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學(1929—1952)

原子核物理學(1929—1952)

《原子核物理學(1929—1952)》是2012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E·呂丁格爾、R·派爾斯。

基本介紹

  • 書名:原子核物理學(1929—1952)
  • 作者:E·呂丁格爾、R·派爾斯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179550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尼耳斯·玻爾集:第9卷·原子核物理學(1929-1952)》是20世紀偉大的丹麥物理學家尼耳斯·玻爾所有已知著作的合集。在1962年玻爾逝世之後即開始籌劃編纂,至21世紀初才告竣工。中文版全書十二卷的翻譯工作,由國內著名的玻爾與量子物理學研究專家戈革先生以極大的毅力與氣魄一身任之,前十卷曾在科學出版社等處出版,後兩卷則是首次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中國讀者面前。
《尼耳斯·玻爾集:第9卷·原子核物理學(1929-1952)》收錄作者1929至1952年間關於原子物理學的討論文章。分“和核物理有關的論文及稿件”、“通信選(1929—1949)”兩編。各編前都有知名學者撰寫的關於作者該期研究情況的引言。

圖書目錄

譯者說明
第九卷前言
目錄
期刊名稱縮寫表
名詞縮寫表
致謝辭(中譯本從略)
第一編 和核物理學有關的論文及稿件
引言
1.核成分和能量守恆
2.中子俘獲和核的構造
3.複合核.鞏固和套用
4.核光效應和連續能域
5.裂變
6.關於核模型的新思想
I.β射線譜和能量守恆
Ⅱ.化學和原子構造的量子理論
Ⅲ.原子穩定性和守恆定律
Ⅳ.論中子的性質[1]
V.論中子的性質[2](摘要)
Ⅵ.電子和質子
Ⅶ.論電子理論中的對應方法
Ⅷ.在1933年第七屆索爾威會議上的討論發言
Ⅸ.核構造和中子俘獲
X.原子核的性質和構造(摘要)
Ⅺ.中子俘獲和核構造[1]
Ⅻ.中子俘獲和核構造[2]
Ⅻ.原子核的性質
Ⅻ.慢中子的選擇俘獲
Xv.論α射線引起的鋁的蛻變
XⅥ.原子核的激發和輻射
XVⅡ.原子核中的自旋交換
XVII.論由質子撞擊引起的鋰的嬗變
Ⅻ.原子核的嬗變
XX.論原子核的嬗變
XXⅡ.論由物質粒子撞擊引起的原子核的嬗變
XXⅢ.核力學[1]
XXⅢ.核力學[2]
XXIV.關於(n,2n)反應的未發表的筆記
xxV.論核反應(摘要)
XXⅥ.核的激發和同質異能態
XXⅧ.核光效應
XXVIII.作用量子和原子核
XⅫX.核光效應中的共振
XXX.核物理學報告會開幕詞(摘要)
XXXII.原子核的反應(摘要)
XXXXIII.重核的蛻變[1]
XXXIII.鈾蛻變和釷蛻變中的共振和核裂變現象
XXXIV.關於裂變的總結
XXXV.重核在β射線發射後的剩餘激發
XXXXVI.核裂變的機制[1]
XXXXVII.核裂變的機制[2]
XXXVIII.連續能域中的核反應
XXXIX.核裂變的鏈式反應
XL.鏷的裂變[1]
XLI.鏷的裂變[2]
XLⅡ.原子核裂變的理論解釋[1]
ⅪⅡ.原子核裂變的理論解釋[2](摘要)
ⅪⅣ.原子核嬗變的晚近考察
ⅫV.論裂變碎片的統計分布
ⅪM.核裂變中的逐次轉變
Ⅺ.重核的蛻變[2](摘要)
Ⅺ.氘核引發裂變的機制
ⅪⅨ.論原子核的嬗變(摘要)
L.論原子核嬗變的機制.II.複合態之連續能域中的過程[1]
Ⅱ.論原子核嬗變的機制.II.複合態之連續能域中的過程[2]
Ⅲ.關於原子構造和核構造的試評述
皿.在1952年6月3_-17日哥本哈根國際物理學會議上的討論
發言
第二編 通信選(1929—1949)
引言
所收信件的目錄
通信正文
漢斯·A·貝忒
菲力克斯·布勞赫
馬科斯·戴耳布呂克
保羅·A·M·狄喇克
恩利科·費米
喇耳夫·H·否勒
奧托·羅伯特·弗瑞什
喬治·伽莫夫
沃爾納·海森伯
理論物理學研究所
雅科布·克瑞斯先·雅科布森
弗雷德列克·及伊倫·約里奧-居里
奧斯卡·克萊恩
亨德瑞克·A·克喇摩斯
約翰·庫達
沃爾夫岡·泡利
魯道耳夫·派爾斯
埃貝·喇斯姆森
雷昂·羅森菲耳德
歐內斯特·盧瑟福
比約倫·特魯姆培
約翰·A·惠勒
尼耳斯·玻爾文獻館所藏有關稿本簡目
引言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