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南節

厚南節

布朗族的厚南節 又稱“桑刊節”、“宋坎節”。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舉行,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節日裡的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以迎接太陽。所以,人們把這個節日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現在,宋坎節的內容比過去有很多改變,除以往的傳統活動外,又增加了文娛節目的表演和體育比賽,更為人們所歡迎。布朗族,有人口82280人,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 縣的布朗山和西定、巴達、打洛 山區,其餘的散居在臨滄、思茅 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厚南節
  • 別名:桑刊節、宋坎節
  • 特點:布朗族盛大的年節
  • 日期: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
分布,經濟作物-茶,飲食奇俗,婚俗,“跳歌”與圓圈舞,

分布

布朗族地處海拔1500米至2300米的亞熱帶 山區,群山峻岭間密布著參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這裡雨量充沛、四季無霜,盛產桐油、香樟等經濟林木。布朗人以農業為主,種植旱稻、棉花與茶葉,其聚居地是馳 名中外的普洱茶原料產地之一。
布朗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無文字 。布朗人兼操漢語、傣語和佤語,部分人通曉漢文和傣文。

經濟作物-茶

布朗人善種茶,大自然也賦予他們發展茶葉生產的獨厚條件。在布朗山、西定、巴達山區一帶,連綿起伏的茶山鬱鬱蔥蔥,長勢一派生機,是雲南大葉種茶的重 要產地。採集大葉種茶的嫩葉,經過殺青、揉捻、乾燥 、後熟等精細加工,可以製成清香馥郁的普洱茶。普洱茶茶質優異,遠銷西歐、日本、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與地區,在中外茶壇上享有極高聲譽。
布朗山區還是世界茶樹的發源地。早在60年代勐海縣巴達山區境內發現了一片野生茶林,其中一棵“茶 樹王”徑粗1.03米,株高32.12 米,已有1700多年的生長歷史。這棵茶樹至今枝葉茂盛,由它上 面採摘的茶葉經鑑定品味純正,質地優良。
在當代的布朗人中,茶葉收入是一項不可缺少的經濟來源,多年的種茶實踐使布朗人民也積累了豐富的制 茶經驗。他們將四五月份採回的嫩毛尖放進鍋內炒乾, 就熱裝入帶蓋的竹筒,封緊並放置火塘邊烘烤。待竹筒 的表皮烤成焦狀時就製成了噴香可口的竹筒茶。布朗婦女個個都是制茶能手,不但會制散茶、烤茶,還會製做一種專供本民族食用的酸茶。利用每年五六月份的濕熱 天氣,將鮮茶煮熟,放在陰涼處發酵,待茶發酸後裝進竹筒並埋在土裡,三四個月之後即可取出食用。布朗人 從老到小皆有嚼食酸茶的習慣,據說這樣能生津止渴而且有助於腸胃的消化。
布朗人品茶也相當講究,有烤茶和泡茶兩種方式。 烤茶是將茶葉撒入特製的茶罐中,一同放在火塘上邊烤烘,當茶葉冒出朴鼻的香氣時立刻注入滾燙的開水。烤茶濃郁香醇,為布朗人待客上品。

飲食奇俗

除了嚼茶,布朗人還有嚼煙的嗜好。嚼煙的方法是將檳榔葉包上少許的草菸絲,再加入沙基、蘆子、檳榔果、紅石灰等一塊放進口中慢嚼,每次可嚼20多分鐘 ,吐出的煙渣呈紫紅色,布朗人嚼煙日久,連牙齒都被染成黑色。檳榔果屬涼性,有防蟲護齒之功效。布朗人 抽菸、嚼煙不分男女老少,男人喜歡強烈、辛棘的刺激煙味,婦女則常叼一根長桿煙鍋,抽吸味軟清淡的菸絲 。
布朗人愛吃生食和酸食。將生牛肉,生魚肉或生馬 鹿肉剁成肉醬,佐之以香菜,大蒜和精鹽,來招待遠方貴賓。酸筍、酸魚、酸豬肉清香可口,亦是布朗人常吃的食品。外出漁獵,布朗兄弟會烹調一“鍋”別具一格的卵石鮮魚湯。他們在沙灘上挖一個坑,鋪上幾層芭蕉葉子,先倒進清水與活魚,接著投入一顆顆烤熱、燒紅的石子,水沸騰將魚煮熟,最後撒上鹽巴。這種魚湯味美甘甜,散發著燒石子的乾香和芭蕉葉的清香。

婚俗

布朗族的男孩與女孩到了十四五歲時要舉行“漆齒 ”的成年禮儀式。屆時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鐵鍋片燒取紅毛樹黑煙,彼此為異性染齒。染齒意味著步入成年,可以公開參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動。
“串姑娘”是布朗族傳統的戀愛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戀愛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支持。每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小伙子們換上新裝,懷抱三弦,結伴來到姑娘的竹樓下面,爭相用詼諧的語言和熱情的歌聲去打動意中姑娘的心靈。梳妝打扮的姑娘們也早早燃起火塘,打開房門,請小伙子們進來,用對歌、遞煙、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對心上人的愛慕。布朗山區串姑娘可以群訪、也可以單獨夜訪。是青年男女進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男女雙方戀愛感情篤深,男子就會向女子提出求婚 。布朗山區許多地方求婚時以花為媒。小伙子把從山上採回的鮮花獻給姑娘,當姑娘確認這個小伙子是真心地愛她時,就在花束中挑選最美麗的一朵戴在頭上,藉此表示同意婚事。
布朗人的婚禮也不尋常,一對情侶的婚典要重複舉 行2 至3次。第一次在定親之後,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 拴線禮儀式。此後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儘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勞動生活。直到舉行了第二次婚禮,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當兒媳婦 。第三次的婚典往往辦在嬰兒出生之後,這次一定要殺豬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親朋好友。

“跳歌”與圓圈舞

布朗人喜歡歌舞,每逢年節總要縱聲高唱,翩翩起舞,歡樂到深夜。布朗族青年從小就要學彈各種樂器, 練唱各種曲調。布朗山上的曲調分為甩、宰、索、綴四 種。甩調激昂抒情;宰調歡快活潑;索調用小三弦伴奏 ,適合唱習俗歌曲;綴調則用於盛大舞會中的對唱,多 頌揚蒸蒸日上的新生活和民族的英雄歷史人物。領唱者 亦常根據場面即興編增歌詞的內容。布朗人的歌與豐富 多姿的舞配合緊密,墨江一帶流行的“跳歌”就是一例 。跳歌是又跳舞又唱歌的意思,因舞步不同有“二則歌 ”和“三則歌”的區別。一個村寨跳歌,經常邀請外寨 的高手參加,跳歌之後還要舉行歌詠比賽,宛轉悠揚的 山歌在村寨的夜空中久久絮繞迴蕩。
圓圈舞是布朗青年最熱衷的集體舞。跳舞時先由能 歌善舞的“冒少頭”領舞,伴隨著鋩鑼與象腳鼓 的節奏,姑娘們自動圍成一圈,邊跳邊朝逆時針方向移 動腳步。舞姿輕盈而優美。一群小伙子在里圈作虎步跳 躍,他們時而分散與姑娘輕聲對唱,時而聚合臨摹動物行為舞蹈,如此反覆循環,盡情抒發心中的喜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