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堂岩

印堂岩

印堂岩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高穀場背後山峰上的一處岩石,附近有回音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堂岩
  • 位置:彭水高穀場背後
  • 形狀:像一顆關防大印的千斤巨石
  • 特點:半懸在山巔陡壁之上
背景信息,民間傳說,疑問,

背景信息

在彭水高谷背後,場離烏江不遠的一個山峰上,有一塊有大方桌這么大、形狀很象一顆關防大印的千斤巨石。這塊又大又厚的巨石,半懸在山巔陡壁之上,人們上去,用手輕輕一推,這方就會來回晃動,似乎會馬上墜入下面的萬丈深淵;但是,假苦真正用力去掀,想把它推下岩去,它卻又巋然不動,像生了根似的。這塊奇怪的大岩石,人們歷來都稱他為"印堂岩"呢?

民間傳說

據民間傳說,在南宋年間,酉陽知州仗勢欺人,壓迫老百姓。老百姓忍無可忍,就組織起義。在金頭和尚的率領下,土家、苗族人民一齊起來造反。農民起義隊伍,由小到大,發展很快,力量很強,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隊伍,從川黔交界的龔灘開始,把鬥爭矛頭,直接指向南宋王朝的各級反動政府。一路之上,深得各地老百姓的擁護。起義隊伍,在摧垮了天館、丁市等敵軍防線之後,就勢如破竹地,一直打到酉陽州府。趕跑了州府貪官污吏,奪得了知州的關防大印。金頭和尚拿著州府害人的大印,當眾宣告:"吃人的州府官員,他們靠的是朝廷賜給的這顆大印,坑害百姓。現在我要叫反動州官和這顆大印一起,同歸西天!"
只見金頭和尚運足了神力,氣呼呼地將這顆大印,朝西邊一甩,竟然甩到了五百里以外的彭水高穀場的後山上。當眾處決了反動州官之後,金頭和尚又帶起隊伍,繼續投入了新的戰鬥。
數年之後,南宋王朝調集了大量官兵,對金頭和尚的起義隊伍,進行了血腥鎮壓。酉陽州府又重新建立,州官請來一些道人尋找關防大印的下落。這些道人,在酉陽城西,找來找去,都不見蹤影。道人們沒有辦法,就在酉州大堂下面挖了一個賀池子,池中放些清水,使用幻術,使關防大印的影子,清楚地映在水中。池中大印的影子,與彭水高谷的印堂岩是一模一樣的,這顆大印的影子,只能看,摸不著。所以,人們就把高谷烏江東岸上的那塊奇怪的大岩石,稱為"印堂岩"。

疑問

奇怪的是,在高谷印堂岩下面,還有一塊白色的回音壁。這裡距酉陽州不下五百里,可是,古時候,據說,在酉陽州的大堂上,只要審問"犯人",那打人的聲音和"犯人"的慘叫聲,在這塊回音壁上,聽得一清二楚。因此人們又將這塊回音壁,取名叫白岩堂。在彭水一帶,有人說,凡是被抓到酉陽州府去的人,要知道是否在堂上挨打了。被打者的親人,無法上大堂去看到,只要到白岩堂去,就能聽得清楚。直至清代"改土歸流"、土司制度土崩瓦解之後,到白岩堂去才聽不到土司官在大堂上打人的聲音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