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儀器及套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儀器及套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儀器及套用 》是科學出版社發行部 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儀器及套用
  • 作者:李昌厚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發行部
  • 出版時間:2006-6-1
基本信息,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儀器及套用
ISBN:703017200
作者:李昌厚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發行部
定價:38
頁數:264
出版日期:2006-6-1
版次: 1
開本:16開
包裝:精裝

簡介

本書從儀器學的角度介紹並討論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儀器的結構組成,深入討論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主要技術指標及其測試方法。作者從實際套用的角度,全面、詳細介紹了如何評價和挑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儀器、如何選擇最佳分析測試條件、影響分析測試準確度的主要因素,同時介紹了儀器在各行業的套用以及儀器的維護與維修。本書通俗易懂,適用性強,特別注重實踐,很少有枯燥的純理論介紹和繁瑣的公式推導。本書可供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工礦企業中從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和各類分析儀器設計、製造、維修以及分析測試工作的廣大科技人員閱讀。

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儀器的發展簡史及最新進展
1.1.1 發展簡史
1.1.2 最新進展
1.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套用的發展概況及最新進展
1.2.1 發展概況
1.2.2 最新進展
主要參考文獻
第2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礎理論
2.1 原子的量子狀態和原子能級
2.1.1 原子的量子狀態
2.1.2 原子的能級圖
2.1.3 原子吸收的光譜特性
2.1.4 原子能級的波爾茨曼分布
2.2 原子吸收的譜線寬度
2.2.1 都卜勒變寬
2.2.2 洛倫茨變寬
2.2.3 何爾特馬克變寬
2.2.4 斯達克效應變寬
2.2.5 塞曼效應變寬
2.2.6 超精細結構效應變寬
2.2.7 自吸效應變寬
2.3 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理論依據
2.3.1 原子吸收係數的表達式
2.3.2 原子吸收與原子濃度之間的關係
2.4 比耳定律
2.4.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基本原理
2.4.2 朗伯-比耳定律的數學表達式
2.4.3 比耳定律的適用性
2.5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中的幾個基本概念
2.5.1 光吸收的內涵
2.5.2 特徵吸收線
2.5.3 共振吸收線
2.5.4 靈敏線
2.5.5 吸收線
2.5.6 積分吸收
2.5.7 峰值吸收
2.5.8 靈敏度
2.5.9 檢出限
2.5.10 精密度
2.5.11 回收率
2.5.12 相關係數
2.5.13 標樣
2.5.14 積分時間
2.5.15 濾波係數
主要參考文獻
第3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基本結構
3.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分類
3.1.1根據結構分類
3.1.2 根據原子化方法分類
3.2 電光源系統
3.2.1 電光源系統的重要性
3.2.2 對電光源系統的要求
3.2.3光源的分類
3.3 電源及其分類
3.3.1 空心陰極燈電源
3.3.2 氘燈恆流電源
3.4 原子化器系統
3.4.1 火焰原子化器
3.4.2 石墨爐原子化器
3.4.3 氫化物發生器原子化器
3.4.4 其它類型的原子化器
3.5 扣背景系統
3.5.1 氘燈扣背景
3.5.2 塞曼扣背景
3.5.3 自吸收扣背景
3.5.4 其它方式扣背景
3.6 分光系統(單色器)
3.6.1 光柵
3.6.2 準直鏡
3.6.3 物鏡
3.6.4 入射狹縫和出射狹縫
3.6.5 單色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3.6.6 光柵單色器的類型
3.6.7 光柵單色器光路的排列
3.6.8 用於非平行光束的平面光柵單色器
3.6.9 雙單色器
3.7 光電轉換器系統
3.7.1光電倍增管
3.7.2 光電二極體陣列(PDA)
3.7.3 電荷耦合器件(CCD)
3.7.4 CM.S圖像感測器
3.8 放大器系統
3.8.1 前置放大器
3.8.2 主放大器
3.8.3 雙端輸入的對數放大器
3.9 數據處理、列印輸出系統
主要參考文獻
第4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技術指標及其測試方法
4.1 技術指標的分類
4.2 波長範圍
4.2.1 波長範圍的定義和重要性
4.2.2 波長範圍的測試方法
4.3 波長準確度
4.3.1 波長準確度的定義和重要性
4.3.2 波長準確度的測試方法
4.4 波長重複性
4.4.1 波長重複性的定義和重要性
4.4.2 波長重複性的測試方法
4.5 光譜頻寬
4.5.1 光譜頻寬的定義和重要性
4.5.2 光譜頻寬的測試方法
4.6 穩定性
4.6.1 穩定性的定義和重要性
4.6.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基線漂移的測試方法
4.7 邊緣能量
4.7.1 邊緣能量的定義和重要性
4.7.2 邊緣能量的測試方法
4.8 特徵濃度
4.8.1 特徵濃度的定義和重要性
4.8.2 特徵濃度的測試方法
4.9 檢出限
4.9.1 檢出限的定義和重要性
4.9.2 檢出限的測試方法
4.10 特徵量
4.10.1 特徵量的定義和重要性
4.10.2 特徵量的測試方法
4.11 吸噴量F和霧化率C
4.11.1 吸噴量
4.11.2 霧化率(又稱霧化效率)
4.12 精密度(RSD)
4.12.1 精密度的定義和重要性
4.12.2 精密度的測試方法和計算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第5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評價與挑選
5.1 進口儀器與國產儀器
5.2 適用性
5.2.1 適用性的原則
5.2.2 適用性的主要內容
5.3 可靠性
5.3.1 可靠性的定義和重要性
5.3.2 可靠性的判斷
5.3.3 性能技術指標的可靠性
5.3.4 功能技術指標的可靠性
5.4 智慧型性
5.4.1 智慧型性的定義
5.4.2 智慧型性的重要性
5.5 經濟性
5.5.1 經濟性的內容
5.5.2 經濟性的評估方法及其重要性
5.6 美學性
5.6.1 美學性的內容
5.6.2 美學性的重要性
5.7 工藝性
5.7.1 工藝性的內容
5.7.2 工藝性的重要性
主要參考文獻
第6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最佳分析條件的選擇
6.1 空心陰極燈類型的選擇
6.1.1 空心陰極燈選擇的原則
6.1.2 空心陰極燈的類型和特點
6.2 燈電流的選擇
6.2.1 燈電流選擇的重要性
6.2.2 燈電流選擇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6.3 光譜頻寬的選擇
6.3.l 光譜頻寬選擇的重要性
6.3.2 光譜頻寬選擇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6.4 分析線的選擇
6.4.1 穩定性
6.4.2 干擾度
6.4.3 吸收背景
6.4.4 共振線
6.5 光電倍增管負高壓(—HV)的選擇
6.5.1 空心陰極燈電流的大小
6.5,2 光譜頻寬的大小
6.5.3 儀器噪聲的大小
6.6 扣背景方法的選擇
6.6.1氘燈扣背景
6.6.2塞曼扣背景
6.6.3 自吸收扣背景
6.6.4 空白溶液曲線校正法扣背景
6.6.5 背景自動校正方法扣背景
6.7 燃氣和助燃氣體的選擇
6.7.1 常用的燃氣
6.7.2 常用的助燃氣
6.7.3 燃氣和助燃氣體的組合方法及適用範圍
6.8 火焰的選擇(以空氣-乙炔為例)
6.8.1 對火焰的基本要求
6.8.2 四種火焰狀態及其適用對象
6.9 乾燥溫度、灰化溫度、原子化溫度和淨化溫度的選擇
6.9.1 乾燥溫度及其選擇
6.9.2灰化溫度及其選擇
6.9.3 原子化溫度及其選擇
6.9.4 淨化溫度及其選擇
主要參考文獻
第7章 用好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幾個關鍵問題
7.1 調零問題
7.2 火焰的選擇
7.3 基體改進劑的選擇
7.4 有關溫度的選擇
7.5 升溫速度的選擇
7.6 幾個特別需要重視的問題
7.6.1 樣品的代表性
7.6.2 樣品的前處理與分離富集
7.6.3 測定條件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7.6.4 標準限量與稱量、定容、標準系列濃度範圍的關係
7.6.5 標準限量與標準系列濃度範圍的設定
7.6.6 關於濃度問題
7.6.7 樣品測定結果計算中常見的幾種情況
7.6.8 測定結果的判斷
主要參考文獻
第8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套用
8.1 在疾控系統中的套用
8.1.1 對食品、生活飲用水等測定的元素及標準方法
8.1.2 常用的分析方法
8.1.3 標準分析方法中的四種關鍵技術
8.1.4 標準分析方法中的一些重要問題
8.2 在食品、藥品檢驗中的套用
8.2.1 微量重金屬元素的危害及主要污染途徑
8.2.2 測定微量重金屬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8.3 在農業、環保系統中的套用
8.3.1 在農業系統中的套用
8.3.2 環境分析檢測中的套用
8.3.3 在海水及海產品分析檢測中的套用
8.4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中排除干擾的主要方法
8.4.1 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中的干擾因素及排除方法
8.4.2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中的干擾因素及排除方法
8.5 橫向加熱石墨爐對難熔難測高溫元素的測試
8.5.1 Cr的測試
8.5.2 Ba的測試
8.5.3 Pd的測試
8.5.4 Sr的測試
8.5.5 Ti的測試
主要參考文獻
第9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故障診斷、維修與維護
9.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對電源的要求
9.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對環境的要求
9.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日常保養與維護
9.4 空心陰極燈的維護與保養
9.5 常見故障診斷及排除方法
9.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印表機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1 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性能指標及其比較
附錄2 關於不確定度
附錄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計量檢定及有關問題
附錄4 銅標準溶液的配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