厙東關鄉

厙東關鄉

厙東關鄉位於納雍縣的東北部,與畢節、大方兩縣毗連,東南與大方縣坡腳、貓場接壤,東北與畢節朱昌、岔河相連,西南與維新鎮交界,西北與畢節田壩連線。總面積63.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0237畝。轄10個行政村,92個村民組,自然村寨村62個,共有3754戶1578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8人)其中漢族9869人,少數民族5911人,總人口3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厙東關鄉
  • 下轄地區:東關、箐腳、梅花
  • 地理位置:納雍縣東北部
  • 面積:63.7平方公里
  • 人口:1.5萬
  • 氣候條件:溫濕季風氣候區
地理位置,行政區劃,鄉情概況,歷史沿革,自然環境,領導介紹,土地資源,水利資源,生物資源,基礎設施,經濟發展,社會事業,

地理位置

厙東關彝族白族苗族鄉為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下轄的一個民族鄉,厙東關鄉位於納雍縣的東北部,地跨北緯26度95分6秒至26度98分20秒,東經105度23分至105度26分之間,與畢節、大方兩縣毗連,東南與大方縣坡腳、貓場接壤,東北與畢節朱昌、岔河相連,西南與維新鎮交界,西北與畢節田壩連線。
厙東關鄉厙東關鄉

行政區劃

厙東關鄉下轄村民委員會(總計10個):東關、箐腳、梅花、下廠、白泥、大坡、李子、陶營、黑沙垮、長坡。
厙東關鄉

鄉情概況

該鄉總面積63.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0237畝,其中水田957畝,土地9180畝,宜林荒山25500畝,森林面積16542畝,牧山地19684畝,岩山地3847畝。轄10個行政村,92個村民組,自然村寨村62個,共有3754戶1578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8人)其中漢族9869人,少數民族5911人,占總人口37%(漢族9869人,苗族870人彝族2194人,穿青等2847人)。

歷史沿革

東關,康熙四年前屬木椅溪,為奢東、拉支、總抗、擺狸、扒那,與白(馬擺)馬欲(媽龍)厙舍等土目所統治,康熙四年(1665年)後,為大定府仁育里六甲;民國四年(1915年)為大定縣以列貓場區,東關聯保,民國23年(1934年)為納雍縣東關聯保,民國31年(1942年)為納雍縣維新區東關鄉,下設10個保,1949年12月解放後於1950年8月將保劃為行政村。1952年10月土改結束後將一村(東關)二村(箐腳)六村(陶營大坡)劃為維新區東關鄉,五村(大坡、黑砂跨)四村(李子)劃為大坡鄉,三村(梅花、營腳)劃為梅花箐鄉,11村(拔那、味作、雄塊)為奢溝拔那鄉,七村(平子、半坡、羊毛)為董井鄉,1956年將大坡,梅花合併為大坡鄉,東關鄉不變,1958年秋為大坡東關公社。1959年初為維新公社大坡東關兩管理區,1961年將大坡、梅花、東關合併為東風公社(即東關),1962年又將東風公社分成東關大坡兩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時又將東關設為厙東關公社,大坡設為梅花箐公社,1984年又改為東關、梅花等箐公社。1985年初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將梅花改為梅花箐苗族彝族自治鄉,1992年2月撤區並鄉時,將梅花箐、東關鄉合併為厙東關彝族白族苗族鄉,轄十個行政村,九十二個村民組。

自然環境

境內地處中亞熱帶,屬溫濕季風氣候區,季節特徵十分明顯,高溫區、海拔1300米以上,總溪河直達那流域的狹長地帶,年平均溫度為14.5度,降雨充沛,無霜期較長(平均267天),年總各溫大於五千度,有利西瓜,柑結等喜溫作物生長,一般地區,海拔1300-1600米的東關、大坡、黑砂跨等地帶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3.7度,總積溫為4500度至5000度,無霜期為250天,利於玉米、水稻、麥類、紅薯、洋芋等農作物的生長。低溫區、海拔1600米以上梅花、營腳村年平均氣溫為11.2度,濕潤大、陰雨日數多、凍凝多、無霜期僅222天,年積溫為4500度以下,農作物成熟偏遲半月以下,主產玉米、洋芋、蕎麥。水稻難以成熟。當梅花山、白岩大山“千里冰封”和一片泥濘之時,然而相距10公里的總溪河乾起灰塵,又春委山上還在寒風刺骨之際,則總溪河一帶已是春暖花開,桃李爭艷之時。
年平均降雨量為1206.7毫米,雨量為217天,日照時為1494.5小時,無霜期年平均達250天,冰雪深為1982年2月9日至10月達15公分,大風一般發生在每年2--3月以至7--8月份,災害:冬季長凝凍2-3月和7-8月南大風,4-5月份冰雹(反春寒),春旱5-6月暴雨,六月份“洗手乾”7-8月的局部洪災,伏旱以及夏季低溫,9-11月份的秋季連陰雨。

領導介紹

黨委書記張頂成: 主持鄉全盤工作,分管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聯繫梅花箐管理區和李子村工作。
黨委副書記、鄉長宋琨: 協助書記工作,負責政府全盤工作,協管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分管財政所,聯繫國稅、地稅、工商、糧食、信用社,聯繫總溪河管理區和陶營村工作。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尚云: 協助書記工作,主抓紀檢監察、信訪維穩、黨風廉政建設、黨務政務公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地質災害工作,分管便民利民服務中心、民眾
黨委委員、副鄉長楊宏宇: 協助書記、鄉長工作,主抓城鎮化帶動戰略工作(含旅遊工作)、工交(含發展民營經濟、工業建設)、長坡村地質災害移民搬遷、基礎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資、一事一議工作、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建設,分管交管站、村鎮規劃建設管理站,包保長坡村各項工作。作站、紀委辦、縣工商聯厙東關鄉分會,包保東關村各項工作。
黨委委員王益: 協助書記、鄉長工作,主抓民族宗教(含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整髒治亂、信息化建設、招商引資、統計工作,包保白泥村各項工作。

土地資源

厙東關總面積65.04平方公里,其中全鄉耕地總面積3.6192萬畝丈量畝,占總面積的37%,其中大於25度的坡耕地約占耕地面積的60%;石漠化土地面積0.9372萬畝,占耕面積的25.8%。林地面積3.53637萬畝,占總面積的36.2%;荒山草坡21701.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1.43%;建設用地0.113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37%;其它土地面積0.0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82%,難以用地0.31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18%。人均耕地約1畝,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且大部分為25度以上的坡耕地,土地出產率較低。全鄉土壤有砂壤、黃壤和質地粘壤,以酸性土為主,Ph值4.6-7.3之間,全鄉山區條件形成自然地理規律的立體性特徵。表現為小地形、小氣候的多樣組合結構。

水利資源

厙東關河流屬烏江水系。終因河流落差小,深切於四周高山峽谷之中,山高水位低,利用困難,屬旱作農業區。
水文特點:全鄉10個村屬喀斯特地貌,有下廠、山腳、梅花、木樓、風包山、王家寨、狸體、標水岩、涼水井、雞心包等十個龍井,有麻柳塘、香樟塘、王家寨三個水塘。除下廠村以外9個村水源匱乏,乾旱嚴重,人畜飲水困難,農作物生長主要靠天然降水,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

生物資源

厙東關生物資源各類繁多,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蕎麥、大豆等為主;經濟作物有烤菸、芸豆、生漆,乾鮮水果有櫻桃、金秋梨、蘋果、柑橘、紅棗、核桃、板栗、桃子、彌猴桃、柿子;以瑪瑙紅櫻桃出名;野生中草藥有天麻、杜仲、龍膽草、金銀花、柴胡、沙參、續斷等30餘種,野生食用菌有香菇、竹蓀等。畜牧業以放山豬、黑山羊、肉牛為主。
據《大定府記載:東關鄉山脈來自昆論、孫蜀到滇界及勝坡至東關梅花大山到大方縣城,另從畢納交界塘防大山直達納雍。山峰有:五箐梁子(因五個小山匯集得名)海拔2217.6米,森林密布,雜草叢生、盛產中藥材和野生動物。白岩大山(因土耳白岩居住得名),海拔2120米,北麓屬畢節,南麓屬納雍,1958年國家在山上撒播造林,畢節人民政府在山上建立林場,營腳村人民藉以草木茂盛的天然伏勢,發展畜牧業。

基礎設施

畢納路於1958年3月5日通車,途經箐腳、東關、陶營三個村約6公里。1974年畢節田壩-東關鄉公路,途經長坡村4.5公里。此外,箐腳至營腳村9公里,從鬼打彎經大坡至梅花7公里,從鬼打彎經新街到白泥梅花17公里,猴場至蔡家寨3公里,計40公里,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
文教衛生、廣播、體育等事業也有大的發展,學校從解放前的營腳、東關二所學校,學生不足百人的情況下,發展到今天的東關、猛然場、梅花四所公辦學校,教職員工275人,學生達1838人。民辦12所,教師41人,學生1074人,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醫院有公辦1所,醫生8名,民辦醫生10人,保健員18名。影院2個,電視差轉台一座,4個村有電視機200台,廣播站1個。

經濟發展

東關有豐富的地下寶藏,金、銀、鐵、鋅、高嶺土、瑩石、硫磺等礦產資源。陶營的磚瓦馳名畢納兩縣。六個村的無煙煤礦星羅棋布。從解放前的營腳個體分廠,收入難以謀生的情況下,而今總產值達528萬元。
隨著科技興農的發展,糧食產量逐年遞增,總產量達到3524720公斤。畜牧業有牛1570頭,馬198匹,生豬存欄4979頭。

社會事業

文教衛生、廣播、體育等事業也有大的發展,學校從解放前的營腳、東關二所學校,學生不足百人的情況下,發展到今天的東關、猛然場、梅花四所公辦學校,教職員工275人,學生達1838人。民辦12所,教師41人,學生1074人,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醫院有公辦1所,醫生8名,民辦醫生10人,保健員18名。影院2個,電視差轉台一座,4個村有電視機200台,廣播站1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