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接口

原生串列硬碟是指接口速率為150MB/s,支持命令佇列、具有超集功能、採用真正SATA的控制器,而不是通過橋接晶片將並行信號轉換為串列信號,真正的原生串列硬碟還是極少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生接口
  • 性質:接口
  • 速率為:150MB/s
  • 原生:Native
原生(Native)與橋接(Bridge)的定義,連線方式,區別原生和橋接硬碟,原生與橋接的例子,

原生(Native)與橋接(Bridge)的定義

SATA雖然在軟體上完全兼容PATA,但是底層是無法直接兼容的,然可以使用原有的PATA控制器,再藉助於信號轉接器或稱橋接(Bridge)晶片的方式來實現,但由於必須經歷額外的信號轉換處理過程而影響到實際的傳輸效率。如果能直接使用原生(Native)的方式,使用SATA控制器,那么理論上說,實際的傳輸效率將得到提高。
而橋接則是大部分串列硬碟的採用方案,其主要含義是指將並行ATA的數據流轉換為串列數據流,與此同時還要進行指令的轉換等工作。目前為止,只有希捷宣稱自己的串列產品是原生串列硬碟。其餘各家大多都是採用在硬碟上使用一個橋接晶片,配合原有PATA硬碟上的主控晶片進行串並數據的轉換的方案。

連線方式

SATA硬碟和主機板之間的連線方式有3種,主要有南橋晶片和SATA硬碟控制器硬碟相連線,SATA硬碟通過橋接晶片與SATA硬碟控制器連線,還有一種就是我們最常見的南橋晶片中包含了SATA控制器,然後SATA硬碟橋接晶片與SATA連線,最後一種是早期SATA硬碟採用的連線方式,南橋晶片通過並行ATA控制器,再通過橋接晶片與SATA硬碟的並行晶片連線,最後連線到SAT的硬碟上。
由於並行接口存在的歷史過長,許多設備如主機板還是以並行ATA支持為主,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並行接口都換為串列接口,為了代替現有的並行接口,廠家採取了一個並行向串列過渡的方法,那就是在加橋接晶片,常見的是Marvell 80i8030晶片,這把並行數據轉為串列數據。這顆晶片在SATA硬碟和早期的SATA主機板、SATA控制卡上很常見。其主要的缺陷是對串列ATA的速度影響非常大, 峰值也只能達到70MB/s~80MB/s的傳輸速率,只能達到150MB/s的頻寬的一半。盤性能上不僅不如原生串列硬碟,由於使用了橋接的方式,可能還不如並行硬碟。

區別原生和橋接硬碟

區別原生和橋接就是看硬碟是否有Marvell 80i8030橋接晶片
市場中銷售的希捷V、西部數據Raptor360GD和邁拓金鑽九代串列硬碟都是採用橋接的SATA非原生硬碟,其標誌為在硬碟的背面電路板上能找到Marvell 80i8030橋接晶片,而真正的原生硬碟如希捷的7200.7 Plus硬碟,採用LSI LOGIC晶片,無需經過橋接和串列到並行數據的轉化,可以發揮SATA硬碟的真正優勢。

原生與橋接的例子

橋接就是指本來是PCIE顯示卡的走線設計,通過一個橋接晶片,把它變成AGP顯示卡的電路走線,然後接口設計成AGP,比如說6600GT這個當年很經典的PCIE顯示卡, 為了滿足一些老平台AGP用戶的升級要求,就用橋接晶片生產了一些AGP接口的。
原生就是設計核心和公版的時候,就設計成AGP的走線。 比如R480核心的X850是PCIE接口的,R481核心的X850,就是直接生產成AGP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