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記行為

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K.勞倫茲(Lorenz)提出的一種新的動物學習行為。這種學習是由直接印象形成的,故稱印記學習。印記是動物發育早期的一種學習類型,它發生在個體發育的早期階段並有一個明顯的學習敏感期。它對動物的近期影響是跟隨反應,遠期影響是性印記並影響動物成年後的擇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記行為
  • 外文名:imprinting
  • 提出者:K.勞倫茲
  • 國籍奧地利
  • 名稱原由:這種學習是由直接印象形成的
簡介,特點,特化、局限性,特定時期性,延續性,研究,

簡介

勞倫茲用人工孵化器孵化灰雁的卵,幼雛出殼後,首先看到的是勞倫茲,而不是母灰雁。因此,勞倫茲走到哪裡,灰雁的幼雛即尾隨到哪裡。以後,即使有母灰雁在旁,幼雛也尾隨勞倫茲。

特點

特化、局限性

這種學習能力的高峰,一般時間極短,如灰雁的幼雛在出世後僅有幾小時,以後即逐漸減弱。

特定時期性

如將孵出的幼雛關在籠內幾天,不讓它看到母灰雁或是其他的“代替物”,幼雛便會喪失“承教”能力。這是由於動物的神經系統在早期能夠接受這類刺激,在發育過程中,神經系統就不能再進行印記學習了。

延續性

動物的印記學習行為雖發生在早期,但對晚期行為也具有一定影響。如灰雁幼雛對人形成印記,它會與人長期結伴,甚至在發育成熟期會在人的面前表現出求偶行為。

研究

2012年9月27日,日本帝京大學北海道大學的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信》雜誌上報告說,鳥類腦內的甲狀腺激素對印記行為的產生起到關鍵作用。
研究者讓剛剛孵化的雛雞觀察玩具雞,並調查了這一過程中雛雞大腦的狀態。結果發現雛雞看到玩具雞時,其體內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大量進入大腦,而如果投放藥物遏制雛雞腦內的神經細胞與甲狀腺激素結合,雛雞則不再出現印記行為。
研究人員還發現,過了雛雞的印記行為臨界期後,如果向雛雞腦內注射甲狀腺激素,雛雞也能夠記住玩具雞,研究人員因此確認甲狀腺激素對這種學習行為有著關鍵作用。研究人員表示將進一步研究印記行為的機制,並對人類可能存在的類似機制進行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