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膽管結石

原發性膽管結石是指原發於肝內的外膽管內有結石病,是最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結石阻塞膽管引起膽汁淤滯,繼發細菌感染而導致急性膽管炎發生。

基本介紹

  • 別稱:原發性膽管結石
  • 多發群體:華南和東南沿海地區
  • 常見發病部位:外膽管
  • 常見病因:膽道寄生蟲感染和復發性膽管炎
  • 常見症狀:右上腹絞痛,發冷發熱
  • 傳染性:無
  • 傳播途徑:無
臨床表現,發病機理,

臨床表現

膽管反覆炎症可造成局部管壁增厚或疤痕性狹窄,而膽管炎症和狹窄又可以促進結石形成。膽管狹窄近端被動擴張,內壓增高。臨床上病人常出現右上腹絞痛,發冷發熱,黃疸稱之為夏科(charcot)三聯征。感染嚴重可出現休克和精神異常(Reynolds五聯征),症狀反覆久之出現膽汁性肝硬化,繼而出現門靜脈高壓症。
膽石症是我國常見病,國人發病率約在10%左右,根據全國膽石調查,原發性膽管結石有下降趨勢,我國的華南和東南沿海地區原發性膽管結石發病率高,尤其農村地區,該病的發生與膽道蛔蟲、膽道感染及膽道梗阻有關。近幾年對該病的治療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包括中西醫結合排石,內窺鏡切開取石等,但直至今天,外科手術仍是該病主要治療手段。

發病機理

感染是導致結石形成的首要因素,感染的原因常見的是膽道寄生蟲感染和復發性膽管炎,差不多所有的肝內膽管結石病病人的膽汁培養均可檢出細菌;感染細菌主要是來源於腸道,常見的細菌是大腸桿菌及厭氧菌。大腸菌屬和一些厭氧菌感染時產生的B-葡萄糖醛酸苷酶和在膽道感染時產生內生性葡萄糖醛酸苷酶,能使結合型膽紅素水解生成游離膽紅素而沉著。
膽汁滯留是肝內膽管結石形成必要條件,只有在膽汁滯留的條件下,膽汁中的成分才能沉積並形成結石。引起膽汁滯留有膽道炎性狹窄和膽道畸形;在梗阻的遠端膽管內壓力升高,膽管擴張,膽流緩慢,有利於結石的形成。
此外,膽汁中的粘蛋白、酸性粘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質,炎性滲出物,脫落的上皮細胞、細菌、寄生蟲、膽汁中的金屬離子等,均參與結石的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