冷,輕者不過腕踝,重者可越過肘膝。
治法:厥應下之。
方劑:承氣湯、白虎湯。
4、下利吐噦證
臨床表現:熱利下重為濕熱下利;下利譫語為實熱下利;下利清谷為虛寒下利。乾嘔、吐涎沫、頭痛為寒飲嘔吐;嘔而發熱為發熱嘔吐;噦而腹滿為里實噦逆。
治法:破陰回陽,通達內外。
方劑:通脈四逆湯加減。

轉歸

1、陰陽相對平衡,向愈。
2、陽復不及寒厥、蛔厥。
3、陽復太過致喉痹、便膿血、熱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